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奥运空气保卫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14:26 经济观察报

  张晶

  最近,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买了一份“特殊的小礼物”,送给明年的北京奥运

  这份特殊的礼物,是他主动认购的一份帐单,用以抵偿未来一年开车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按现在每周平均行驶200公里计算,他一年开车大约要产生2.39吨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支付300多块钱。其实在西方,这种做法很普遍,被冠之为 “碳中性”(carbon-neutral)或者“碳平衡”。

  相对于唤起个人行为的改变,政府的举动无疑更立竿见影。今年8月17日到20日在北京进行的单双号演练,削减了130万辆汽车上路,将空气污染指数直接拉回100以下(100是二级空气和三级空气的临界)。更早在7月9日,《第29届奥运会空气保障措施》已获国家环保总局原则通过,详细给出从奥运村开村到闭村58天的空气治理建议,目前处于报请国务院高层审批的阶段,将在年内正式出台。另据《财经》报道,作为北京空气首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中,23%都由首钢排放。这个庞然大物目前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着两年迁出的大战略。

  下一个雾都?

  用天气开头是英国人习惯的问候方式。当我随口问起英国《卫报》前任环境版主编PaulBrown对北京感觉如何时,他毫无掩饰的说,“太吃惊了,这里的空气竟如此糟糕。”

  已经移民加拿大的Steven,今年夏天回国探亲。当他坐上飞机从温哥华上空往下看,看到的是青山绿水白云。到达北京后从飞机上往下看,却是浓浓的一片青雾。出了机场以后,久违的汽油味和灰尘味让他很不适应。坐车进了五环路,天空中仍然是青青的,雾茫茫的,就连太阳都是没有生气的白色。“在多伦多,空气污染指数常年保持在30以下,就这样多伦多人仍然在抱怨空气质量不好。而北京呢?官方的报告说在70至80,属于良,而超过100,就是轻度污染的标准了。”

  他所说的空气污染标准,事实上就是计算1立方米空气里有多少毫克微粒。所谓微粒,包括灰尘、烟灰和其他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 (用PM10表示)。拿世界上主要城市来看,伦敦空气的微粒含量是23,纽约是22,巴黎是12,就连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洛杉矶,微粒含量也不过只有36,而据8月26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北京是141。

  在北京城里生活了多年的北京人,对于这些年天气的变化或许更有发言权。每天一大早,很多像刘大妈一样住在城里的老人家都会背上背包、排队候车,到北京西北的香山登山锻炼。这座山虽不太高,但登顶后可以看到北京城的全景。刘大妈说,整个城市有点像是被一个灰色盖子罩着,城市和蓝天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灰色带子,即使在晴朗的天气,也能看到这条带子的踪影。“以前那种瓦蓝瓦蓝的天和寒星点点的夜,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蓝天不蓝?

  蓝天究竟为何不蓝?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为我解开了谜团。

  过去五十年,全中国平均每十年温度升高0.2度。像北京这样的城市,除了受到整个气候变暖的影响外,还有一个“热岛效应”。

  由于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整个城市如同被周围比较凉爽的地区环抱着的热岛一样,城乡之间的温度有时可以相差六度。其次在北京,地表温度高、到高空越来越冷的规律,也被气候变暖带来的高空“逆温层”打破了。城市中汽车尾气、工厂烟尘、西北黄土、工地扬尘,都导致了污染物的出现。逆温层极不利于这些污染物的扩散,大量的细粒子飘浮于距地面数百米的天空之间,即便是晴好天气,由于这种细粒子对阳光有着极强的散射作用,天空看上去也总是“灰蒙蒙”的。

  北京山环水绕的地势条件,被古代文人墨客形象地称为“山川峙濯,险甲寰区”以及“山水一大交汇”。这就如同一个簸箕型的小盆地,挡住了北边、西边来的风,不利于污染物往外走,只有吹特定风才可以把它带出去,因此无风无雨的时候人们对雾天的感受就更为明显。

