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影:日前,一桩并购案引起上海各界关注。上海轻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华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同,将轻工装备所属的上海高压容器有限公司65%的股权,以5000万的价格转让给华盛集团。本来高压容器行业并不是什么热门的行业,但是在这个并购案中,民营企业收购了老牌国有企业;生产高压容器衍生产品的企业收购了该行业的领头羊;只有200人的小企业收购了1000多员工的大企业。
成立于1997年的上海华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资产3.8亿元人民币,上海青浦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下属最大的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小规格压力容器在欧洲是畅销货,由于订单很多,青浦消防器材厂往往要三班滚动才能完成生产。于是华盛集团想到了“借船出海”,他们看中的船就是高压容器有限公司。上海轻工装备(集团)公司所属的上海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原上海高压容器总厂)是一家有50年历史的老厂,是国内高压容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虽然该厂在技术、人才、生产规模上都居于领先地位,但它也有一些国有老企业的通病,比如危机感不够,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快等等。1998年,该厂由上海市区搬到郊区的青浦,很多人由于不愿意离开市区而选择离开工厂,此后的两年,该厂业绩出现了较大的滑坡。
有关人士认为,在此次“联合”后的一年之内,新组建的上海高压容器总厂将增加500万美金的出口额,增加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在产品运作的同时,华盛集团还将把实业操作和资本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将该企业送上主板市场,让它成为中国压力容器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据了解,这项并购案实际上得到了上海市经委有关领导的支持,这里面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希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希望民营企业较为灵活的经营思想进入老国企,使老字号兴奋起来。但是,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整合与互补恐怕是任重而道远。两家的产品线整合起来并不难,两本账合在一起也容易,但是两种经营理念如何对接?两家企业固有的文化如何融合?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
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关专家建议有类似考虑的民营企业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不要脑袋发热。不要以为现在国有企业估价偏低就急于收购,盲目扩张有时也可能把自己拖垮,本来经营得不错的,因此而陷入泥潭、背上包袱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最近惠普收购康柏后,股价大幅下挫就是一个例子。这又涉及到一个融合的问题,两个企业兼并后,不同的管理风格、文化和经营策略应该如何融合,这在收购前就应该做好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在上海,这一矛盾解决得比较好,比较成功的例子是上海广电和电真空的合并。另外,全面的收购兼并合作比较容易成功。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