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湘军期待“资本拐杖” 谁能一统江山

2001年08月04日 15:50  科学投资 

  微风轻柔地吹拂着三湘四水,橘子洲头满目青翠言说不尽。近年来,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如春芽破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湘军的崛起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为了探索湖南文化产业的崛起之谜,全国政协专门组织了一个联合调查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率领,政协委员傅庚辰、李文珊、王慧、王世光、马玉涛、毕克官、王成喜、李维康、李静及金一伟、张希光等为成员,对长沙、岳阳、衡山、常德、张家界等地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和调研。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令委员们欣喜,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产生的矛盾现象也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四轮驱动”战略拉动湖南文化战车

  对于什么是文化产业,理论界说法不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电影电视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经营业等,近年,有人也将体育产业列入了大文化的范围。

  如今的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提到经济、社会进步的高度来认识,在政策和投入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从1993年开始,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了新闻出版大厦、毛泽东文学院、省社科活动中心、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湖南新闻大厦、湖南出版大楼等12项重点工程。湖南的文化产业不仅已经破题,而且已经迈开了大步。“九五”期间,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建成和在建项目300多个,总投资近20亿元,有效改善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

  湖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有赖于实施报业、广电、出版、文艺演出的“四轮驱动”战略,成绩不菲。湖南的新闻出版业在全国已获得“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的口碑;湖南的演出市场更是方兴未艾,交易活跃,全省文化系统经营纯收入超过6千万元,位居全国第六。就广电业来说,湖南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广播影视集团,电广传媒股份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支传媒概念股。以湖南日报为龙头的省报业集团和以长沙晚报为主体的市报业集团正在逐步形成。湖南的音像业已初具规模,文物市场与艺术品拍卖从无到有,电影娱乐消费如火如荼,工艺美术品市场沟通海内外。最抢眼的是湖南的广电业、新闻出版业,利用政策上的优惠和自身的行业优势,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一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湖南全省的文化产业正以15%的速度增长,成为湖南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湖南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湖南一个耀眼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只传媒概念股开行业资本运营先河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中极富有特色的是广电业和新闻出版业中的《体坛周报》。

  从1998年以来,湖南电视以其综艺娱乐节目的强势效应、频道策划包装的整体效应和电视剧的轰动效应,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瞩目。湖南的广播业近年来也实现了从冷到热的跨越。湖南电影业以出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攀升至全国同行前列。2000年,湖南有12个广播影视剧目获得了22项国家级奖励。广播剧《与共和国同龄》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还珠格格》和电视文艺栏目获中国电视金鹰奖,电影《国歌》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印度国际电影节“银孔雀奖”。湖南电视台的卫星频道已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全国25个省会城市,全国8000万有线电视用户有5700多万收看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的节目,观众累计超过2亿。2000年,湖南的广播影视收入达到6.56亿元,集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影视拍摄基地、影视会展中心等设施于一体的“长沙新世纪文化城”初具规模。

  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率领的政协调查组去湖南电视台参观时,天正飘着小雨。雨中的经视大厦和依山傍水的休闲度假村相映成趣,清新雅致。离其不远的“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公园也是湖南广电业的“产业”。考察团参观完公园,坐车几分钟,一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出现在眼前,这座国际会议中心是广电人的最新“杰作”,“中心”里不但有配套齐全的吃住玩一体化的服务设施,还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厅和演出场所。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在对政协委员们夸耀着湖南广电“托拉斯”的大手笔。

  湖南广电人经营文化产业为何如此出色,湖南电视业《还珠格格》的轰动效应是不是妙手偶得?湖南广电人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湖南广电人对政协委员们介绍,他们是从转换机制、创新体制入手,进行了一系列触及“灵魂深处”的改革,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的。湖南广电在改革中,积极改进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各频道分配完全自主,收入与效益、质量直接挂钩,加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政策优惠,极大地调动了湖南广电人的积极性,使湖南广电的工作和经营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此改革基础上,湖南广电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广播影视集团,成立了湖南电广传媒股份公司,这是全国广电业惟一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第一支传媒概念股,开全国广电行业资本运营重组和规模经营之先河。湖南广电人介绍,今年湖南电广传媒股票计划再扩股15亿多元。

