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要被外资收购了。一个多星期前当此消息流传开来时,有人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举座皆惊。因为那是第一个在中国造运动饮料的健力宝;那是第一个进入海外的中国软饮料、被誉为“中国魔水”的健力宝;那是曾经席卷欧美,抗衡“两乐”的健力宝;那是作为当年“八大名牌饮料”唯一幸存者的健力宝。
有关报道说,健力宝高层人士证实,有关健力宝出让股权的谈判正在进行之中。从目
前来看,新加坡公司迎娶健力宝的可能性最大,但他不愿透露该公司的名字。“如果谈成,外方将成为控股股东。”该人士回答了这个记者最关心的问题。外方成为控股股东,无疑意味着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中国战略中一直独树一帜的“健力宝”品牌将易主,也意味着一个曾经创造神话的品牌也许会更加国际化。
健力宝事件被关注程度之高,从背后的新闻战就可见一斑。当我们打电话到新加坡大使馆商务处查询最有可能收购健力宝的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公司时,商务处的官员纳闷地嘀咕道,怎么这两天它突然在中国成了明星企业?这已经是第五家前来查询的媒体了;谈判小组成员周永基自以为“隐藏”得很好,但还是两次被记者堵在了办公室门口和上班的路上,以至于“不得不”远飞北京;甚至连一家超市的营业员也成了“被骚扰”对象,“我们早就不卖健力宝了,可这两天老有人问有没有健力宝,还要拍照。”
我们无从得知其他同行的报道角度,但老实说《中国经营报》是在长时间的密切关注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报道角度——与其说我们关注健力宝,不如说我们更关心将走向同样道路的其他企业,包括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也正是因为健力宝事件具有如此突出的标杆意义,所以尽管感情上我们知道它现在不希望被打扰,但理智上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客观、尽可能的全面,希望报道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
我们感谢所有接受采访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士。罗兰贝格公司曾在1998年与健力宝有过一定接触,得知健力宝将被收购,立即调出当年的资料与记者分享,并表示,健力宝当年的问题主要是品牌严重老化、运动饮料不再有竞争力,此次被收购虽然是一个适当的选择,但一定要找一个战略上的合作伙伴,而不要只考虑对方资金实力。王志乐教授也是在详细地了解了记者掌握的健力宝的情况后,才接受了采访,并一再提醒,请理解正在谈并购的企业的心情,报道时一定要注意角度和分寸。
我们同样感谢所有拒绝了采访的人士,因为,我们理解这是一个过于敏感的时刻。但是,我们依然在截稿的最后时刻还在做着努力。
读过《光荣与梦想——李经纬和他的健力宝王国》的很多人都会为一个孤儿成为总裁的故事所感动,也为一个乡镇小厂摇身一变成为国际集团而击掌叫好。但是当看到沉寂多年的“中国魔水”如今伤痕累累时,谁的心情都不会轻松,因为那光环的背后有太多的沧桑、太多的辛酸和泪水。健力宝集团老总李经纬,这个与健力宝风风雨雨走过16年征程的老帅,在最后谈判时居然不在场,那么他在多远的距离关注着健力宝?他此刻的心情有人知道吗?他对并购怎么看?对于采访,我们已经通过他的秘书多次传达了采访的诚意,也许,他还在考虑……
健力宝之现在进行时--谈判者称媒体报道让形势急转直下
健力宝之过去进行时--重整河山待后生?
健力宝之过去完成时--遇强敌节节败退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