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奥运后的中国体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03:20 第一财经日报

  苏娅(整理)

  编者按

  正如每个人都相信的那样,正在日益临近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将中国的体育事业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有可能,中国将会打破32枚金牌的历史纪录。

  但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会像一些国家那样出现“低谷效应”吗?日前在由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马国力主持的关于后奥运时代的论坛上,一批业内人士、学者、专家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奥运要义·体育制度·场馆开发

  我觉得体育最根本的东西还是要以人为本,让人们能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使体育融入人们的生活

  奥林匹克公园为1135公顷,是全世界最大的奥林匹克公园,应该以这样一种思路去经营,把它作为新型的文化园区,包括体育、休闲、娱乐,要把这几点放在一起来经营

  林显鹏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作为体育人要进行研究和分析。

  先从背景说起吧。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非常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而当时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体育发展战略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并在1979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之后,国门打开了,中国体育面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也就是说,要在国际赛场当中(也就是在奥运会当中)拿金牌。而也就是从那以后,中国体育的重心慢慢发生了转移,实际上变成了以“提高”为重点了。

  那么,我们还是不是要考虑与时俱进呢?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今天,我觉得中国体育也不应该总是以金牌为最高的要义,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与日本进行对比。在1964年以前,日本也是以争夺金牌为第一位,但在1964年冬季奥运会以后,它就把战略转移了,近几年日本在国际大赛中夺金数量并不高(而只是在雅典奥运会后它又重新排到第五名,又有了提升),将近20多年来,它的金牌数非常低。但金牌数量变化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全民开始欣赏体育了,更多人开始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不仅如此,他们的体育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的群众体育如今发展得非常好,他们的职业体育,比如相扑、棒球、足球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如足球,中国队以前打

日本队好像很容易,但是现在我们确实打不了。综合这样一个结果,那么我们不能说日本的体育没有上来,不能说日本不是一个体育强国,反过来我们要问一句中国在奥运会上已经排到第二,那么2008年奥运会我们也可能保持这种荣誉,或者是再提升一步,但我们敢不敢说中国就是体育强国了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其次,我觉得另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后奥运时期体育体制改革问题,我们说的是体制改革也好,还是别的什么也好,最主要是要完善我们这样一个组织结构的设计,我这里有一个观点,很多学者比较偏激,就是说奥运会之后要撤销国家体育总局,由中华体育总会代行这样的一种职能。因为我主要侧重于体育产业,我认为做任何事情要符合体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假如撤消国家体育总局,这是非常错误的、完全短视的、非常偏激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来讲在全世界,除了美国、德国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以外,其他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这一机构,这也说明了这是世界普遍规律,比如俄罗斯在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国家体委撤销了,把所有的职能全部移交给俄奥委会,结果体育大幅度滑坡,这是我们都可以看到的。同样,在中国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对体育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后奥运时期,咱们把奥运会办完了以后,中国体育产品究竟该是什么东西,是我们所奉行的在奥运会当中拿的金牌?我觉得体育最根本的东西还是要以人为本,让人们能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使体育融入人们的生活。当然,体育应该发挥它的竞技功能及文化功能,我们举国来搞体育,国家有国家运动会。省有省运动会,市有市运动会。而在奥运会以后,我觉得我们办体育的路子应当重新思考,所以我提出一个理念就是重视微观基础,社区是一个方面,学校是一个方面,还包括体育俱乐部等。其中,职业体育,在全世界来讲,像中国这样搞全运会的,在发达国家我没有发现,比如在美国,它的体育最高层次也是职业体育,即四大体育联盟,而没有全运会,也没有冬运会,也没有别的运动会。通常,这种运动会是国际体育组织在做,很少是以一个国家身份来做,因为这样的运动会四年办一次之后,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全运会,其所用的场馆就是专为办运动会的,而这些运动会不可能天天都在你这儿开,如果不在你这儿开,那么这个场馆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目前来讲场馆问题已经成为运动会后我们如何维持的重要问题。

  前不久我曾经给北京市政府写了一个报告,也帮助北京市人大做了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已经呈交给了北京市政府。其中,我提了几条建议:第一,我就觉得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能不能盈利,我们现在的业主还是把精力放在门票上,放在会员卡上,我认为这些都挣不了多少钱。我认为北京场馆最重要的就是无形资产的开发能不能做大,这个做大了,就能够挣到钱,这个做不大就挣不到钱。这个冠名权曾经引起过一些争论,一些社会学家对我们冠名权提出了一些批评,但是美国的场馆它别的做得并不大,其中,第一个是冠名权,第二个是豪华包厢,所以我觉得冠名权一定要做起来,我们“鸟巢”的豪华包厢是149个,“鸟巢”是非常漂亮的场馆,可以与悉尼歌剧院相媲美的,因此在经营开发中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第二,我认为经营奥运场馆当中,要跳出奥运馆地,而要放在园区和领域的角度来考虑。奥林匹克公园为1135公顷,是全世界最大的奥林匹克公园,我提出一个理念要以构建园区这样一种思路去考虑奥运场馆的经营,这也是从1972年以来,历届奥运会的一个亮点,把它作为一个新型的文化园区,而不仅仅是体育园区了,它里面包括体育、休闲、娱乐,要把这几点放在一起来经营。

  第三个思路是,在奥运会结束以后,要在设计上下工夫,我提出来要建立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管理局呢?这么大的区域靠业主去折腾是不行的,我们在这里要举办赛事,要有投入,这些东西都不是业主来完成的。