  空气保卫战

  “保证运动员的健康是国际奥委会的首要工作,如果北京空气品质太差,像自行车这种耐力赛可能就要重新排定比赛时间。”这句话出自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之口。

  此言一出,外媒对北京空气的关注一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Paul说,政府始终是更重要的角色,必须首先对此有所行动。现在人人都在提奥运,其实奥运是个机会,可以批量解决一些问题。

  据《财经》杂志披露,那份被寄予厚望的《第29届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中,对北京市和周边省市做了通盘考虑。毕竟空气是流动的,加之北京周边也设有诸多奥运场馆,这完全是一盘棋。同时在周期上,所有的措施又划分为2008年奥运会前、奥运时段和赛事强化时段。

  三个阶段中,奥运时段的58天,毫无疑问是最关键的一环:

  ——扬尘污染控制。奥运期间所有工地的主要施工停工;

  ——机动车污染控制。六环内货车禁行,公务车70%停驶,社会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

  ——工业污染控制。钢铁、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停产或部分停产;

  ——燃煤污染减排,加大外网输电,充分利用燃气发电,压缩燃煤发电30%,自备电厂具备条件的停运;

  ——特殊条件的紧急措施,压缩燃煤发电50%,全市燃煤设施停运。

  早在今年5月,北京市政府就提出,届时将在奥运场馆包括驻地周围,设立流动性的空气质量检测站。这一检测站也已于今年6月5号 “世界环境日”对外开放。到了明年奥运期间,上述措施的效果当下就可以体现出来。

  奥运这个催化剂下,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都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每个人对此感同身受。然而奥运赛事不过是短短的十几天,所有看上去冠以奥运名义的筹备,为的是让原本该发生的行为走得更早更快。空气保障也是如此,当一切都上了轨道,当偶然行为成为常态模式,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清新也就会悄然发生。

  链接奥运城市处理空气问题的

  成功经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为与本年度的世界气象日主题"体育活动中的气象"相配合,组委会和美国气象局合作发放了热力指数卡,使运动员和各国官员能够依据实际温度、相对湿度、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计算出热力指数,提醒大家预防热浪的袭击。另外,奥运会期间亚特兰大严格控制了汽车的流量,限制私家车进入市中心。作为配套设施,还根据

天气预报停开汽车,并且改变市中心地区货物运送安排。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另一个可以借鉴的措施,就是首创的空气预警预报系统。一旦超标,就会对公众发布,对赛程进行修改。

  2000年悉尼奥运会

  悉尼成功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运动员和游客提供极好的城市环境质量。组织者充分利用悉尼在空气和水的质量方面得分很高的优势,推广悉尼奥运会为绿色奥运。悉尼奥运会上使用的基础设施使用的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处理发电设备,不仅使2000年期间悉尼市区没有产生因为用电不足而造成的问题,并且还缓解了澳大利亚国家电力网的压力。在此次奥运会结束后,这一措施还使悉尼市的电力资源变得更为丰富,空气也变得更加清新了。

  2004雅典奥运会

  作为一个海滨城市,雅典优越的地理条件保证了其良好的空气质量。由于几乎没有什么重工业,雅典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交通。为此,雅典新建和扩建了四条地铁和城市铁路,并且限制私家车上路和进入奥运场馆周边区域,以及开辟了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在硬件方面,他们签下了壳牌石油作为雅典奥组委的合作伙伴,为奥运交通工具提供清洁

柴油。作为奥运会核心区域的奥林匹克中心区及场馆,雅典人则采用了大量的电瓶车来完成场馆区内部的物流运送工作。雅典在奥运会期间还加强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尤其是在奥运场馆区的周边,如铁人三项的赛场和主中心区OAKA的
网球
中心,都设置有空气自动监测站。同时,每天在网上发布每日的空气质量报告。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