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掉奥组委新闻稿的中国英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 17:49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小林 2008-8-11 22:55:49

  山羊胡子,满面红光,慈祥得像个刚从烟囱降落到客厅里的“圣诞老人”,他是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新闻中心高级专家杰夫·纳弗罗(Jeff Ruffolo),也是在北京奥组委工作的外国人中唯一来自美国的媒体从业者。他参与过此前三届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的赛事报道,现在他却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的新闻官。

  8月6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刚忙碌完的纳弗罗。奥运会开幕式的临近,让这位外籍新闻官忙得“不亦乐乎”。在奥运主新闻中心,他每天都要回答记者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还要对奥组委每天发布的新闻稿件进行言辞上的润色和把关。

  奥运记者的新闻官

  “(现在的工作)简直不可思议!我从未与这么多记者打过交道,他们都需要我,与他们周旋一天下来我每次都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头一贴着枕头我就能进入梦乡。”与其说纳弗罗在抱怨工作的强度之大,倒不如说他是在向记者“炫耀”,自己现在扮演的角色多么不可或缺。

  “我工作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接到奥组委新闻稿的外国媒体,不会因为英文稿件中有‘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感觉到别扭或者不舒服。”纳弗罗告诉记者,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负责北京奥组委给外国媒体发放的新闻通告,也就是把很多文件翻译成地道的英语表述,过程中需要核准很多具体用词。

  “很多都只是细节性问题,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足以让奥组委和政府难堪,”考虑到涉及国家形象的都不算小事,纳弗罗工作的态度始终是一丝不苟。

  热爱中国文化、熟悉中国国情、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再加上长达30年参与奥运报道的相关从业经历,让纳弗罗在北京奥组委的新闻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当然,纳弗罗的工作并非完全没有挑战,尤其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的近4000名媒体记者中,其中有很多海外媒体的记者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

  因此,除了适应每天必不可少的快节奏、高效率和滚动进行的新闻发布外,纳弗罗还要随时解答海外媒体抛出来的稀奇古怪的提问,有时明显就是刁难和诘问。这时,纳弗罗要动用的不仅仅是先前长期工作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而是他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快速反应能力。

  当不久前《华尔街日报》记者问他“运动员是否需要戴口罩来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时,纳弗罗则直接回应道:“当人们来到北京并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后,就会发现戴口罩根本没必要。”

  与海外媒体打交道要摆出足够的强势姿态

  “这是我参与的第四届奥运会,我知道作为一个对中国有深厚感情的人,应该怎么样跟来自海内外的媒体打交道。”纳弗罗告诉记者,在与海外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尤其是个别媒体的“发难”,他需要摆出完全的自信和足够的强势姿态,才能在媒体面前表现得“无可挑剔”。“何况,媒体也应该遵守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规定,注意他们在东道主国家的言行。”

  不仅如此,纳弗罗还尝试着努力教会他的中国同事,如何同外国记者打交道,一些专业术语该如何表达,以及怎样礼貌地拒绝不合理要求。他不断提示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消担心说错话的胆怯,并鼓励他们为了让世界更清晰了解北京奥组委的筹备工作,认识北京奥运会乃至整个中国的现实状况投入全力。

  在此前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时,纳弗罗谈到他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用英语有效地与外国记者沟通。首先,参与这项工作的中国同仁必须克服心理障碍,要把外界媒体当朋友,不要畏惧他们,如此一来才能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现在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是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绝佳舞台。”纳弗罗告诉记者,此前外国人都是通过当地的媒体报道来了解中国,只有通过奥运会才能让他们亲眼见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在谈论北京奥运会以及奥组委工作的时候,他已经习惯性地用“我们”来指自己和中国同事们。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