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啤酒市场从群雄纷争,逐渐演变成青啤、燕京、华润鼎立态势,到眼下发生在三巨头之间的新一轮“圈地运动”--
必须指出,企业在跑马圈地时千万莫忘精耕细作,谨防只重品牌输出,忽视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现象
青啤老总彭作义突然离世,将人们的眼光再一次引向几年来烽烟四起,竞争激烈的中国啤酒行业。而眼下,该行业新一轮的“圈地运动”正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地进行。
自去年以来,我国啤酒业龙头青岛啤酒在大举收购了北京三环和五星、上海嘉士伯以后,今年6月28日,公司又以85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福建酿酒厂(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拥有的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从而大步跨入了东南沿海市场。据透露,似猛虎下山的青啤,下半年还将在湖北、陕西等地上演并购大戏。目前青啤已在全国收购兼并了38家啤酒企业,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吨。燕京啤酒也不甘落后。今年年初,公司斥巨资收购了山东三孔和无名两家啤酒。几年来,先后在全国收购兼并了9家啤酒企业。而“黑马”华润啤酒,在巨资收购辽宁雪花啤酒后,乘胜追击,几年来先后把全国13家啤酒厂纳入麾下,生产能力从去年的120万吨猛增至200万吨,稳做行业第三把交椅。随着我国啤酒市场从群雄纷争格局,逐渐演变成青啤、燕京、华润“三国鼎立”的态势,啤酒企业新一轮“圈地运动”似乎只为一个目的———拼命做大。
据有关人士分析,过去由于资金、观念、市场等诸多问题所限,传统的啤酒行业只要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小康”了。啤酒业一直沿用的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的模式,造成了啤酒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重,并由此形成了割据一方的小而散的粗放式经营格局。近年来,一批实力雄厚、观念超前的啤酒企业开始意识到,没有一定的规模效益难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大批外资企业、外国名牌将涌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国内啤酒企业开始掀起大规模的兼并、洗牌浪潮,可谓是未雨绸缪。
据了解,目前我国啤酒行业生产能力将近3000万吨,去年全国啤酒的实际产量为2231万吨,啤酒消费群体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我国啤酒的产销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啤酒产业集中度仍处于低水平。400余家有独立法人的啤酒企业中,年产量2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18家,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1/3左右,而且只有青岛、燕京和华润3家过百万吨。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啤酒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啤酒生产企业优化重组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国啤酒业正在提高素质,增强实力,快步进入集约化经营的轨道。
从发达国家啤酒行业的发展轨迹看,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美国的A—B、美乐、斯卓、科斯四大啤酒生产企业年产量基本囊括了该国总产量,其中第一大企业A—B公司1998年产量已达到1315.6万吨,占美国啤酒市场的50%。而日本朝日等四大啤酒厂就几乎垄断了日本全国产量,世界前十名的啤酒企业平均年产销量高达500万吨。与它们相比,我国啤酒行业中青啤、燕啤、华润三家还只能算是“小弟弟”。
同时,在这场兼并过程中,第二集团军也不甘落后,实力稍逊三雄的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蓝剑啤酒、金龙泉啤酒等第二集团军也纷纷展开资本运营战术,兼并周边一些小厂。它们目的也只有一个————与三大啤酒巨头顽强一搏,即使打不过,也可以增加将来谈判的砝码。
在目前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啤酒行业里,专家们提醒说,各企业跑马圈地时千万莫忘精耕细作,不要过于依赖低成本扩张规模,防止出现只注重品牌输出,忽视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的现象。这方面已有前车之鉴,如曾一度“傲视群雄”的北京五星啤酒,就是因为抵挡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一味采取单纯输出品牌的做法,一口气在全国找了50余家合作伙伴。结果五星虽一时“红遍”全国,却老家不保,最终一败涂地。因此,企业只有避免一味追求兼并的盲目性,才能走既有规模也有效益的双赢之路。作者:艾芳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