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曾经被当作是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甚至差点儿被祭上了神坛,但再过不久,这面旗帜就会降下来,我相信人们对此的看法会更趋于理性。”一位健力宝内部的高层人士用着波澜不惊的语气向《赢周刊》证实,健力宝被外资收购已成定局。
最终买家可能来自新加坡本周,本报记者得知健力宝将向外资出让股份的消息后,立即与健力宝在广州的总部取得了联系,并直接到总部所在地健力宝大厦采访,但公司工作人
员以高层出差为由推搪。其后,记者又与健力宝所在地三水市的新闻秘书徐枝荣联系,就此事进行求证。徐并没有否认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但以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变数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情况。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与一位高层人士取得联系。该人士证实,有关健力宝出让股权的谈判正在进行之中。目前正在谈的主要有两家,其中一家是曾经在中国饮料界掀起并购风暴的达能,还有一家是来自新加坡的公司,从目前来看,新加坡公司迎娶健力宝的可能性最大,但他不愿透露该公司的名字。
“如果谈成,外方将成为控股股东。”该人士回答了这个记者最关心的问题。
外方成为控股股东,无疑就意味着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中国战略中一直不肯投降并成为民族品牌旗帜的“健力宝”品牌,将落入外方的控制之中,也意味着一个曾经创造神话的品牌最终走下神坛。
“你尽可以把这次的股权转让称作是‘降旗行动’。这面旗该降了,为了这一面旗,健力宝的日子并不好过,所谓的旗帜其实有时会成为企业发展沉重的负担。当然,这只是对健力宝这个具体的企业而言,我个人认为让外资控股,就健力宝目前的状况而言,对它是有益的。”该人士说。
和徐枝荣一样,该人士以仍有变数为由不肯透露更具体的情况。但他称,公司高层对此事原来有支持和不支持两派,但现在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国共合作”。因此,不管最后的东家是谁,健力宝向外方出让股份已是大势所趋。
而该人士所提到的新加坡公司,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加坡的饮料公司在国内开展业务的,主要就是杨协成和金味麦片,虽然也不排除新的或者其他食品类公司借健力宝之力进入中国市场,但这两家公司的可能性较大。
股权分歧是真正原因?
曾经一直以抗击两乐的民族品牌大旗自豪的健力宝,为何会在沉寂了多时之后,又在重组的敏感期间,主动地降下大旗?是绝境中的求生之举还是另有隐情?
“一个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资金比较紧张,从银行又贷不到款,因此想通过引入外资获得一部分现金。你看,我们这个健力宝大厦在广州绝对是上了档次的,它花了健力宝十几个亿,造成了流动资金的困难,”一位健力宝的员工坐在装修豪华的宽敞的办公室里,向记者推测着健力宝出让股权的原因。向外资出让股权的消息一直没有向下传达,但公司的人员早已略有所闻。
健力宝大厦是一幢座落在广州闹市中黄金地段的38层写字楼,健力宝集团的办公室设在33-38层。实际上,这座健力宝大厦完全属于健力宝集团。当年,为了摆脱地处三水偏僻小城的不利环境,健力宝集团耗巨资在广州起了这座大厦,并将总部迁移到了这里。
“健力宝曾经赚了不少钱,但现在市场环境并不好,健力宝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这座大厦占用了太多的流动资金,你说如果将这些钱投入到市场中会有多好。”这位员工叹了一口气。
多年来,资金确实成为健力宝发展的一个瓶颈,多个项目因为缺少资金而失败。虽然李经纬曾经明确表示,可以合资,只是品牌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实际上,在“民族品牌旗帜”的光环下,“合资”已经成为了关于健力宝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题,而外界并没能细细区分“合资”与“品牌控制权”的关系。最为要命的是,按照集团的设想,“以健力宝多年来的经营业绩,募集10-20个亿不成问题。”然而,上市的名额却迟迟不能花落健力宝。而据健力宝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阮钜源今年6月份透露,上市最早是2-3年以后的事。
没有资金,健力宝有如在沼泽地中前行,举步维艰。困难无疑是其决意让外资收购的一个原因,但却不仅仅是因为资金那么简单。如果是找资金自救,会采取增资扩股的形式,而根据前述高层人士的描述,却是作为最大股东的政府方放弃自己的股权,将之转让给外方。他说,具体外方占多少股份,完全看政府的意愿。
