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联合国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会议上,绿色和平组织揭发了一些国际跨国公司正在觊觎发展中国家生物遗传资源。一个令中国人吃惊的事件是,中国的大豆正成为觊觎的对象。这引起了国内科技界、环保界及法学界人士的关注。
一.绿色和平组织的揭发文件
“中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引起了生物科技发达的跨国公司的觊觎,有的公司甚至暗中制定了广泛的搜集中国遗传资源的长期计划。野生大豆就是其中的一种……”绿色和平组织题为《中国大豆正受到生命海盗的威胁》的揭发文章是这样开篇的。
这篇揭发材料中透露,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公司“孟山都”就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百余国申请了有关高产大豆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目前这项专利各国正在审查中。
据悉,这项专利源自对中国一种野生大豆品种的检测和分析,孟山都从中发现了与控制大豆高产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标记”。据此,孟山都一口气提出了64项专利保护请求。更令人吃惊的是,孟山都的申请保护范围还包括含有这些基因“标记”的转基因植物,如:油菜、高粱、大麦、土豆等。
一位国外育种专家在致绿色和平组织的信中提到:若此专利申请不被驳回,其他研究人员将不能在未经孟山都同意下使用上述大豆的遗传资源作研究和育种,该研究领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种植这些大豆的农民也将可能被迫交使用许可费,蒙受巨大的损失。
绿色和平组织工作人员交给记者这份揭发材料时表示,该组织目前正在国内收集跨国企业偷猎中国遗传资源的其他证据。他们已发现一些跨国企业现在又对中国的水稻、小麦和云南的丰富植物“感兴趣”了。
二.中国人陌生的“生命海盗”
“生命海盗”这个词对大多数中国公众或许还有些陌生,但环保组织早已在注意这种跨国猎取生物遗传资源的商业行为。
对发展中地区的人民来说,当自己平日种植的农作物和草药突然变成发达国家企业的专利品时,他们的感觉一定非常复杂。随着跨国企业竞逐对各国多样物种的专利权,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和原住民痛苦而又不可置信地面对这种新的剥削。
《生物多样性公约》研究专家薛元达研究员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国人对保护遗传资源的重要性了解甚少,中国的大豆种子才会轻易流落海外。以此次孟山都研究的野生大豆为例,它原产于上海,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是经合法途径进入美国的,很可能是“中国友人”带到美国去的。薛元达表示,许多中国学者与国际合作研究时未经许可将中国特有的植物种子与他国交换,遗憾的是,这些科学家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
薛元达介绍,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可能来自美国农业部的物种资源库。该库中保存有约两万种大豆品种和亚种的样本,而众所周知,90%的野生大豆品种都原产中国。由于野生大豆有许多特别的性状,对于改良大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才不幸成为各大“列强”追逐的对象。
有一个例子可以解释跨国企业对野生物种的热衷:世界水稻生产曾有两次大的飞跃,都与中国野生水稻品种有关。第一次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利用矮杆野生水稻与栽培水稻杂交,培育出矮秆水稻,使全球水稻大面积增产。第二次突破与袁隆平院士有关,他在海南发现了一种极其难得的没有药粉的野生水稻,通过接受栽培水稻的花粉,从而实现杂交优势,得到杂交水稻。
环保人士对于“生命海盗”现象的态度是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刚刚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的著名环保人士李皓博士得知大豆基因被外人获取后,她给记者又传真了一些“生命海盗”的其他资料。这是两部环保片的简介,一部片子名为《奇异的楝树》,讲述在印度被称作“乡村药房”的楝树如何被美国大制药厂开发并申报了专利的故事。印度人是最早掌握楝树知识的民族,但当专利被外族拥有时,他们的心态何其复杂!
另一部片子名为《基因猎取者》,由于落后地区土著人的基因不易感染艾滋病类的绝症,于是科学家到哥伦比亚北部的热带雨林抽取土著人的血样提取DNA,获得大量利润,可是土著人失去了鲜血却一无所得。李皓博士激动地表示,如果国人不早些觉悟,很可能也将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目前中国的中草药资源正面临这种偷盗。
三.他们能申请到中国专利吗?