  第四个建议是要构建业主联盟,为什么要建立业主联盟?我觉得搞市场开发,大家都明白,这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有好多种,其中有一个战略联盟的构建,我举一个例子,迪斯尼乐园就是战略联盟的构造,在企业之上大家可以合股再组建。一个股份公司,在这个联盟之上大家来进行经营,经营完了以后大家来分成,北京奥运会结束了以后,靠这些业主单打独斗来经营,几乎成不了气候,比如奥林匹克公园,还比如山东、广州的这些运动会的场馆,靠业主的单打独斗都不行,我们企业犯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经常窝里斗,比如说这个企业要价100元,那个企业说不用,我给你50元,那么最后谁都挣不到钱,谁都是赔本,我觉得大家应该合作来做,比如说我做了

高尔夫球场,你就不用做了,这就是我提出构建业主联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奥运精神渗透到生活

  彭晓 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副主任

  因为我是负责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也想谈谈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这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奥委会是国际奥林匹克方面在中国唯一的一个推广组织,它的使命一方面是支持我们的优秀运动员,帮助他们在这个大赛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另一个方面就是推广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更多的中国人在体育当中身心和谐。因此,从中国奥委会后奥运的工作来说,主要是进行体育精神的基层弘扬,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与参与,将奥林匹克精神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而在基层推广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方面,北京奥运会通过一系列奥林匹克知识的传播,使大家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了更深刻理解。应该说整个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对体育有了更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一点也十分重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通过运动增进和谐,这本身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而奥运会之后,这种意识还得继续下去,这也是中国奥委会接下来的使命,或者说在奥运会之后需要去推动的。

  我们在全国56所学校建立了奥林匹克示范校,同时将全国203所学校与203个国家的奥委会进行了对口的联系,让他们去分享这种奥林匹克精神。而为了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最近在北京城施行单双号行车措施,这尤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另外,除了科技人文的奥运外,确实也在推动整个中国社会来保护环境,甚至是推动全球为了保护环境起到了一个倡导者作用,那么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应该把相关的精神继续倡导进行下去,而作为这次北京奥运会奥运遗产的一个传承。

  对于奥运会品牌开发,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这次参加北京奥委会市场开发的60多家企业,我觉得反映了中国企业对于体育的支持和对于体育的热情;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来我们的媒体,尤其是

中央电视台(CCTV5),对于奥运会,对于北京,宣传做得都比较到位,所以把企业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事实:体育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很好的媒体,企业也很希望通过体育这个媒体来宣传自己,希望利用体育一些精神和自己文化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在这个周期中,接受了60多家企业赞助后,我们要对企业在宣传推广活动当中的需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思。我们目前在进行的市场开发,应该说是很初级的,同NBA一些组织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中国奥委会和中国代表团的品牌塑造、资源整合以及包括我们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等都需要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同时,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努力在下一个周期中创造一个更好的合作环境,能够实现双方的共赢,也期待携手将来更多的企业打造一个光辉的未来。

  不仅仅依靠金牌树立体育形象

  金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院

  大家都知道,奥运会有一种凝聚效应,这种短时间的放大效应和辐射效应,给我们国家和北京城市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但奥运会之后,我们怎么办?我们国家大,市场大,有可能“后奥运”的“低谷效应”表现形式不一样,而这在很多国家都存在过,但我认为我们必须重视,也许有的是不经意之间,实际上也在铺垫着后奥运中国的体育之路。

  北京前几年一直走的是工业制造化的道路,也就是机械工业。而这在一个贫弱的国家,在一百多年里挨打的国家,在一个工业化原本非常低的国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后看,我认为这条道路是走了一条弯路,为什么呢?首先北京这个城市它不适合发展工业,第一它属于华北平原,水源极其贫乏,它的水只是中国水源的1/7,另外发展工业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城市来说,一系列的污染包括资源上的贫乏都使这个城市陷入了一种难以维持的状态。而事实上,北京也一直在反思这条路,中央政府其实在20年前就提出要走政治文化中心,这条路走好了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城市,通过奥运会北京终于认识到了过去那条道路不太适合北京的发展,北京的高科技人才多,我们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去发展媒体产业,还有会展业、体育产业,这些产业更适合北京城市的发展,我觉得通过奥运会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演练,而且已经为后奥运做好了铺垫。

  从体育角度来说,我觉得后奥运无论如何应该分清大众体育和精英体育的区别,绝对不能让大众体育影响了精英体育,

  我们必须要有“开自己的运动会”的心态。之前,我们培养自己的运动员,赛出了好成绩,并在世界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但这种更多依靠金牌来树立国家地位的思维在今天应该进行转换。我说一个数字可能大家都会不相信,2005年我们一个统计数字显示,我们的体育产业所占GDP的比例为0.702%,而这在欧洲的发达国家为2%到3%,美国的体育娱乐产业都超过了军火,但是我们现在居然比巴西跟印度的体育产业还要少。

  那很多人就要说了,这个印度拿过奥运会金牌吗,可能连铜牌都没有吧!但是我觉得人家在体育产业上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从金牌的角度上,我们都会说你看我们一下子拿了32块金牌,占了世界第二了,但是我说一个数字大家可能考虑到它的投入跟产出,东欧1600万人口,在韩国奥运会上拿了30块金牌,我觉得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要进行新的思考。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