  湖南广电对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经营同样令人瞩目。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是我国电视艺术界的一个传统“节目”,经营多年不见起色。2000年,湖南广电投资3千万元接过了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主办权,今年他们又果断出手买断了“金鹰节”。2000年的电视金鹰节,风风雨雨,惹来了不少争议,但广电人痴心不改,他们说他们就是想经营出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湖南广电人认为现在能打得响的的国家级文化节、艺术节还太少。他们想把“金鹰节”的蛋糕做大做活,成为湖南长沙的一个知名品牌。在此背后,湖南广电人看中的同样是“电视金鹰节”的广阔市场空间。2000年的电视“金鹰节”,门票一张500元,黑市被炒到1000元。虽然天不作美,佳节期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雨,但仍有10万人冒雨观看。湖南广电人认为,这种盛况表明群众喜爱这种文化活动,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为了把电视“金鹰节”办得更好,湖南广电人开拓思路,计划今后让企业参与电视“金鹰节”的冠名。他们估计仅冠名权一项每年便可望收入至少1000万。湖南广电人文化经营的墨笔正挥舞得越来越酣畅淋漓。

  《体坛周报》:文化产业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

  湖南的《体坛周报》是一张富有传奇色彩的16开小报。它最初只有2个人,现在已发展到84人;原先发行5000份,现在每周发行量超过280多万份,而且95%是零售;原先全国一家开印点,现在全国有30多家开印点。《体坛周报》的成功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体坛周报》虽是省体委的机关报,但从一开始就跳出了省体委的小圈子,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将读者对象定位于体育迷而不是省内各级体委机关干部,体育迷中他们又紧紧锁定青少年这一消费群体,内容以竞技体育为主,将青少年喜爱的足球、篮球、棋类作为黄金项目,迅速报道重大精彩赛事,形成以短文章为主、信息密集型的体育报道风格。

  湖南体委态度开明,放水养鱼,不干涉《体坛周报》的日常报道,对当家人用人不疑,支持报社一切改革,成为周报发展的坚强后盾。《体坛周报》拥有一支专家型的记者队伍。这些记者精通各自范围内的体育项目,不仅仅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更把做体育新闻当作人生乐趣和对事业的追求。这些记者的报道既专业,又亲切,不拿架子,贴近读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体坛周报》还舍得在采编上投入,花大本钱,“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的思想共识使得该报在人员配备上和设备上都比别人领先一步,新闻更快更新。《体坛周报》有一条大胆的口号:“世界任何精彩赛事,体坛周报从不错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该报派出7名正式记者,2名兼职记者奔赴现场,这笔费用全由该报自己掏腰包,据统计,该报每年在中国足球甲A的报道上,就要花费200多万元人民币,只要能使报道比别的报纸更快更新,该报有时出手会大方到难以令人置信的程度。据了解,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异军突起也有“出手大方”的因素在内。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革命战争时期,那些湖南出身的革命领袖的胸襟和气度。从文化湘军的崛起上,也能看到当年那些革命领袖的身影。

  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湖南《体坛周报》异军突起,在我国“刀枪林立”的报林刊海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脱颖而出。目前该报每周的发行量稳定在280万份,高居全国体育类报刊榜首,每年上交利税近3000万元,跻身于全国地方报业百强之列。

  当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之际,人们必将开始追求文化含量更高的生活和消费,开始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现在,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消费正呈现出需求加速增长,越来越要求多样化的局面。这是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的条件和机遇,谁能抓住这个机遇,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投入,谁就有可能抢到文化发展和利益追求的制高点。

  齐声高唱《东方红》:经验证明有特色才会有市场

  湖南的广电和报纸利用自身行业的优势率先将文化产业的文章做得波澜起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界主力军的湖南省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开拓出日益活跃的市场。

  在湖南,当调查组来到省文化厅听取文化部门有关领导介绍时,文化厅的一些同志劝调查组到“琴岛大歌厅”去看看,现场体会一下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们说,来到长沙不去“琴岛大歌厅”听歌等于没来过长沙。征得调查组同意后,有关同志为调查组留好了票,因为据说不提前预留,到时不一定能买到票,60元一张的票卖得很火。晚上9点,笔者随考察团来到位于长沙市中心位置的“琴岛大歌厅”。歌厅每天都是晚上9点开门,午夜12点或1点结束。考察团到时,歌厅里人已基本坐满,舞台上广州来的歌手正在重金属音乐的伴奏下演唱。笔者随调查组走进歌厅,坐进自己的座位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这里的歌厅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剧场,有观众席,有舞台,有后台。歌厅里大概能容纳500名左右的观众,观众席的座位是由一排排椅子摆成的。由于人多,椅子的前一排与后一排挨得比较挤。后来的观众走进自己的座位要让前排与后排的观众同时起身挪出空才能进去,否则没有进去的空间。

