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别了 首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 16:58 《环球企业家》杂志

  在北京逐渐熄灭高炉的同时,一座新钢铁之城在渤海之滨拔地而起──最近40年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工业迁移和造城故事

  文 本刊记者 袭祥德

  中国东部渤海湾边上的小城唐山市,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22岁的刘桓在抱怨中被塞进一辆面包车。这是一辆开往当地曹妃甸开发区的私人汽车,仅能容纳6人的车厢现在已经挤进了12名乘客,加上几个硕大的行李,每个人都被压缩至极限。

  刘桓是中国第九冶金建设公司的一名焊接工人,这家公司承担了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一期项目2250热轧工程第五标段水处理设施的厂房和设备安装。尽管他有着三年工作经验,在山东、江西、吉林等省市参与过数个大型工程,但曹妃甸惊世骇俗的工程规模仍让他震惊不已。在这块面积达11.9平方公里的首钢第一期项目工地上,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项目部、工程队、建设公司全部出现,超过10万人在昼夜奋战。

  三年前,曹妃甸还是唐山南部、渤海湾西岸距离陆地18公里的海中小岛——因唐太宗爱妃曹妃葬于此而得名。但现在首钢搬迁为曹妃甸的天翻地覆提供了最佳契机。

  首钢集团成立于1919年,在长达近90年的历史中一直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上,距天安门17公里。其年产最高可以达到1250万吨钢,工人数量曾超过24万人。一度是中国工业的代名词和北京经济繁荣的象征。

  但是进入新世纪,首钢的环境污染问题变成了外界更关心的话题——首钢每年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达1.8万吨,而这正是北京的首要污染物。2008年奥运会,则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原则同意《首钢集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环境治理方案》,要求首钢在2010年前将涉钢产业全部搬出北京,并同意在河北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去年10月,首钢进一步表示,将在2008年减产整整3个月,以帮助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减轻空气污染,

  196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业迁移和造城故事由是开始。首钢首先要面临的是减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目前钢铁需求量逐步增大的情况下,首钢因为减产和搬迁,钢铁产量将削减400万吨。其次是在整体搬迁费用高达500亿、仍有近8万职工在岗的情况下,首钢集团如何在收支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搬迁。

  为此,首钢一方面要在曹妃甸展开前所未有的围海造地工程,建设新厂;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压产的同时,想尽办法提高集团收入与利润,分流安置6万多名员工,并实现近万名职工的“工业移民”,最关键的是这一个个步骤必须环环相扣、有效衔接。

  根据首钢的时间表,今年10月18日,曹妃甸钢铁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将按时投产,年产能400万吨,2010年达到970万吨钢铁,远期达到1500万吨。在整体搬迁完成后,首钢集团的产能有望超过2000万吨,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获得升级,以重新夺回它在钢铁行业的光荣。而曹妃甸不仅在申请国家级政策扶持,也希望吸引更多投资和项目,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最活跃的可循环型工业城市。

  “这是首钢人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而对社会和全世界作出的贡献。”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说。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