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后奥运”是陷阱还是机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7:2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雅典悲剧不会在北京重演

  希腊为雅典奥运会投入了30多亿欧元,建设了30多个奥运会场馆,在奥运会期间赢得了世人的好评。但雅典奥运会结束后,绝大多数奥运会场馆处于闲置状态。每年高达1亿欧元的巨额养护成本,也成为雅典人的最大心病。雅典市市长说:“雅典奥运会的债务需要希腊未来几代人去偿还。”

  和前几届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仍将持续,奥运投资占我国投资总额的比例很小。而且,北京的奥运投资也是分布在7年中完成的。除非出现大的调控,后奥运时期我国基建行业将不会缺乏业务增长点。

  仅以体育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这个指标为例来说明。美国国民收入体系中,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排名第11位,远远超过钢铁、金融、化工、制造等产业。但我国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微不足道。倘若能借助此次奥运承办之机,形成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完善会展、演出、大型活动等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盈利能力,将有利于增加第三产业的贡献,改进我国过度依赖重工业的产业格局,成为“后奥运”中的可喜现象。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说,中国的奥运投资是在政府的主导和调控之下,这一点与出现了后奥运经济衰退现象的其他国家不同。例如场馆利用问题,在场馆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赛后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又如因筹备奥运而投资的行业也不存在投资过热需要调整的情况,相反正是目前行业结构中紧缺的、在奥运后能够大展宏图的行业。

  当前所推行的“行政市场双结合”的奥运开发模式中,要更兼顾普通民众对奥运投资建设成果的分享。只要乘着奥运投资的东风,北京的城市现代化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就业机会不断增加,现代服务业和消费得到共同发展,就一定能换来后奥运的繁荣。

  “后奥运”的喜与悲

  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经验至今值得回味和借鉴。从1983年到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筹备对韩国的经济贡献率大概是2%;首尔奥运会结束之后经历一个短期的经济下滑,但是影响不大。可以看到,首尔奥运会对韩国国家产生的品牌形象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提升的无形价值。首尔奥运会使大韩航空、三星等公司成为全球性的品牌,1988年奥运会成为很多韩国公司走向世界市场的一个起点。

  根据现代奥运会场馆的运营经验和规律,后奥运时代场馆的运营主要以组织大型体育、文化、商贸、政治、宗教活动为主,成功的例子有首尔和悉尼的奥林匹克公园。成为多功能的大型活动中心,是奥运会场馆运营管理成功的关键环节。

  蒙特利尔———纳税人的噩梦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实际投资完全失去控制,花费了24亿美元,超出预算近20倍。体育中心的建设投资超出预算6倍。这届奥运会被称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蒙特利尔纳税人的噩梦”,亏损达10亿美元以上。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直到2006年11月才还完1976年欠下的债务。

  巴塞罗那———地产泡沫

  奥运低谷效应曾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后出现,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如巴塞罗那由于房地产的过度发展,1986―1993年,巴塞罗那住宅价值增长250%―300%,在奥运会后一路下跌,用了6年才扭转跌势。

  长野———经济明显减速

  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后,这座被称为“日本屋脊”的城市患上了“后奥运综合征”,经济发展明显减速。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下滑了30%,创下了211家企业破产的纪录,其衰退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后日本大衰退时的全国平均水平。

  雅典———巨额资源耗费

  雅典奥运会在安全费用方面的支出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近6倍,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倍。巨额开支直接导致希腊政府在2004年的预算赤字高达6.1%。希腊政府承认,举办奥运会的成本“短期内”不可能收回。据最保守的估计,每个雅典居民至少要为这15天的狂欢承担10年以上的债务。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