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贾全欣
作为最早走向市场化的行业之一,中国家电业以其出道晚、发展快而闻名。在短短的二十年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
事实证明,一个产业无序而过度的膨胀,就难免陷入产品剩余的尴尬。中国的彩电、
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由于供大于求而陷入困境已众所周知。今天再次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时,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十面埋伏”的阴影和国际市场的诱惑。
洋品牌捷足先登战略转移
在中国即将入世的历史时刻,精明的跨国公司已悄然进行了战略转移。索尼、松下、东芝、夏普、日立、三洋分别扎根上海、济南、大连、南京、福州;LG和三星落户沈阳、天津;飞利浦在苏州站稳脚步。
这种态势显示,洋品牌试图以先进技术和廉价劳动力资本的优化组合来降低成本,取得品牌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以便能够与迅速发展的中国家电相抗衡。
而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中国家电,大多数企业的营销手段和网络相对滞后,与跨国公司相比,在诸多方面处于劣势。这不能不对中国家电产业构成一定威胁。
国际市场成为新争夺对象
选择海外市场作为发展空间,不约而同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正在调整到位的新策略。
今年重新登上长虹帅位的倪润峰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彩电业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冬。但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局面将会有所改变。
倪润峰表示,面对洋品牌的冲击,长虹经过两年的艰苦调整,已经顺利实现由“笨拙的大象”向“敏捷的老虎”转型的企业裂变。中国货进入美国、日本、欧洲生产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长虹目前已全面通过CE、UL等国际通行认证,并在一百多个国家申请了注册商标,长虹的海外市场已初具规模。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此也表现得镇定自若。他断言,入世后,企业间的竞争将从过去直接的市场竞争转向客户的竞争,谁能拆除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墙”,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他表示,海尔已经搭建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在全球拥有贸易中心五十六个,设计中心十五个(其中海外八个)工业园九个,在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中排名第六。
科技“突围”再创辉煌
种种迹象表明,依靠技术创新,在更高的层次上打破家电领域的核心技术为跨国企业所垄断的局面,成为中国家电业与洋品牌抗衡的的新武器。
今年以来,中国家电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出一系列科技含量高的新品,部分企业甚至把科研机构设在国外,紧跟世界潮流。
长虹代表显像技术划时代革命的PDT系列和DP系列精显背投彩电、海尔优于美国能耗标准的冰箱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空调技术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门制冷”冰箱在春兰诞生、创维则开始向网络家电进军。
所有这些,似乎都预示着中国家电业把科技作为行业灵魂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尽管这个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是中国家电业的唯一出路。
专家献出“锦囊妙计”
专家们则认为,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国家电业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发展,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制定行业的发展战略。
如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包括与供应商、销售商的战略联盟,以达到优势互补、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包括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进行产品结构和市场营销结构的调整。开发与本行业相关尚又较高赢利水平和较好前途的产品。
诸如此类,相信都不失为助中国家电业一臂之力的“锦囊妙计”。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