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上半年就业数据,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900万人)的66%,就业政策酝酿转向
本报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
昨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今年1~6月的全国就业和再就业数据,主要指标均已完
成全年任务的一半以上。数据并没有体现这一轮宏观调控对于劳动力市场的不利影响。专家预测,今年的就业形势将持续2004年以来的走势,趋于好转。同比最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说,1~6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900万人)的66%;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0万人)的52%;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6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66%。6月底,全国登记失业人数8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去年底持平。
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的印象中,新增就业岗位半年达到66%,是最近几年来的最高纪录——比2004年同期的65%高1个百分点,当时实现的新增就业岗位是590万人。
张车伟认为,登记失业率并不能反映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增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好转。但这两个都不是他最看重的数据,在他看来,每年统计公报中的“单位就业”是反映劳动力市场阴晴的风向标。“从2004年开始,城镇单位就业实现了几年来的第一次增加,据此推断,中国就业形势从2004年开始正在变好。”
城镇单位就业情况是一项实行了多年的统计形式,统计的范围是除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以外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它大致可以反映出实现了较为稳定就业人员的数量。直到2004年,这组数据开始止降转升,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05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万人。2005年持续了2004年的走势,今年一季度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0972.3万人,同比增加147.33万人。这是1996年以来第一季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首次出现同比增加。增速减缓增量有升
下半年经济发展的走势,成为了当前最大的悬念,这一轮宏观调控对接下来的就业形势会不会有不利影响?张车伟的预测颇为乐观:“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可能会使就业的增速有所减缓,但我预计增量还要大于去年同期,今年的就业形势可能比去年还要好。”
宏观调控对于房地产业影响成为增速减缓的原因,尤其建筑业是劳动密集行业。但是,“关闭已有企业才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很大影响,而这次调控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大的投资项目,这些投资还没有转为存量,他们对于新增就业岗位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张车伟表示。政策转型第四季度将有雏形
随着并轨在今年内基本完成,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着变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在发布会上表示,第二季度求职人员的构成中,下岗失业人员的比重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他人员(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比重则呈上升态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张丽宾博士认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之后,其他人员的问题就会成为就业关注的对象,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变化需要政府对就业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胡晓义透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为下一步调整就业政策作准备,新就业政策在第四季度的早些时候会有一个基本的框架。
张丽宾向记者描述了政策转化的轨迹:从原来只针对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先扩大到集体企业,然后到其他失业人员,达到劳动力市场的真正市场化——劳动力市场的所有人群,都要实行统一的政策。
“财政需要拿钱出来把扶植政策扩大到集体企业上。集体企业的问题解决之后,在普惠制就业政策下,失业人员将不需要财政负担,他们全部纳入失业保险,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就业问题。”张车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