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心情故事 > 正文
 

大学女生:凭什么求职成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6:26 人民网-华南新闻

  进入12月,国内大学毕业生招聘会连连开场。预计明年的大学毕业生有近400万,其中女生占44%左右,面对激烈竞争

  本报记者 冒浩文 

  据悉,我国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近400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左右。今年的大学毕
业生338万,有80万人未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学女生占在校总人数的45%,工科背景的女生比例要低一些。相对于男生,女生在就业时显得更困难。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记者近日专门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毕业两年工作没着落 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大学女生求职的故事。

  我们称她为阿慧,毕业于北方某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两年,工作一直没着落,最近才在顺德一民营企业找到一个文秘工作。谈到毕业找工作,她是一脸的后怕与懊恼。2003年阿慧毕业时,正值我国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就业竞争激烈。她说,当初家里给自己选择专业时,认为学建筑热门,将来毕业好找工作,不曾想毕业时由于自己女性的角色,许多建筑单位拒绝了她的求职。总结自己的求职过程,阿慧谈到了一个最真切的感受:从上大学选专业到大学四年,自己根本就没有去想明天的就业,真正到了要求职的一天,就显得非常茫然,不知道怎样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从11月份以来,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我去了不知道多少场,费尽千辛万苦才投了几份简历,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现在看到拥挤的人流,我就产生一种恐惧,心生疲惫,不想再去参加招聘会。”在广东省职业类大学生招聘会上,大四学生谢雅丽显得焦急而无奈。

  观点:看来,如何让心理上相对脆弱的女大学毕业生以坦然和放松的心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有针对性的辅导显得十分必要。

  就业指导要求越来越高 女生特别需要“就业辅导小灶”

  华南师范大学

电子商务系的邓老师说,大学生就业指导,应立足于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的学业、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关系,以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协调一致、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

  记者在一些大学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基本上是学生处兼任,学生处处长就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主任。系里的辅导员负责就业指导,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很多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渠道过于单一”,基本上还只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工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少锋介绍,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大学不同阶段,学校应该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开展个性化的指导,提供职场心理辅导,进行社交能力指导,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由于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用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等,企业单位用人更倾向于男生。另外女性就业中自立性要比男性差,依赖家人、亲戚朋友,托熟人介绍找工作情况多。所以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条件来看,女大学生更需要细致周到的个性就业指导。

  对于单独开展个性就业指导,尤其是给女生开“就业辅导小灶”,记者采访过的几所大学基本上都表示为难:给每一届数千名毕业生和差不多一半的女生做个别指导,学校在人力上压力太大,现实中很难实现。

  观点: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个性化指导需要成本。高校可以尝试一下走市场化的路子,与咨询机构、人才市场联合起来,集中各专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女生求职难题:心理钙质缺失

  就业指导专家“处方”:树立自信心

  女大学生求职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心理缺钙,具体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缺乏挑战精神。由于求职道路相对坎坷,心理显得比较脆弱,情绪容易波动。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不少女大学生容易在“女生择业难”的说法影响下产生畏难情绪。

  广东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专家指出,现在有些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写明只招男生,但女生如果有自信胜任该工作,完全可以大胆自荐,只要展现能力,说不定人家就要。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女大学生提出:学校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的女性成功人士、校友以及部分用人单位给女生们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甚至可以专门为女大学生举办模拟招聘会,锻炼自己的求职实战能力。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林丽琼教授说:“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看,无论是签约率还是单位的满意度,女生并不比男生落后。具体说来,各行各业中仍然有许多职业适合女性,在大部分岗位上女性并不亚于男性。”

  观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女生的择业心理指导,邀请心理学教授、妇女问题研究专家等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适择业心理,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以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走向社会。

  《华南新闻》 (2005年12月22日 第三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