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正文
 

TFT-LCD产业的地缘变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 17:16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 亮

  过去的十年内,日本的LCD产业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全球LCD产业的销售额增长了几十倍,而日本厂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却从95%的高位下降到了不足三成。

  打破日本在LCD制造领域垄断地位的,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它们先后在2001年和200
2年超过了日本在全球LCD市场的占有率,形成了目前三强鼎立的新格局(见图一)。

  这印证了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Mike Hobday教授十年前的预言。他在1995年中写道,“日本在经济技术实力、对外投资和贸易影响等方面至今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却再也不能把自己在东亚地区的传统经济影响力视为理所当然,更不能认为自己的制造业领导地位难以撼动。虽然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对日本的挑战仍处在萌芽阶段,但有迹象显示它们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克服了作为后进者的大多数弱点。”(《东亚的创新:对日本的挑战》)

  LCD产业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99年。当年,三星电子和LG-Phillips登上了世界LCD市场份额排名榜的前两名,从此将这前两把交椅牢牢地控制在韩国企业手中,再也没有松开。

  然而在此之前的1997年,三星电子不过排第五名,而LG-Phillips更远在五强之外。除第一名DTI公司是日美合资之外,行业前四名全部都是日本企业。即使DTI公司,其工厂也设在日本。

  韩国赌徒

  韩国企业在LCD产业的崛起,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并不为过。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1997年,韩国人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煎熬。韩元一路狂跌。首尔的市民响应政府号召,将私有的黄金首饰交给国家。韩国的财团也面临资金的紧缺。同期,全球LCD市场也陷入不景气,日本虽然几乎完全垄断了

液晶显示王国,但其生产厂商却大多面临亏损的窘况。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电子和LG却果断地在LCD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积聚了惊人的爆发力。

  当时的LG受到了来自韩国政府的压力,要求将其TFT-LCD部门出售给现代集团,正如韩国政府要求起亚将汽车部门出售给现代集团一样。然而LG却坚持独立,其Gumi LCD 2号工厂于1998年开始大规模生产。1999年3月,月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韩国人的胆略和大手笔投资在今天看来是物有所值。事实上,在当时,面对着手握核心技术、关键原部件和成熟经验的日本对手。那些举动看上去却更像一场豪赌。

  所幸,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教授Thomas Murtha认为韩国企业之所以有崛起的机会,是因为,“LCD产业从一出生起就是全球化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垄断市场机会和技术能力。大尺寸TFT-LCD最早是在日本实现大规模生产,但这也是在世界各国企业的协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的。日本并未实现对技术的完全垄断。”

  而韩国的电子工业,已经通过几十年为跨国公司打工、做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的经验,获得了半导体领域的核心制造技术和经验。除了部分特殊的技术不同之外,TFT-LCD制造工艺和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工艺技术是一样的。Hobday教授说,“在半导体领域,三星电子花了15年的时间追赶并超越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到1992年时成为了半导体领域的创新领导者”。

  基于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制造经验,韩国厂商得以整合全球范围内LCD产业的资源。LG-LCD于1999年和欧洲工业巨子Phillips组成战略联盟,并向Phillips出售了LG-LCD的一半股权,企业也改名为LG-Phillips LCD。此举不仅使LG获得了16亿美元的资金,也让Phillips成为合资企业在韩国设立的工厂获得了稳定的大客户订单。

  Thomas Murtha教授进一步解释,“为了获得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企业必须从全球范围内获取最先进的产业特殊知识,不论这些知识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属于哪个国家。韩国的TFT-LCD厂商在进入这个产业时做得极为成功。比如,LG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小型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能够为LG的生产运营提供最先进的技术。LG和Photon Dynamics(一家位于硅谷的检测设备生产商)结成的协作关系,使得LG成为第一家能够确保Pixel Outages零缺陷的生产商。”

  值得一说的是,在发展过程中,韩国企业选择了以退为进的超越战略。

  “韩国制造商的早期成功因素在于其愿意学习既有的、成功的制造标准。当日本的LCD生产已经进入第三代时,韩国的厂商选择从第二代起步。虽然这使得它们暂时被迫忍受较低的生产效率,但它们从全球最领先的供应商那里获取必要的设备和材料。从第二代开始生产使得它们获益于已经测试成熟并标准化的制造工艺,若从最前沿的开始生产则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有经验的员工设计新的制造工艺”,Thomas Murtha教授评价道,“韩国企业从技术前沿后退一步,给自己一个学习的平台以获取知识和经验,以用于未来的新一代LCD生产。结果是,韩国企业超越日本,成为首先开始第四代TFT-LCD生产的制造商”。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元大跌,为采取低价策略的韩国LCD制造商提供了更大的价格优势。急速扩大的韩国产能,降低了大尺寸LCD的市场价格,也促成了大尺寸LCD的应用。不但原本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屏和台式电脑的液晶显示器需求量大增,也开启了

液晶电视的商业化时代。三星电子和LG-Phillips在这一波LCD的成长期赚取的资金和积累的技术,为未来的竞争厚积了实力。

  令人惊讶的是,当20世纪末韩国企业对LCD产业进行积极投资的这段期间,日本作为生产出第一块大尺寸LCD的液晶显示王国,却在投资扩充产能方面裹足不前。甚至当液晶电视席卷日本乃至世界市场的时候,Sony公司为了给自己的Bravia品牌获得稳定的LCD面板供应,不得不和三星电子合资在韩国设立工厂。

  台湾渔翁

  韩国给日本LCD工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也为中国台湾的LCD产业带来了机遇。日本LCD制造商被迫将原本视为至宝的LCD制造技术授权给台湾厂商,一方面收取专利使用费并获得稳定的液晶面板供应,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输出日本技术来扶持台湾LCD工业,抗衡韩国LCD厂商。日本厂商的战略,成为台湾LCD制造工业爆发性增长的关键性外部因素。

  至于日本的LCD产业,则致力于开发更为复杂的未来液晶显示技术。根据索尼官方网站的消息,索尼集团与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Idemitsu Kosan Co., Ltd.) 在2005年年末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开发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

  OLED被广泛认为是最可行的下一代平面显示技术。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曾于1997年开发出世界上亮度最高的蓝光有机发光材料。液晶产业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的研究员Jane Hsu向记者表示,“虽然OLED的发展历史还很短,但是专利技术的数量却非常多。它将是帮助TFT-LCD厂商更新面板材料和结构的最佳途径之一。TFT LCD制造商的行动模式会发生一个大变化。七代+生产线投产后,对于业者而言投资兴建下一代生产线已经不那么重要。相反,它们会集中于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引进新产品”。

  即使索尼和三星电子是战略合作伙伴,但是日本人在和三星电子签署的交叉许可专利协议中也不包括OLED技术。然而,韩国和中国台湾的LCD制造商,也在建立联盟合作关系。

  今年年初,三星电子和友达光电签署了交互授权使用TFT-LCD及OLED相关技术专利的合约。友达光电营销推广部萧雅文对记者表示,“一个复杂的技术如TFT LCD,也许涉及数百,甚至上千的专利。任何一家公司恐怕都难以垄断所有的重要基础专利及优化质量降低成本的技术。双方达成交互授权协议后,也许双方不需投入另一方已有相当开发成果的技术,而可以将研发资源投入其它尚待开发之领域。交互授权的双方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亦可避免将公司的精力耗费在专利诉讼上”。

  虽然三星电子和友达光电对于两者的合作都保持低调,但是两者在OLED领域的合作,仍然引起了业界的重视。Jane Hsu说,“对OLED面板制造商来说,共享专利非常少见。该专利共享协议是业界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