孟山都公司要在中国申请到大豆基因的专利还有一些困难。因为在专利法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对于生物专利有所保留。中国不授予动植物品种专利,但对其产品的生产方法,则可授予专利。
在国际上,反对生物专利的声音不在少数。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过去只含发明不含对已存在物种的发现。长期以来,各国都出于保护“公共秩序和道德伦理”的考虑,把生命——动植物品种、微生物、基因的遗传物质——排除在可以成为专利保护的对象之外。但1980年,美国著名的“戴雅蒙对查克那伯迪”案例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一种能消化油脂的细菌有机体可以成为专利品。此后,单在美国,仅在1988年到1993年间,生物工程项目的专利申请就增加了74%。
然而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环保界认为,生物是全世界共同的遗产,因此,现存的生物及它们的基因不可以成为私人的财产。他们认为,现在的专利权制度容许发达国家的企业将发展中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据为己有,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必须要改变。
薛元达认为,发达国家的生物专利权也同《生物多样化公约》部分抵触,《公约》作为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协议,它承认遗传资源是国家资源的一部分,应受到保护。野生大豆作为中国的特有资源,中国从未正式授予他国,一切来自于中国的野生大豆种子的身份都是可疑的。但根据有关国际公约,中国只对1992年以后非法流到国外的种子有“主权”。而孟山都研究的大豆很可能是在外国人盗取敦煌石窟的时代就已被人家收集了。
专家不无担忧地猜测,即使孟山都在中国不能取得专利保护,但只要它在发达国家取得专利,随着中国“入世”后,中国人在大豆方面的某些研究和生产仍会受到这项专利的影响。
四.更令人担忧的水稻基因
当记者采访有关大豆基因专利的同时,中科院人类基因组信息中心给记者发来一份传真,说明孟山都公司已在中国之前完成了一项水稻基因组的草图,如果他们完成全部研究工作,他们很可能会抢注令中国人最忧心的水稻基因!
杨焕明教授的态度是:“面对基因资源,我的忧虑大于欢乐。”去年中国还未完成人类基因组1%项目之时,杨焕明的科研队伍就开始了一项关系中国人粮食命脉的研究——水稻基因组计划。因为中科院已明确知道,孟山都公司已于2000年4月4日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日本也已启动了水稻基因组研究。虽然美国人和日本人研究的是“日本晴”稻,但水稻之间的遗传差异是微乎其微的,一旦基因权落入外国私营公司之手,中国农民将相当被动。9月底,杨焕明教授在中科院总部宣布完成了中国水稻基因组的框架图,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计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纷纷前来祝贺。这是一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科研竞争,有人形容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过去我们都知道保护自然资源就是护草护树护动物,现在这一观念还要延伸。对于可遗传资源,不仅要保存好,还要及时研究出来,否则就可能被人家抢先研究,被抢注专利。”薛元达这样表述了他对资源保护的看法。
五.基因资源立法刚刚开始
记者给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打去电话的时候,这位中国环境法研究专家说,他已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开展中国遗传资源保护管理法的研究。但目前还只是处于案例收集阶段,草拟法案的工作还未列入日程。
“请把您掌握的材料寄给我吧,我留作案例。”王灿发对记者说,他让研究生收集有关遗传资源受侵犯的案例却收获极少——不是国内保护得好,而是还没有人研究和注意。
过去我们无力保护文物,敦煌被人家偷了;过去我们不知道护树,生态破坏了。我们不能再把基因资源拱手相让,那样我们将无法面对子孙。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各界人士的忧患意识。
“我们应当正视这一严峻现实了。”王灿发认为,科学家、法学家、环保人士应坐到一起讨论立法的问题。也许孟山都的做法是合法的也符合商业规范,但中国人应当吸取教训,未雨绸缪,及早在立法和科研上作好准备。 晨报记者 薛晖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