目前还无法了解健力宝集团及饮料公司的股权结构,但据了解,广东健力宝饮料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有绝大部分,还有少部分是个人持股。广东健力宝饮料公司则持有健力宝集团75%的股份。而此次健力宝的“降旗行动”,真正的原因在于,作为大股东的政府方与健力宝管理层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健力宝的销售额虽然在国内的企业中已不引人注目,但是,该公司上缴的税收占了三水市财政收入的45%左右,可以说是三水市财政的最大来源,这自然使得其在三水经济中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在三水市政府的一份年度工作报告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发挥健力宝名牌带动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字句。对这样一个重中之重的企业,三水市政府一心想通过它的高速成长来带动经济的成长,但是,健力宝近几年来在市场上的萎靡不振,对政府的信心是个不小的打击。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的是财政收入,是利税,而健力宝近几年的调整期却显得过于漫长。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2000年健力宝的实行改制工作后,政府对于改造后的股权结构并不满意。而出让股份,则既可通过引入外力对健力宝进行再改造,又可以套现,这无疑是一箭双雕之举。
销售徘徊不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举成名以来,健力宝一直处于高速成长之中。即使是处于两乐的极度重压之下,1996年,健力宝的销量仍达到了70万吨,而同年百事可乐则只有50万吨。然而市场风云突变,从1997年开始,由于资金原因及对市场判断失误,健力宝的广告逐渐减少,健力宝在市场上从高歌猛进到陷入了低潮,或者说是进入了调整期。
据记者从健力宝销售公司得到的消息,去年健力宝的销量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反弹,仍只有50万吨,销售额为20个亿左右,利润为1亿多元,而今年的情形,则是“惨得多”,因为今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茶饮料的异军突起更使健力宝在市场上雪上加霜。
50万吨、20亿元是什么概念?康师傅茶饮料光华南区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元,而娃哈哈的非常可乐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00万吨。曾经叱咤风云的饮料业老大,早已失去了它在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不再是两乐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在一片“红海洋”(可口可乐)、“蓝海洋”(百事可乐)的大潮中,昔日的“魔水”像一股涓涓细流,被淹没在货架上不起眼的角落。对于健力宝的陨落,各方人士见仁见智。曾任宝洁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市场经理的沈军的见解有一定的代表性:销售渠道决定着消费者能否顺利地购买到产品。渠道不畅,产品在销售终端铺开率不高,那么即使广告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如在广州,无论是在大型商场、百货商店、超市、连锁店,还是酒吧、酒楼、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两乐产品无处不在,而且配合各种形式的宣传海报、促销活动,使得两乐产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饮品。而健力宝在许多场合都无法见到,这无疑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表现,要么缺货,要么脱销,在终端市场的铺开率很低。
健力宝的市场运作方式,是中国许多企业市场运作方式的缩影。一些很好的产品销不动、走不俏,原因就是产品终端受阻:酒厂自办的酒店竟然不卖自己厂的酒,花了很大代价为零售商制作的产品陈列架却没有自己的产品,费尽心血开发的新客户却屡屡断货……这些似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却在市场上司空见惯。
但是,健力宝销售公司的人员告诉记者,市场滑坡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此。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李经纬已经提出重点要解决销售终端的建设问题。而另一个为人所忽略的事实是,健力宝的网络比起两乐来,丝毫不见得逊色。但尽管如此,在今年的市场上,健力宝仍然未能够一洗颓势。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资金,也不在于终端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而再深入一点,也就是所有国企面临的体制问题,这个问题李经纬也无法解决。虽然李经纬称,健力宝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危机,就是缺人才,尤其是缺中层干部以上的人才。但事实却是,过去的老人身居要职,新陈代谢并不容易。李经纬说:“我的队伍和我合作了10年了,你不能把他一脚踢开吧,还要讲感情吧!”李也抱怨健力宝仍是国有企业,“要是私营企业,老板一句话,对不起你去别处发展吧,但我这里不行呀!”“干部换不下来”是李的最大遗憾。
