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魏纪中:奥运影响中国(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6:19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既然奥运会对于中国经济没有推动作用,那举办奥运会,我们能得到什么呢?

  魏纪中:我觉得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收益,最主要还在于当初我们提出的三大理念,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是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当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很严重问题。奥运会就是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为了奥运会那20天,而是为了引起全国的关注。北京从申办成功后开始注重环境改造和保护问题,这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科技奥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奥运会这个平台来带动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中的钢、环保材料等都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等奥运会举办过后,经过奥运会的检验,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效应就可以持续显现。人文奥运提倡的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把我国政治民主的概念包括在内。现在在奥运会的媒体采访方面已经改变了很多、开放了很多,而且这种改变也逐渐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如果在这方面我们能够持续改变,那这将是全中国人民的收益。

  经济观察报:中国举办奥运会能有盈利吗?

  魏纪中:奥运会本身是公益事业,不是营利事业。虽然奥运会有着很大的市场开发能力,但市场收入并不分红。如有盈余,将全部转入公益基金,这在当时的申办报告中都有承诺。

  经济观察报:以您的研究来看,北京奥运会会有盈余吗?北京共投入多少?预计能收益多少?

  魏纪中:七年来,北京奥运会在硬件上共投入3000多亿人民币,另外举办奥运会还需要21亿美元。从目前的市场开发来看,应该不需要政府补贴,还能有盈余。原以为会有20%-30%左右需要政府补贴,以直接补贴或者发行奥运彩票的形式,但现在市场开发情况很好,这些也都不需要了。

  经济观察报:这样的投入和其他国家相比算高还是低?处于什么位置?

  魏纪中:3000多亿的硬件投资算是很高了,可以说是历届最高。21亿美元的举办费用跟其他国家差不多。但这其中有一个情况,在3000多亿的硬件投资中包括了很多北京城市建设的投入、环境改造的投入等等,比如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奥运支线地铁。但其实有些建设不论举办奥运会与否,都是需要投入的,只不过奥运会让一些投入提前了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估计下一届伦敦奥运会投资也不会少。因为伦敦举办奥运会也涉及到旧城改造的问题,而且伦敦也是大城市,人口众多。

  经济观察报:外界有评论说北京奥运会办得很奢侈,比如北京奥运村就建设得很豪华。

  魏纪中:奥运村很豪华,那是房地产。这不是奥组委投资建设的,并不包括在3000多亿的投资中。这是由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配套设施很齐全,据我所知,奥运村的房子已经预卖出去了。中国政府一直要求节俭办奥运,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多次强调了这一点。为此,鸟巢特地把原本设计中的一个顶盖去掉了,原本鸟巢的投资超过30多个亿,现在削减到20多个亿。另外,温总理还要求我们要多进行自主研发,少用进口材料,以节约成本。

  经济观察报:对于那些投巨资兴建的场馆,在赛后运营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呢?

  魏纪中:我觉得除了进行市场开发外,还应该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让公众参与进来。虽然场馆建设并没有花国家的钱,但这些场馆在建设过程中至少享受了国家政策的优惠,政策就是资源。只有让公众参与进来,公众才不会抱怨投巨资建设场馆。

  举国体制不会取消

  经济观察报:很多人猜测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会改变,您觉得呢?

  魏纪中:讨论体制是否改变,首先要考虑是否已经有了一种新的体制能够代替举国体制。足球改革当初是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后来是篮球,都实行职业化,但足球水平反而下降了,篮球虽然培养出了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人,但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也并没有获得提高,所以这样的改革并不成功。我觉得目前还没有新的体制可以代替举国体制,但举国体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清华大学探讨的大学体制,优秀队员在大学边训练边学习,北体大也实行这种形式,跆拳道队员陈中一直在北体大学习,她已经获得两届奥运会冠军了。另外,还有丁俊晖的个人模式,但在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国家给予支持,比如支持他去英国打球等。

  经济观察报:只有中国实行举国体制,外国的市场化、职业化就真的不适合中国吗?

  魏纪中:其实当运动员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国都一样,都是举国体制。中国跟外国的不同在于,中国运动员从小接受的就是举国体制,而外国一般是在运动员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行举国体制。

[上一页] [1] [2]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