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国内市场红极一时“天坛”牌衬衫,这是个35岁以上的人并不陌生的衬衫品牌。在70年代,当中国人还只能穿“的确良”衬衫时,“天坛”衬衫的出现震动了中国服装业,大华衬衫厂也连同它的品牌被作为当时时尚的代表,留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然而今天的大华衬衫厂却是“朱颜已改”,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服装出口加工企业。在北京海淀区三义庙附近的一片居民区里,记者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总算找到了大华衬衫厂的总部,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在门口大华公司的牌子下面,还有一块印有“日本伊藤中指定
公司”字样的牌子,它表明了大华公司是一个服装加工企业。大华公司的院内,只有两幢有些像80年代国企遗留下来的办公楼。其中一幢只有两层高,并且楼梯还露在外面。这栋楼就是大华公司的办公楼,在这里,记者与大华公司外销部经理李国洪聊起了大华。
加工出口服装一发不可收拾大华公司的前身是大华衬衫厂,是1954年由几个北京和上海的服装技师一手操办起来的,开始生产“天坛”牌衬衫。但让大华衬衫真正火起来是在70年代。当时国内的衬衫品种很少,人们一般只穿“的确良”和汗衫,因此大华衬衫生产的“天坛”牌衬衫一面市便在各大商场中引起了抢购。,李国洪高兴的提起大华风光的过去,“‘天坛’是当时最好的衬衫品牌,当时人们穿上‘天坛’衬衫,就如同现在人们穿金利来的感觉。”大华公司真正开始加工出口服装是在80年代初。当时,大华衬衫厂的上级主管北京服装工业公司开始接国外的服装加工定单,然后交给大华和北京衬衫厂这两家衬衫厂生产。这一做便一发不可收拾。大华每年的加工出口量都在逐年递增,但到1984年内销仍占60%。如果说以前只是尝试对外加工,那么到了1984年以后,大华衬衫厂就成了专业加工出口服装的企业。它当时年生产服装总量已达到400万件,内、外销比例是外销占80%,而内销只占20%。接踵而至的定单,令大华人忙得热火朝天,同时也将大华衬衫厂推向了高峰。“1984年至1986年是大华的巅峰时期,工人的月收入能拿到八九百元,这在当时北京就算是高工资了,很多人都想办法到大华来工作。”尽管大华衬衫厂手里握着一些知名的大客户,但此时的市场已不是70年代没有竞争的情形,大华衬衫厂开始出现滑坡。“很多公司都有了进出口权,并且国家也在扶植加工企业。而外国公司只考虑价格,要知道,中国的服装出口价格是非常低的,很多客户都会找六七家服装出口加工企业做。”李国洪说。更主要的是,大华把利润率最高的内销部分比例降得很低,只占大华销售额的10%左右。尽管激烈的竞争使大华不再风光,但这竞争同时也预示中国制造业正在逐步崛起。
“中国制造”为他人做嫁衣“现在中国的出口服装加工企业还在增长,估计10年以后也不会萎缩,光是北京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加起来就有60多家,而且加工的种类很多,也很细。”据李国洪讲,虽然目前中国品牌的服装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小,很难打入国际市场,但“中国制造”的品牌在国际上却很响,尤其是出口服装加工业。之所以“中国制造”的声誉如此高,是因为“中国制造”的质量让外国企业有信心。大华这个制造品牌正在源源不断地给它带来财富。“大华今年的订单根本做不过来,我们会考虑把订单分包出去。”这么好的制造品牌,这么好的质量却没能让大华在国外亮出自己的品牌,这让大华颇有些为别人作嫁衣的感觉。“我们做过这么多的世界名牌衬衫,但却只能在产地上挂上‘中国’,这种感觉真不舒服。”出口外销并不是服装企业最好的出路,出口加工服装的利润率并不高。其实,打品牌、在国内销售反而能赚取高额的利润率,这是让大华想开发自己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李国洪不得不提前告退,因为楼上沃尔玛超市的代表还在等着他。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