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眼里,我的求职之路也许很顺当。去年11月底,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幕拉开不久,我就收到两份来自著名大公司的录用通知书,我从中选择了一家。
进入什么样的行业,从事怎样的工作,这是一个反复求索和修正的过程。我之所以能比较顺利求职,与我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有很大关系。
大一结束,我加入了学校一个职业发展类社团。刚加入协会时,核心干事一共才10人,有很多工作要做。那段时间,我站在大太阳下吆喝招募新成员;从完全不懂到像模像样地设计海报、主编报纸;做各类调研;采访著名公司的高层人士等等,这些经历让我受益颇多。在我担任协会主要负责人之后,协会的核心干事达到80多人。我还重新设计和调整了协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流程,协会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十佳”社团。
通过这些工作我了解到自己的能力特长,实习则让我对自身职业定位更准确。大三下半学期时,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实习岗位,在一家外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开始了第一份实习。一起实习的同学基本都是新闻系或者管理类专业的,大家对于我的专业背景感到好奇,我说自己喜欢尝试新事物,专业背景并不是一大限制。当时我负责的是一家国际药品公司新产品上市的市场策略研究和新闻稿撰写,依靠同事帮助以及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之后,我又进入一家外资工业品公司实习,在市场部负责某产品前期市场调研。我顶着37摄氏度的高温,跑遍上海各区县,期间碰到各种困难。调研结束后,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朋友们笑称“健康肤色”。
大四开学后,我得知自己被列在学校免试直升研究生的名单中,但我“不假思索”地放弃了,因为前三年我经过了很多思考和实践,清楚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在哪儿。相对而言,我对商业领域更感兴趣,所以继续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的求职体会是,职业生涯应尽早规划。职业发展是一次长跑,第一份工作是起点,非常重要。
上海交大电气工程系2005届学生 夏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