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加坡来信:世界平了 我们的心有放平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 09:53  《中国企业家》杂志

  每个人心境的扩展,都像破茧一样,要经历一段痛苦的阵痛。中国人放软自己身段如此,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也是如此

  文 | BOYI

  最近好几个国外同事,都先后问过我这个问题: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也包括中国同事们互相间自省的讨论。

  他们说的中国人,确切地说,是来自大陆、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而不包括香港人、台湾人。这里并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在海外,确实是这样的事实,各个地区的华人就是很自然、鲜明地有着深刻的界限,无论来自自己,还是来自外部。

  同事疑问的由来,是他们看到、接触到的中国人,和从中国人自己嘴里说的中国人不一样,并给他们造成了困扰。在语言沟通无障碍的新加坡,思维和文化的沟通却有着天然的鸿沟。反而在语言完全不通的国家,大家更少烦恼。“哈喽啊”“你好吗”“你们为啥只能生一个孩子”“因为再生中国就爆炸了”,简单的语言,更容易交流,难的也说不清楚。

  有的时候,我们过高的估计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别人对中国的兴趣。媒体的声势是媒体,商业运作是商业,老百姓的感受是大多数。即便在距离中国这么近的东南亚,即使和我们拥有这么亲血源关系的新马华人,对大陆文化的认同,与同港台文化的认同,相差多远?

  不考虑海外对中国的接纳或成见,更多反观我们自己:

  世界平了,我们的心有放平吗?我们有没有大国沙文主义般的,轻视别人的文化?我们有没有感到受到成见后,反而更自负?我们的话题是不是经常出现,中国怎样怎样?我们的爱国气势,有没有让人感到不舒服?

  曾经和一哥伦比亚的男孩做过一个月的House Mate。有次问他,你手上戴的绳子是什么?他说,“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标志,出国就会戴着。我很爱哥伦比亚。”尽管我后来才知道,那里被很多人称作“大毒枭猖狂的国家”,但他对自己国家爱的表述,是那么自然、得体,让我始终觉得那里是很美好的。

  很喜欢看台湾综艺节目《全民最大党》,用娱乐的方式,来讲时事。虽针砭时弊,更重娱乐大众。他们讽刺台湾立委,开大陆客玩笑,更拿马英九、陈水扁开涮。在Youtube上看到很多节目的评论留言,最多的就算两岸网民吵来损去。我也是很“说不得的中国人”,记得刚出国上英语课,老师拿来一篇讲中国问题的剪报,上面没说几句我们的好话,气得我差点冲出教室。

  评判又怎样?讽刺又怎样?不能对这些泰然处之,是不习惯?还是不够自信?

  曾经的旅行总是脚不沾地。刻意地“像当地人一样生活”,采访着体面的海外人士,似乎大家在外生活得都不错。然而真正接了地气儿,残酷的数字告诉我们,这些人,不会超过各国华人的5%。而这种“不错”,并不是仅仅指物质上的。

  杂志上异国的美好印象,和异国生活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更多时候,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集合。莫扎特的小提琴再动听,大多华人还是一头扎在餐馆里,一盘子一盘子炒菜;布拉格广场的玻璃再五光十色,90%华人还在城市边缘的大市场倒货。大家还在重复着有中国特色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而每个人心境的扩展,都像破茧一样,要经历一段痛苦的阵痛。中国人放软自己身段如此,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也是如此。

  BOYI

  在游历了十多个国家,采访了诸多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后,BOYI发现,“大家还在重复着有中国特色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个有趣的观察,是在中国崛起、北京奥运成为世界焦点的背景下。你会发现什么?世界虽然平了,但“我们的心有放平吗”?

  BOYI原来是某时尚杂志的编辑,2007年初办了工作签证去了新加坡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她去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十几个国家,为一套海外华人系列丛书组稿。本文是她采访完之后在icolumn网站写的博客。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