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幕式表达:提纯中国符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 17:08  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佳

  1997年起,陈维亚与张艺谋陆续合作六七次,编排著名歌剧《图兰朵》。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陈维亚再次辅佐张艺谋导演了最后8分钟的“中国表演”。

  2006年4月16日,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了以张艺谋为总导演,张继钢、陈维亚为副总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

  在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后倒计时的日子里,在不断闪烁的媒体镜头前,陈维亚坦言,2006年~2008的两年中,这三位导演合作的过程就是各自优点融合的过程。

  2008年8月5日,在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次彩排前的两小时,陈维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在保密的前提下,“说与不说”仍旧两为其难。

  《中国经营报》:奥运开幕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向世界表达自己,北京奥运会想要通过开幕式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信息?我们要给世界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开幕式?

  陈维亚: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我们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创意都是围绕这个理念来执行。我们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看成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尽可能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现代精神风貌。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中国经营报》:在开幕式上,我们看到有汉、唐等几个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间节点的文化表达,这些时间节点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而你和你的团队在筹备过程中是如何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特质的?

  陈维亚:奥运开幕式要表现出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传统历史,并不是某一个历史时间点就能代表的,我们会尽可能地精选提纯几个重要的元素,用艺术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中国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我们会尽可能表现其中最具优秀传统的历史部分。

  《中国经营报》:有人说好看,但是看不懂。开幕式所演绎的内容会不会过于抽象,或者是外国人可能根本无法明白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

  陈维亚:我只能说——不会的。

  《中国经营报》:奥运开幕式筹备之初,就一直在征集儿童的笑脸,此次开幕式中也有很多童声的演唱,为什么会运用这么多儿童的元素?

  陈维亚:开幕式一定要给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真正的微笑,这个是呈现“笑脸”的重要理念。

  《中国经营报》:奥运开幕式是一个国际化的团队,这个团队中哪些环节是由外国人完成的?

  陈维亚:现在无法具体来说哪些环节是外国人来完成,哪些是中国人完成。因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世界性的最大的运动会,所有我们在开幕式闭幕式的准备过程中,都吸取了众多国外的力量,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国外的专家。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