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班牙定居者:我是一个北京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 09:53  《中国企业家》杂志

  我先生是中国人,周围的圈子大部分是中国人,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外国人,而是一个北京市民

  口述 | 易玛

  采访整理 | 本刊记者 侯燕俐

  眼下的这段时间对北京和全中国都很重要。塞万提斯学院一直跟北京奥组委有合作,我们编辑了《西班牙语100句》,方便大家掌握一些基本西班牙语。此外,李宁公司提供西班牙运动员的服装,也赞助我们出了一本西班牙语的《北京指南》。

  2006年9月,我们开始负责培训100个西班牙语翻译。自己编写教材,从北京、天津8所大学大四学生中进行选拔考试,选拔100人,提供奖学金。授课150个小时,每个星期4个小时。现在已有30个人去西班牙培训,回来即可给奥运会做陪同翻译。

  我们培训的不只是西班牙语,还涉及到体育术语、文化背景。大学生做陪同翻译往往经验不足。我们还要告诉他们在各种特殊情况下如何做出应急处理。比如护照、行李丢失或如何陪同媒体团等等。

  对我们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是一个推广西班牙文化的契机。由教育与体育部和西班牙新闻社合作的体育摄影展览会在这里举行。此外在西班牙皇家成员来华期间,我们会准备一场毕加索的展览。西班牙有奥运举办经验,奥运之后还是希望保持这些经验。在《西班牙语100句》中我们专门编写了一条:“马德里作为候选城市将申办2016年的奥运会。”

  西班牙外交部下属的塞万提斯学院在全球有70多个中心。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非常年轻,今年刚满两周年。中国老百姓对西班牙语很不了解,认为它是小语种。我们想要改变大家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母语是西班牙语的人口已达5亿。

  我们不仅代表西班牙,还代表西班牙语大家庭。由于历史原因,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几内亚等国都讲西班牙语。在美国,讲西班牙语的人口达5000万。西班牙和拉美、北非的关系密切,它是一个平台,通过西班牙可以辐射到其他地区。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增多,所以大家学习西班牙语的热情日渐高涨。

  中国公司在西班牙发展很快。中国企业家在西班牙建立工厂、办事处。海尔、华为都在西班牙有项目。西班牙公司跟中国的一些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包括西班牙电讯公司与中国电信确立合作关系,西班牙银行也找到“对象”了。

  我曾在2003年回西班牙,在当地的“亚洲之家”工作。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中国和学汉语感兴趣。不少人想学中文不知道去哪里学,常常接到咨询电话,我们也办了一些培训班,请来中文老师。现在孔子学院在西班牙发展很快,已经跟4所西班牙大学有了合作。

  我喜欢中国的文化、艺术、瓷器、电影,很盼望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过去收藏了很多瓷器。现在没什么可淘的了,没真货了。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是贾樟柯。最近看了顾长卫导演的《立春》,边看边哭。

  我先生是中国人,周围的圈子大部分是中国人,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外国人,而是一个北京市民。虽然社会变化快,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一直还在,比如对老人的孝敬和对孩子的教育投资。

  记得我刚到中国上学的时候学到一个成语叫“塞翁失马”,这非常代表中国文化,非常实际,也非常理智。什么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非常灵活,接受新的东西。这个路不好走,就选择走别的路。

  第一次来北京,是1979年。到今天中间的变化太大了。我们学院编的《北京指南》,几乎一天一改。今天新添一个餐厅,第二天又没有了,搬到别处了。永远跟不上,刚出来已经老了。

  易玛

  “猫头鹰在西班牙文化里代表智慧。”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图书馆馆员向院长易玛解释馆内新置的装饰品。“有意义,就是可以被接受的。”黄发碧眼的易玛莞尔一笑。

  任何一个会讲流利汉语的外国人几乎都有一段中国缘。自称“北京市民”、最喜欢导演贾樟柯的易玛不仅先生是中国造——当年崔健“御用”鼓手刘效松,且周围不少朋友都是中国艺术界人士,“老栗”(栗宪庭)、方力钧之名信手拈来。最让她津津乐道的是2002年,还是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专员的她,安排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里克·伯奇和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对话。“他们在劲松附近的一个酒店边吃边聊,很兴奋!”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