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雪花:围着奥运打转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8日 00:39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 慧 北京报道

  6月20日,CTR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无提示的情况下,非奥运赞助商雪花啤酒以5.3%的提及率超过奥运赞助商百威啤酒,而后者的市场提及率仅为3.3%。

  与两家国内啤酒赞助商燕京、青岛啤酒,以及国际啤酒赞助商百威啤酒不同,雪花啤酒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擦边奥运的方式来推广品牌,从而大抢奥运赞助商们的风头。

  鏖战北京市场

  2008年的北京啤酒市场,战况将比往年更为激烈。燕京、青岛、雪花三大巨头在奥运之年,各有招数,都意图在拼杀中角逐市场新领军者的地位。

  京城啤酒市场乃兵家必争之地。年销量百万吨以上的市场规模,具有辐射全国市场的高度,燕京啤酒就是凭借北京市场的品牌绝对优势,顺势而下,一举成为全国市场前三强。今年,燕京借助北京奥运会的地理优势,将倾全力向全球来宾展示燕京啤酒雄霸京城的实力和气势,进一步巩固其阵营,并向国内其他市场展现其品牌渗透能力。

  另一方面,从2005年开始,青岛和雪花先后对燕京的后院发起了一轮轮攻势,而两家巨头又均是有备而来。北京申奥成功,青岛啤酒以集团品牌拿到奥组委的赞助商资格。一方面借助奥运形象在全国狂轰滥炸“激情成就梦想”;另一方面从2005年开始,请日本企划团队设计针对本地的广告,对北京啤酒销售渠道进行了撒网式的排查、摸底。连续4年的本地化营销,让青岛啤酒尝到了甜头,现在青岛啤酒已是北京市场的第二选择。

  至于雪花啤酒,据华润雪花总经理王群介绍,早在2006年至2007年,雪花便开始向北京市场渗透,当时雪花采用“一定规模、实验性地进入北京主流啤酒市场”的渠道渗透策略。但是很明显,雪花的意图远不止于此。据悉,今年4月底,雪花年产达40万千升的新厂在京东燕郊投产,与此前在京北平谷区产能达25万千升的分厂形成合围之势,剑锋直指北京市场。

  相对而言,青岛和燕京两个巨头在2008年都开打奥运牌,一个占据天时,一个占据地利,留给雪花的营销空间所剩无几。同时,据王群介绍,2006年雪花啤酒刚刚展开京城攻略时,就遭遇了奥运营销的强大阻力,可谓前有猛虎、后有恶狼,对雪花啤酒的市场操盘来说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显然,雪花要想分羹北京市场,必须另辟蹊径,于是“环保牌”便成为雪花“勇闯天涯路”之后的首选。

  阳谋绿色营销

  事实上,针对燕京和青岛奥运赞助商身份对奥运资源的垄断,以及以关注奥运本身开展的奥运营销,早在2006年,雪花啤酒就推出了“非奥运营销”策略,通过支持关注奥运的消费者,侧面支持北京奥运,体现奥运的全民参与精神,以差异化的诉求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之前的“啤酒爱好者”和今年的“雪花随身袋”都贯彻了这一策略。

  据记者了解,为了配合“限塑令”6月1日的实施,早在今年3月,“雪花随身袋 绿色伴我行”2008北京环保公益行动就已正式出炉。据雪花啤酒市场部的负责人介绍,雪花啤酒将采用免费发放、产品促销赠送、活动奖品派发等多种形式,向北京市民发放超过1000万只环保袋,覆盖3000多个社区和街道及500多家商场超市。

  “发放购物袋并不算新鲜,很多企业都在做。但是做到人手一袋,覆盖500多家超市、3000多个社区和街道及数十所高校,还开展持续数月的设计大赛并定制个性化环保袋,如此大规模、广覆盖、长时间都是史无前例的。”该负责人介绍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可以反复使用的环保袋正在成为一种可以刊载广告的“流动媒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抢占这一新的绿色营销商机。很明显,雪花啤酒充分利用了此次限塑令的绿色营销机遇。据了解,除免费发放环保袋之外,既有“买酒送袋”、“凭袋换酒”等产品促销活动,又有围绕环保袋设计、环保签名等一系列的公益营销活动,实现了终端促销和品牌推广的有效结合。

  奥运营销专家江伟华表示,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作为非奥赞助商,华润雪花啤酒的这一活动无疑更能贴近绿色奥运的主题。至于选择北京地区实施,显示出华润雪花啤酒借助此次活动对抗燕京、青啤的商业意图。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