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经济史上三宗“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5日 15:45  华夏时报

  文/王 二

  从1894年雅典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办以来,奥运会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单纯的体育赛事。但1984年,因为一个人的天才运作,让人们知道了什么叫奥运经济;而1988年,又因为一个国家的成功举办,让很多新型经济体看到了奥运会带动本国经济腾飞的希望。但在人们关注奥运会投入产出的同时,过度的商业化可能会掩盖奥运精神,1996年亚特兰大的拜金主义就给人们以警醒。

   百年奥运,有很多瞬间值得回顾,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时,回顾过往,可能更容易反观当下。

   1984年洛杉矶:

   最“寒酸”

   1984年的洛杉矶,没有堵车,也没有烟尘污染。当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代表团陆续抵达时,洛杉矶城市建设的井然有序令人耳目一新。这让很多准备看笑话的人大为吃惊。

   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提起奥运会的举办,人们便联想到“赔本赚吆喝”等字眼,奥运会对于主办城市来说,意味着“灾难”。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巨额亏损让打算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心有余悸。

   奥运史上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当洛杉矶提出申办1984年奥运会时,竟然没有任何城市参与争夺。包括洛杉矶市政府和美国联邦政府都明确表示,不向奥组委提供任何财政支持,也禁止发行彩票募资。

   在我们看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也是史上最“寒酸”的奥运会。洛杉矶只新建了两个场馆;不新盖奥林匹克村,租借加州两座大学宿舍供运动员、官员住宿;招募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最为有趣的是,在尤伯罗斯打算走马上任的时候,由于担心他们付不起房租,没有任何人愿意租办公室给他的团队,就连为奥组委开设账户,都是他自掏腰包拿出的100美元。

   然而,出卖电视转播权、招募赞助商、把火炬接力变成印钞机,后来的一系列商业运作表明,尤伯罗斯改写了世界奥运史。也正是因为他的商业天赋,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奥运会可以当做产业来经营,奥运经济的概念也首次诞生。

   1988年汉城:

   最划算

   在历届奥运会上,对于中国最有借鉴意义的恐怕就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了。从汉城奥运会开始,人们第一次把一个国家经济的腾飞和奥运会关联,也正是这次奥运会,让三星成为中国企业顶礼膜拜的典范。

   对于韩国来说,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带动“经济起飞”。在奥运会申办之前,韩国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发展中国家,“韩国制造”同样是粗制廉价的代名词,后来成为中国企业范本的三星还在为一家日本企业三洋做代工。但是,这个近代以来饱受大国鱼肉的东亚小国把奥运会看成是一次经济腾飞的契机。

   以韩国的首都汉城(现在叫首尔)为例,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申请主办奥运会,汉城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除了城市建设巨大投资带来的经济效应之外,汉城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亚城市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

   据统计,韩国政府为举办奥运会共投资30亿美元,其中直接支出和投资为17亿美元,间接投资为13亿美元。而汉城奥运会纯收入至少达4亿美元,可以说是奥运会的最好记录之一。

   不但如此,汉城奥运会还为3.4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其中,奥运会为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13亿美元的产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价值均大幅度提高,整个上世纪80年代,韩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12%左右,一举跃进亚洲四小龙的行列。

   1996年亚特兰大:

   最拜金

   1987年的某一天,美国亚特兰大市一位名叫佩恩的房地产律师突发奇想。彼时,在他的脑子里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即通过申办一届奥运会,让亚特兰大“名震全球”。

   当时的亚特兰大从没有举办过一次大型体育赛事,也没有足够的体育场馆满足奥运比赛,尽管该市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但在美国不过是一个二流经济水平的城市。所以当佩恩一提出申办的狂想时,便遭到了周围人的嘲弄。

   通过从可口可乐募集来的1000万美金,佩恩开始了他的申办奥运会进程。也许是美国在奥运会上的掘金能力让国际奥委会心动,伴随着外界对于美国人可能行贿国际奥组委的猜疑,佩恩的狂想最终变为现实。

   1990年,当亚特兰大获得第26届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当时的国际舆论有过这样的评价,“美元战胜了奥林匹克精神”。

   成功申办后,亚特兰大人又一次成功发挥了美国人在商业运作方面的天赋,据亚特兰大奥组委1993-1996年的销售计划,光电视转播权就能卖到9亿美元,而根据粗略估计,通过这次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可能至少获得3亿美元的收入。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