  坐定后,笔者首先观察了一下观众席,发现老中青都有,外地人占了相当一部分。有阖家齐来的,也有朋友相伴来的,有当地人以主人身份请外地朋友的,也有不少单独慕名而来的。开演后一直有人陆陆续续进来,没有椅子时,就在歌厅四周的空地加椅子,一直加到没有空了为止。观众席里每几张椅子之间有一个小茶几,上面可以放茶水、点心、水果,茶水是30元一杯,每个人在这里的消费每晚平均是100元人民币。

  这里的演唱有自身特色。一晚上主要是听歌。歌手都比较知名,有本地的,也有外地请来的。主要是流行歌曲和通俗歌曲,加上重金属乐队伴奏,热热闹闹。内容基本上属轻松健康类。最让观众感兴趣的,应该是每首歌之间的串场,主持人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的独角戏,有时和台上演员的合演,这种节目近似于小品、相声,而且都是现场随手抓来的东西,贴近观众,让人忍俊不禁。观众最感兴趣的,还有随意点歌,花100元就可以请在场的某个演员演唱,并且可以免费自己跨上台去唱,过一过舞台瘾,这一项内容特别吸引人。晚会结束时,众人起立,齐声高唱《东方红》、《国歌》,声势极其壮观。

  在长沙,除了“琴岛大歌厅”,还有几家歌厅据说也很火。有人分析,人们劳累一天,到歌厅可以彻底放松。因为不光能听,还可以点,更可以唱,最后还有全体起立大合唱,放松与发泄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透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了群众对多种文化消费形式的呼唤,文化产业真的有着一个广阔的大市场,只要针对各地不同的情况,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管理,贴近老百姓的审美口味,就会有不错的收益。

  目前,湖南省娱乐、音像、演出、电影、书报刊、艺术品、文物、营业性艺术培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9大门类形成的文化市场已日趋繁荣。据去年的一份调查,湖南省共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3012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8626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6972家;演出单位202家;艺术品经营单位1051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156家。全省文化市场主营收入约45亿元,国家全年可收缴税费近6亿元,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包括歌厅、舞吧在内,都是近年来在湖南相继面世的文化经营项目。湖南省文化部门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准备,要让文化产业在优化湖南的经济结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他们打算把目光聚焦在文化娱乐业和电影发行放映业及艺术教育培训与文化旅游业等方面。尤其对于文化娱乐业,他们准备在深入挖掘传统娱乐方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提高整个湖南文化娱乐业的品位和高科技含量。

  跛足湘军期待资本拐杖 兼并重组谁能一统江山

  相比较而言,湖南的电视业和新闻出版业十分兴旺,旅游业和其它的一些文化产业却显得有些冷清。湖南的文化产业从整体上看起来有些跛足。以旅游业为例,湖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文化大省,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由于缺乏资金和认识上的问题,这些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笔者曾听到不少人打听,张家界在哪里?其实湖南的张家界在自然景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享有“扩大了的盆景,缩小了的仙境,大自然的迷宫”之美誉。张家界有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有亚洲第一洞“九天洞”,有世上罕见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已被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走进张家界的“百里画廊”,飘游于张家界的“水上世界”,你会被这里融“幽、野、秀、奇、险”为一体的自然景观拍案叫绝。可惜如此景观,却没有把品牌不断做大,没有在社会的大屏幕中鲜明地跳出来,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湖南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浩浩荡荡、无涯无际的八百里洞庭,如因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而名扬四海的岳阳楼,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令多少今日的达官显贵为之汗颜,这些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题材。还有“世外桃源”,唐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陶翁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据说就在湖南常德。多少年来,《桃花源记》光华灼灼,而常德“桃花源”却默默无闻。连许多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都不知道“桃花源”就在他们身边。政协委员们在参观“桃花源”景区的时候,为其绚丽景色和动人传说所迷,流连忘返。他们说,这么好的景区吸引不来游人真是可惜。湖南还有令人遐思万千的浏阳河、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长沙马王堆汉墓和马王堆汉墓出土并保存完好的千年女干尸、超过全国考古收藏数量总和的三国吴简、唐代开釉下彩先河的民间艺术瑰宝铜官窑……都是大有可为的题材。不光是景区,包括旅游纪念品、交通、吃住等相关产业也都大有文章可做,不应像现在这般冷冷清清。江苏人仅凭唐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就将个寒山寺炒得如火如荼,又是拍电视,又是搞舞蹈,一年引来八方游客160多万,赚得盆满钵满。