将手伸长的教训健力宝的萎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几度试图将手伸长,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成功。
1994年前后,作为中国最早起步的“健力宝”决策层热血沸腾,决定声势浩大地进军美国市场。据美国司法部中国籍的公务员陈英全叙述当时情景,霎那之间,几乎是美国所有的电视、广播、报纸,都宣传过中国的“健力宝节”。然而时过境迁,健力宝并没有打进美国市场,甚至连昙花一现的“美丽”都没有出现。健力宝为打进美国市场耗费了巨资,有媒体报道说是4000万美金,还有说是8000万美元……到底花费多少钱,这只有李经纬老总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证实,“健力宝”所花的钱,是中国企业当时进军美国市场所“前不见古人”的。
进军美国市场,对“健力宝”来说,是一个永远隐隐作痛、无法抹去的心头之患。几亿元人民币缴了“学费”,既然是付了“学费”,“健力宝”应该有所“得”,但“健力宝”并没有汲取教训,又酿成其决策上新的失败。
在健力宝销售公司,记者看到了其近几年来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包括果汁水、乐臣可乐等,令人感叹的是,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无迹可寻。
涉足快餐业是健力宝多年来的梦想。早在1994年初,健力宝就与国内贸易部食品检测科学研究所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组,研制开发中式快餐,并投入160多万科研费用。产品相当成功,集团高层也一致认为,健力宝中式快餐绝对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只要有大量的投入,将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这个计划被迫宣告流产。
1998年4月份,健力宝推出了乐臣可乐。据说其配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精香料公司美国IFF公司,在对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二大可乐反复比较鉴别后,针对中国人的口味而设计的。但这个产品至今没在消费者面前露过几回脸。健力宝销售公司的人员告诉记者,乐臣可乐只在少数区域市场上才推。
待到果汁饮料市场火爆时,健力宝也在匆忙之中推出自己的果汁系列。但消费者的口味转变得非常快。果汁饮料的“蛋糕”尚未做大,另一股“功能”饮料风就吹到。在风云变幻的饮料市场,健力宝的果汁系列就这样断送了前程。
几次失手,有许多因素,但市场时机的把握不当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健力宝在其巅峰期,销售额也不过在40亿元左右,经过几次这样的折腾,已经伤及到其身子骨。而一些销量极小的产品没有规模效益可言,对于健力宝是个不小的负担。
生存发展重要还是民族品牌重要?
从安达信进入重组的运作之后,健力宝走到了另一条路的路口,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期以来的资金饥渴症。而此次出让股份如果成功,也基本意味着长期困扰健力宝发展的体制问题,将得到彻底的解决。
一位业内人士提示记者,随着外资公司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坚冰已经开启,外方入主健力宝后,将有可能加速其在国内上市的步伐;而另一个可能是,健力宝的新东家,有可能将它在海外上市,比如在新加坡。健力宝地处佛山地区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鹰牌陶瓷在新加坡的上市。
无论上市与否,体制的转换也必将使健力宝经历一个“排毒”的过程,一位健力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难说,在健力宝没有好的管理观念,但往往不能实行,原因就在于体制不行。新东家对健力宝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当然,对于你们记者来说,这又是一个民族品牌的沉没,但对于健力宝这个企业来说,‘民族品牌旗帜’的光环似乎太沉重了,一个企业究竟是生存发展重要,品牌重要还是所谓的民族品牌重要?”他反问记者。
赢周刊记者张少平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