本报记者林丹
中国加入WTO,对洋茶进口的关税壁垒没了,但欧洲却对中国茶竖起了“绿色壁垒”。正在珠海举行的首届中国茶叶经济科技论坛上,行家、学者们烹茶论道,探求破壁之法。
100多年前,茶的唯一生产国———中国独家垄断世界茶市场时,绝对没有想到,有一
天她的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1至2美元,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绿茶原本是中国的优势,1990年出口20.4万吨,创汇4.2亿美元,斯里兰卡出口20.3万吨,创汇3.7亿美元。但是,10年之后,中国出口24.9万吨,创汇仅3.9亿美元,斯里兰卡出口26万吨,创汇7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的一倍。中国茶人自嘲:全世界中国茶生产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
今年11月,中国迈入WTO的大门,中国茶更受到双面夹击:进口绿茶、红茶、花茶、普洱和乌龙的关税在1999年1月10日前高达80%-100%,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产品的关税将下降到14.5%-15%,茶叶进口许可证和配额也将逐步取消,洋茶将长驱直入;而欧盟却大幅度扩大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从6种扩大为62种,降低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10倍-100倍。显然,这是欧盟针对低价的中国茶砌起的“绿色壁垒”。
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念华说:“虽然茶叶中有农残含量,但在茶汤中浸出的很少。欧盟不顾饮茶实际,硬性规定干茶检测,而不是汤检,这将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
事实上,由于担心中国茶叶的农残和重金属污染超标,欧洲已经削减了对中国茶的进口,过去两年减幅超过37%。在德国进口茶叶份额中,中国已从第一退居第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亦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了对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
其实,所有茶人心里都明白,中国茶要突破“绿色壁垒”必须合纵连横,结束春秋小国混战,打出品牌茶,否则,连自家的市场都可能保不住。人民大学教授何凡兴更疾呼:中国茶产业必须产生巨无霸!据悉,中国有5万多家茶企业,却几乎没有品牌茶,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只不过几百万元。中国的名优茶有上千种,却没有一种成气候,有规模。何凡兴斥之:“这是典型的鸡头文化。”而英国“立顿”茶在世界五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60%,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说起来真让人悲哀,中国人发明了火炮,英国人却用它打败了中国;中国是茶的鼻祖,英国人用它赚的钱比中国人多,英国品牌所占的市场也比中国茶大。
一些有战略思想的茶企业正努力将“茶”从土特产中“拯救”出来,让它成为人们高尚享受的标志。北京张一元、吴裕泰、山东猴王等品牌已经从混战中挣脱出来,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珠海德信茶按照食品标准生产小包装茶和袋泡茶,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口感标准,成功地从“地摊货”走上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超市的货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陈宗懋认为,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认识到绿茶的保健功能,绿茶占中国整个茶出口量的68%,说明中国绿茶仍具出口优势,关健是必须用现代工业企业思想生产茶,用现代营销手段树立大品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