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磊 自从11月23日广东一家地方媒体以《健力宝降旗》为题率先披露了收购事宜后,无论三水市政府还是健力宝集团内部,对媒体采访一概采取回避态度。记者先后给三水市政府体改办、国资办、工业局,健力宝集团老总、两位副总办公室打了电话,但电话的那头,要么是长时间的忙音,要么是礼貌的“无可奉告”。就在记者万分沮丧地收拾行装准备亲赴三水时,11月27日晚9点,记者意外地得知,中方谈判小组重要成员周永基当天傍晚刚赶到北京。
直到第二天下午与周永基在北京保利大厦见面时,记者才敢相信中方谈判小组这一惊人之举——就在众多媒体记者、甚至谈判对手都在三水到处打听他的行踪时,他却会为了一桩钢板的生意亲赴北京,这到底是金蝉脱壳?还是为了给对手一个姿态?
周永基在三水市政府担任秘书长一职,是三水市此次为健力宝专门成立的6人谈判小组的重要成员。其他3名谈判成员分别来自国资办、体改办、工业局,健力宝一位管财务的副总和一位姓阮的副总也参加了谈判。
周永基表示,媒体是在最不该介入的时间介入了谈判,不仅让谈判陡生变数,而且使形势对健力宝越来越不利。首先,报道出来后,与健力宝有债务关系的银行等纷纷打来电话,询问债务问题;其次,企业原本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干扰;最后,从12月份起,饮料业又将迎来元旦、春节这两个销售高峰,如果收购一事因媒体介入久拖不决,势必影响健力宝的预期销售。
周永基介绍,谈判小组早在3个多月前就已通过特殊渠道寻找合适的收购对象,“来谈的人很多,前后有十几家,像法国达能、摩根斯坦利、汇丰投资基金、新疆德隆等都曾有收购意向,我们最后圈定了两家新加坡企业、两家香港企业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对方刚到健力宝来查账以确定资产状况,媒体的报道就出来了。”
“媒体最爱说的一个字眼就是民族品牌,似乎现在三水市政府想把持有的75%的健力宝股份出让给外方,就是一种背叛。而事实正好相反,这几年,三水市政府和健力宝一起已经尝试了四五种解决方案,最后综合考虑还是现在的这种办法最为科学。”周永基不愿细说的方案中,包括在国内上市,但因为等不起,已被放弃。不过周永基表示健力宝最终还是要上市的,但拒绝透露地点。
事实上,健力宝这面民族品牌的大旗从1986年起就有外来股份。那一年,香港和澳门的两家金融机构为初创的健力宝提供了急需的资金,他们现在持有健力宝25%的股份,此次不在出售之列。
今年7月,出于战略考虑,三水市政府从破产的广东国投手里花4500万人民币买回了15%的健力宝股份,总持股量从60%增加到75%。按这一比例计算,健力宝股份的总资产含量应该是3亿元人民币。在加上员工的下岗安置费等,周永基表示,总收购费用应该在4亿人民币以上。
“事实上,像健力宝这样的大项目,政府不在乎少二三千万,更看中的是发展。像一些基金公司,虽然有钱,但管理上未必能帮助健力宝,因此我们没有选择。再比如达能,它只愿购买健力宝的商标和销售网络,那我们的生产线、工人怎么办?因此我们也没有选择。最终我们希望选择一家既有雄厚财力,又在食品饮料行业非常有管理经验的收购者。”
至于最后的谜底是什么?何时揭开?周永基表示,这是“不急也要急、急也急不来”的,只能说,一旦确定,他们将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不是达能、不是杨协成,再加上其他一些基金公司,你可以用排除法去猜。”
12月29日中午,周永基返回广州前的最后一分钟,记者追问道:“你能肯定地说不是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公司吗?”周永基立即反驳说:“那是你说的,跟我没关系。”此外,在两天来对他的专访中,每当记者提起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公司老总魏成辉的一些言论,周永基无一都知道,甚至知道出处。看来,这位新加坡的“薄饼大王”是最有望收购健力宝的人选之一了,当然,就像周永基反复强调的,不签字什么都有可能变。也许还有其他神秘人物最后才登场,也许谈判会无限延期甚至流产,我们只能等待。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