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成功与入世在即被并称为2001年中国经济界的两件盛事,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举办奥运会城市的都有机会进入一种由奥运带来的“景气”。所以在7月13日那个万众欢腾的不眠之夜,人们笑得格外开怀。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体育器材进口总额与亚运会相比,少多了。但580元,还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如果中国的体育器材业能够在制作工艺上提高精度,材料上提高科
技含量,那我们的体育器材业将开拓一个广阔的市场。”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国内建筑行业水平较低,以及缺乏场馆的配套设施,因此场馆建设所需的钢材、装修材料、场馆的器材大都从国外进口。当时,进口额达到1亿美金。而近十几年的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水平提高,本届大运会基本上就不再进口钢材和装修材料了,但是在体育器材上面,我们国家还需要大量的进口。
通过此次大运会,扩大企业需求的空间,保障市场开发的效果。对企业看中的项目进行整体包装,打破标识、广告、冠名的界限,重新唤起企业的兴趣。
从运动会自身挖掘市场潜力。如体育器材业,中国的有些器材在质量上不比国外差,但我们不重视国际单项联合会的认可;如果把这个行业带到奥运市场中,那将会增加许多的市场。“必须要用市场的手段和机制,对运动会进行开发。”
申奥的成功无疑为这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全面兴起打开了一道金色大门。对于体育界产业来说,奥运东风的拂面吹来,不仅仅意味着更多欢欣鼓舞,同时,也意味着更多巨大商机的涌现。中外体育产业经营者将会展开斗智斗勇的角逐,只有做的人多了,体育市场才能更加蓬勃。对于体育产业的经营和操作有相当的国际运作经验,而且近年来奥运会对创造力想像力的要求与日俱增,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需要有一些既了解国际规范惯例和充满热情的企业加入。
当今天下,“最大的生意是体育,其次才是电脑。”自从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罗斯创造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使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以来,奥运经济日益成为带动一国体育产业乃至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组委会的收入突破了17.56亿美元,大大超出了早期的预测。这项体育盛事使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5亿美元。至今,奥运为悉尼乃至澳大利亚带来的商机仍在持续中。与此类似,有学者认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不仅为韩国带滚滚财源,其奥运效应还直接带动了韩国的“经济起飞”,使韩国得以一举跻身亚洲四小龙的行列。以及长期效率收益,受惠的将不仅仅是体育、旅游等产业,其它如运输、信息科技、物流等服务性项目都大受裨益。高盛甚至推算出,申奥的成功将为2002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每年带来额外0.3%的增长。
因此,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样有理由使我们相信,巨大的奥运效应将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富强,更加进步。
奥运会是个创造奇迹的盛会,但是对中国体育产业来讲,来之不易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未来的8年中,挑战大于机遇。奇迹不会青睐没有准备的人。和发达国家运作的几乎完美的体育产业市场相比,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政策和机制不够灵活,商业和市场运作水平低,高水平的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奇缺,面对蓬勃兴起的奥运经济,这些瓶颈急需突破。从本报本期“拳王争霸赛”和“昆明酒店业困局”的两则报道中,不难看出,要想借好奥运经济这股东风,我们需要破解的矛盾还很多。
战争为世界带来创伤,奥运则为世界带来和平和开放。尽管也有人质疑日益商业化的奥运会正在失去昔日传统的奥运精神,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抵挡奥运经济的巨大诱惑,正如没有人能抵挡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浪的拍岸而来。
敞开胸怀,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这是国家的梦想,也是英派斯的梦想。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