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养未来领导者:清华经管学院的超越与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9日 11:57  《绿公司》杂志

  商学院应重新回到培养“人”的逻辑上来。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传授技能和品格,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本刊记者 | 贾林男

  美国有家银行的业务员,每年的销售贡献都特别突出,可每到年底,客户评分总是敬陪末座。如果你是银行行长,你会怎么对待这位业务员?

  这是新版清华MBA课堂上的一个被广泛讨论的案例。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思考的方式和方向。

  9月5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新版MBA在试运行一年后将正式全面推行,其教育理念拒绝把学员仅仅培养成一个“经济动物”,而是要培养一个具有领导力的完整的“人”。

  “未来领导者”是一种能力

  “清华新版MBA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未来领导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说。

  其新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清华不做专业MBA。钱颖一表示,清华决定不设金融MBA、营销MBA、房地产MBA等专业MBA,而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未来领导者。“不是特别侧重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职能,难度肯定比专门一个方向大,世界上只有极个别顶尖的商学院这样做,如果中国需要几所培养综合MBA的商学院,清华应该是其中之一。”

  其次,清华对未来领导者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商业”。“我们没有提商业领袖,而是未来领导者。”钱颖一认为,作为领导者而言,商业机构是一个组织,非商业机构——政府、NGO同样也是一个组织,西方的CEO可以到大学校董会、各种基金会和政府任职,足以说明这一点。“实际上领导者的综合管理能力是相通的,当然商业、政府、非政府组织都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但在MBA这个阶段,最好还是以通识教育为主。”

  过去,不同领域的领导者之间,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区别,而忽视了更多本质、核心的内在联系。钱颖一认为,“未来领导者”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的高下,主要体现在影响力、领导力和创新力三个方面,而不仅是一个人职位的高低。“清华MBA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传授技能和品格,传授知识使用的方法。”

  从传授知识到引导思维

  清华新版MBA的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在必备知识课程之外,还包括能力与品格课程,以及整合与实践课程。

  其中,能力与品格课程也称“软课程”,包括领导力开发、管理思维、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学和中国制度环境五门课程。钱颖一介绍,MBA长期偏重知识和工具的传授,忽视了能力和品格的培养,在仅有的几门“软课程”和“硬课程”一起上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因为“硬课程”的硬性要求,而忽视“软课程”,最后导致“软课程”教育形同虚设。因此,清华MBA新学年的前四周,“软课程”“先入为主”,首先给学生们带来能力、品格培养的意识,四周后“硬课程”开始,同时还有软课程相间。

  近年来,不少人都对商学院能不能有效进行价值观教育表示怀疑,还有声音直接指出“商学院是无法培养出领导力的”,钱颖一认为这不是一个0和1的问题,领导力的培养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种引导,注重对潜能的激发,老师需要从讲台上传授知识,转变为带动学生思考。

  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会上知名的领导人,团队上台演讲,阐释其何以了不起的原因——国际MBA班学生阮飞告诉记者,去年试运行的领导力开发课程就是这样期末考核的。“我们组选择的是台塑前掌门人王永庆”,阮飞记得,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领导力、团队精神、逻辑能力乃至演讲风采都得到了真实的体现,“这有助于发现另一个自我”。

  在知识之上,清华经管学院更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过去的管理导论就改为管理思维。这门课的主讲教师,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高旭东介绍,这门课将主要从“理论”层面上升到“思维”的高度,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动态思维和人文思维。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南怀瑾的《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罗素的《幸福之路》……这不仅是高旭东给学生拉出的一份阅读清单,课程考核也将从对这些作品的读后感入手。

  必备知识课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硬课程”。一方面,清华经管学院近日聘请了哈佛商学院原高级副院长沃伦·麦克法兰担任该院案例中心联执主任,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钱颖一尝试把更多不同领域的课程带进商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近年来一直为清华经管学院开课就备受欢迎。

  “在现代管理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往往是不少软课程的学科基础。”钱颖一表示,下一步他还准备考虑邀请法院学、医学院的大牌教授前来开课。

  从割裂到整合

  第三大类的整合与实践课程,则希望改变传统商学院课程割裂和纸上谈兵的问题。“该课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整合性,绝不能是单一的问题;第二是实践性,就是通过一个真实的项目演练。”钱颖一说。

  商学院历来按照专业学科进行课程设置,会计是会计,战略是战略,金融是金融,但真实世界的问题从来都是综合的。当商学院开始反思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时,叠床架屋,仅仅加上几门诸如商业伦理的课程当然并非高枕无忧。

  “价值观不应该仅仅是一两门课程,它应该是融合在商学院的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真正接受的价值观,将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商业伦理融入到他的商业信仰里。”清华经管学院前院长赵纯钧说。

  整合与实践课程正做出这样的尝试。钱颖一称其为“体验式学习”,它比案例教学又前进了一步。“这种学习是通过现实中的真实项目,而不是清理干净的案例进行教学。”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三个方向中任选一个具体操作项目:或者写创业企业的商业计划书来吸引风险投资;或者针对一个成熟公司的上市或战略重组问题进行管理咨询;或者选择在清华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上来实现自己的管理架构设计。钱颖一强调,这些个个都是实战演练,比如完成的商业计划书要交给潜在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评价,比案例教学又往前走了一步。

  “目前,清华新版MBA在项目定位、教育理念和整个课程设置上已经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完全没问题。”钱颖一对此充满自信。但架子搭好了,谁来教是个大问题,这尚且需要时间。

  作为中国最市场化的教育阵地,绝大多数商学院所属的却是市场化程度最低的教育机构——大学,没有独立法人地位、统一招生等一系列制约,仍然是商学院面对的现实。“体制内外之间,商学院发展的张力非常大。”钱颖一说。

  超越与回归

  在赵纯钧看来,清华MBA改革的思路一点也不复杂,就是回到教育的逻辑,回到培养人的一般规律。“商学院也是学校,从根本上说没有特殊性,教育的真谛就应该是这样。”钱颖一也特别强调,清华这样做并不是随西方商学院改革动向亦步亦趋,同样汲取了清华教育传统的养份。

  1923年,张彭春筹办清华大学部时,明确地提出了创办清华大学的总纲领,就是希望清华成为“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培养综合领导者”,可谓清华办学的初衷。

  1941年,在清华建校三十周年之际,梅贻琦发表《大学一解》,重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他指出大学教育的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应以“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

  作为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其教育理念是“德智体美群”的“五育”,其中德育位居五育之首,而群育也是梅贻琦德育观中有特色的部分:“文明人类之生活,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既强调了独立精神,又不忽略集体主义。

  钱颖一最近常回味这些历史,它能带给人们深厚的精神力量,“那个时代,也是清华人才辈出的时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