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红茹/北京报道
从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七年多来,北京在人文、生态、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度令人胆战心惊的“沙尘暴”,取而代之的是绿树和蓝天,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让北京普通老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舒适。
环境的收益有目共睹,除此之外,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专家初步计算,包括奥运营销、奥运商业推广、赞助商活动、广告、场馆建设、门票收入、转播权收入等,北京奥运经济内涵意义上的总收入大约为20亿美元。
除此之外,北京奥运会还能给北京、给中国带来多大的收益?
“排除近期的商业广告的收益和本身财务平衡看,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奥运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效应。作为一个经济快速成长中的国家,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更重要的影响在于: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8月16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程秀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美元
相关资料显示,奥运会的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转播权出售的媒体收入,二是现场门票收入,三是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四是标识衍生所产生的收入(如吉祥物和各种周边产品的开发)。
据程秀生副理事长介绍,本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可以直接从国际奥委会拿到两笔主要收入: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总体收益的49%。北京主办本届奥运会的2005年—2008年周期里,国际奥委会的电视转播权总收入为17.37亿美元,北京所得大约为8.51亿美元;二是TOP计划(即奥运会合作伙伴计划)所有收益的33%。TOP计划总收入为8.66亿美元,北京所得约为2.86亿美元。北京奥组委从国际奥委会拿到的就是大约11.37亿美元。此外,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也将为中国赚上一笔,其中门票预算收入约为1.4亿美元,而特许经营预算收入约7000万美元;最后,加上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资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没有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奥运给北京乃至中国送来了巨大的经济蛋糕。” 程秀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奥运会主办模式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依靠民间力量举办的纯市场化商业模式,比如洛杉机奥运会;二是以政府统筹为主,结合运用市场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大多为成长型国家采用。中国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一方面,政府对北京奥运会高度重视,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奥组委进行市场开发,尽量发挥市场的提升效应。
数据显示,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达到1.14%,2008年为0.85%。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