  形成湖南旅游业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资金原因外,政协委员们认为与湖南旅游产品没有形成特色,缺少让人进得来、留得住的整体环境也有关系。委员们建议,在提高知名度,营造知名品牌上,湖南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增强自身宣传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出有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业的配套发展,让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物景观中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纵观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许多资源得不到资金去开发,另一方面,有些人有些部门又钱多得不知该怎么花。在对湖南文化产业考察和调研的过程中,政协委员们最频繁听到的字眼之一就是盖楼,不论是报业、出版界,还是广电、文艺界在介绍近期建设规划时,都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将自己的硬件“蛋糕”做大。《湖南日报》投资2.4亿元新建了一幢32层的湖南新闻大厦,同时投资6千万元更新印刷系统,扩大印刷能力;《长沙晚报》投资3亿元盖起了25层的长沙报业中心,斥资2500万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高宝卷筒纸高速彩色胶印机。湖南新闻出版业的3家印刷厂也投资1.7亿元,购置了目前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高速彩印等现代化设备;此外,广电国际会展中心、湖南新闻出版大厦、湖南电子出版大厦、湖南高科技出版基地等都相继峻工或投入使用。

  面对入世的挑战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规模化经营,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委员们认为,在一些同类项目建设上,地区、行业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势必会造成资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为任何市场都是有限的,上升空间也不可能是无限的。一边是楼盖多了、印刷机添多了“吃不饱”,一边是一些项目无资金“上不了”,恶性循环,不利于竞争。这是文化产业管理政出多门、体制滞后所带来的弊端。现在文化行业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上有“一国演义”,下有“八国联军”,这种局面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网络,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改革体制,理顺关系已迫在眉睫。委员们指出,若能根据市场运行的规律,研究市场结构,消除地区垄断、部门分割,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规划合理运行,资金合理流动,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界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清除市场壁垒,实行有序布局而不是“自我倾轧”,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会更有实力迎接入世挑战。

  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社会资金准入政策上、产业结构政策上都应该早点有个说法

  在政协委员们考察和调研的过程中,各文化相关部门不停地呼吁主管领导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给予充分理解与支持,还有更多的人强调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处理好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的关系。他们认为,文化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将文化作为产业,文化产品就成了商品,但它是特殊商品,由于其意识形态的特质,它必须坚持追求社会效益。委员们也指出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文化,实质上包括公益性文化和非公益性文化,由于两者时有交叉,又大体分为三种情况:公益性文化、准公益性文化、经营性文化。委员们认为,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和坚持社会效益原则,对这几类文化要采取不同政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如果把文化纯粹当作盈利赚钱的买卖,势必会把文化事业引入歧途,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公益性文化,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科技馆等,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文化公共服务的,必须由政府投入作为保障,这是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委员们认为,长沙要建成现代化城市,必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政府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否则不能叫现代化城市,这关系到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经济建设环境。当然,公益性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应该尝试引进市场机制,满足最多公众的文化需求。

  准公益性文化,如表演团体、艺术院校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虽然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进行经营并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但其收入远不能达到其本身的付出,只能实行部分产业化,需要政府予以一定的投入和必要的扶持。经营性文化,如娱乐业、旅游业、广告业、印刷业等,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应当交给市场,由市场来抉择。对于这其中的弱质产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规范其经营,促进其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不能离开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文化事业的繁荣。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政府多加支持,尤其是从政策上支持,这有利于文化的全面发展。21世纪是文化与经济日益渗透的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本着遵循规律,分类指导的原则。

  文化产业在我国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政策,目前的文化产业政策大多散见于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如: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条例,以及国家支持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等。我国目前正处于研究和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政策过程中。调研中人们对制定和完善政策有着强烈的呼唤。湖南广电和《体坛周报》的发展之路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委员们提议,国家应及早出台系统的文化产业政策,如财政税收政策、社会资金准入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等;对文化产业从认识到体制都转换观念、改革体制、理顺关系;湖南要解放思想,树立产业发展观念;完善分配及奖励、激励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过渡;优化资金和资源配置,大打文化旅游牌,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框架。

  委员们指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将为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早就被许多人断言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快速提高,已从社会生产的边缘走向中心。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发展规模上也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如英国,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日本的娱乐业经营收入已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同样成为当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根据初步测算,1998年我国的实际文化消费大约为650亿元,而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大约为3000亿元,2005年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要将达到5000亿元,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1998年,我国文化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仅占总就业人数的0.4%左右,而一般发达国家占3%-6%。因此,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扩大内需、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