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寿龙:奥运城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 03:26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韩杨 汶川大地震的余波在全国各个省份各大城市都有感应,对于奥运主办城市北京,以及6个协办城市而言,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必不可少。 如何才能在突发事件中将危害降到最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给奥运城市做好城市公共预警工作献计解围。 《21世纪》:公共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对于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应对这些巨型灾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毛寿龙: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预案。顾名思义,预案即为“预料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相应的准备方案”。以地震为例,应迅速诊断震级,判定烈度,启动相应的应急级别。 第二,要提前预料到整个城市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危害,把这些潜在的危险固化为日常化管理手段。虽然这些预备措施会让政府运营成本升高,但一旦发生危害,救援效果会比较好。 第三,突发事件会考验城市的物资储备情况、特定机构的日常备战水平,以及各行业部门单位间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对灾害,各个领域可能随时加入进来协同作战,这也考验一个城市的管理者的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21世纪》:针对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来说,要重点防范哪些危害性的公共突发事件? 毛寿龙:总体来说,气候、交通、医疗卫生、反恐、自然灾害等问题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 比如8月的北京很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往年北京都曾出现过因暴雨来临,排水不当,造成城市道路瘫痪的问题,那么政府虽然可能在奥运期间管制交通,但如何迅速排查问题,解决疏通也很重要。 《21世纪》:对于每一个城市中微观的行业或单位来说,需要提高哪些应急能力? 毛寿龙:以本次地震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很广泛,有消防战士、武警官兵,而解放军的兵种也涉及到伞兵、野战部队、步兵等等。从救援手段来看,需要用到防毒面具、吊车、发电机等众多器材。 这不仅涉及到一个城市日常物资储备的问题,还要求无论各个行业或部门的人员都有一些可以联动的救援能力。例如,军人在服预备役的时候,能否掌握简单的救援常识、卫生知识?普通的市民是否会正确使用急救包,能对伤员做简单卫生处理? 为什么把医疗救治提到比较重要的地位?因为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而出现伤亡的话,第一时间进行救援是最重要的,能保证更大比例的存活率。 《21世纪》:城市公共突发事件预案包含哪些门类?涉及哪些部门? 毛寿龙:一般说来,每个城市应该有整体预案,这一般由市政府办公厅做出,市长应该为核心指挥部的主任。各个部门也应该有部门预案,此外还应该有专业预案,比如医疗、消防、交通等专项领域的预案。 预案应尽可能详细,以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按条目查找处理问题。当然,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比如,电力系统应该如何与公共卫生系统,与交通系统进行配合。 《21世纪》:关于城市预警信号的发布有何规定? 毛寿龙:一般说来,政府预警可以将灾害程度降低50%-80%。但是,对于政府预警,很多城市还是非常审慎的。 毕竟,预报不一定准确,而一旦发生城市预警,无论从经济损失,还是人群心理层面,城市管理者都要承担责任,也有一定的政治风险,所以很多城市选择了审慎的方式。 而对于预警时间的长短,也由于专家意见的不同而不一。比如今年年初的雪灾预报,专家们就雪灾结束日期就发生过争论,而这日期前后相差十日。 但是,对于确保奥运会安全而言,城市管理者更应该做好权衡。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