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共享最灿烂的今夜(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北京奥运会,是源远流长的文明与多姿多彩的世界的伟大交汇,也是一个在近代史上饱尝屈辱的民族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向世界的一次全新亮相。

  在同一个时刻,能够凝聚全世界如此之多的目光,这是奥林匹克的魅力,也是当今中国的魅力。

  虽然时间是最终的裁判,但在今天,回顾历史,我们不能不说,能与这一刻的光荣相匹配的时刻,并不易见。

  我们想到了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当时,中国周边环境动荡,东南亚各国相互猜疑倾轧,海盗猖獗,而海洋一向又被视为畏途。在此背景下,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至红海与非洲东海岸,不仅剿灭海匪,调节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维护海上安全与稳定;而且开展海外贸易,用带去的丝绸、瓷器、茶叶、字画,与当地的胡椒、亚麻、工艺品等交换,平等自愿,议价成交,融通经贸,交流文化,使源自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臻于顶峰。除此之外,郑和船队还十分尊重所到各国的文化,途经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时,为表达对当地佛教信仰的尊重,他们捐钱修庙,布施香礼,以三种语言所写的“布施碑”,至今保留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郑和本人信仰伊斯兰教,他在一些地方建立清真寺,传播伊斯兰教,还教当地人凿井筑路,郑和船队最后还完成了麦加朝圣之旅,发展了和伊斯兰国家的友谊。

  后人的研究大都认为,作为世界第一个洲际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征服海洋之旅,不仅开启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也是在经贸领域的和平合作之旅,在文化领域的平等交流之旅。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论证,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一次远行动用船只200多艘,大船数十艘,人员多达2.7万,但其留下的不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而是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郑和船队28年的航海活动,只有三次带有自卫性质的短暂战事,未曾占据海外寸土。他们不是为了“耀兵异域”,而是为了“协和万邦”,“一视同仁,共享太平”。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可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虽然有研究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炫耀明朝的天威,为了实现明朝皇帝“内安华夏,外抚四夷”的思想,带有“自我中心论”的痕迹;但是客观比较,郑和船队没有在海外建立一块殖民地,没有对他们到达的任何地方声称拥有主权,夸耀“新大陆”的“发现”,而是以和平交换的方式与所到之地发展贸易关系,不能不说是体现当时人类文明的活动。

  郑和下西洋,在亚非不少国家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在反驳“中国威胁论”时曾说,从历史上讲,中华文化从来没有这样的传统,“如果中国要对外侵略,早在600年前就做了。”他说的正是郑和下西洋的年代。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也说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证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不是威胁,而是可以促进其他国家发展的正面契机。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年的时候,《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探讨郑和航海,提出:如果中国持续发展了郑和时代的开放政策和航海探险,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会怎样?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