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海归MPA冲击波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13:19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王运宝 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郑利平、广西玉林市长金湘军、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下海经商的原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北京市宣武区区长鲁勇……这份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是什么因素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细心人不难发现,他们的共性有两个关键词:哈佛大学、MPA,相对于本土培养,他们被统称为海归派MPA。 在中国,这是一个拥有特殊履历的群体,在他们的背后,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官员海外培训学习的热潮。目前,海归MPA正在政府机关和企业、教育、媒体等多个行业发挥着作用,仇和宿迁改革、郑利平再造云浮、袁岳零点调查等等制造的冲击波,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们是否能够给未来中国的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变化?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海归MPA呢? 海归从政 云浮市委书记郑利平,已在广东云浮工作7年多,在海归从政的群体中,他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云浮由于经济欠发达,被戏称为广东省地级市中的“第三世界”。1998年,他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毕业,获MPA学位,1999年5月任云浮市长,6年后的2004年6月任市委书记。从市长到市委书记,郑利平扮演了一个改革家和布道者的角色,对云浮进行“十全大补”式的综合发展,实现了云浮的系统再造。 在郑利平的背后,是越来越多涌现的海归派官员。改革开放后,政府官员出国培训在90年代形成高潮,其中,哈佛大学针对中国官员集中培训开始于1996年,而哈佛大学“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是目前中国所有海外官员培训中,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在宿迁强力推行改革的仇和就是第四期哈佛班的成员,他之前还在美国的马里兰大学学习过1年时间。 与郑利平、仇和一样,主政一方的海归MPA还有很多,比如济南市副市长王天义、鞍山市副市长葛海鹰等等。其中,广西玉林市长金湘军,是MBA与MPA的双学位。他于1990年获得MBA学位,是15年前中国首批MBA,2003年成为哈佛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二期学员。在这位现代管理型、知本型市长的带领下,玉林市策划自己全新的城市定位是中小企业名城,玉林也被媒体称为“广西的温州”。 实践证明,在接受了海外熏陶后,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在这些“学成归来”官员的脑子里逐渐生根发芽。北京市第一位参加哈佛培训的官员,现任宣武区区长鲁勇认为:“在那里,中国同学们学到了非常多的实用知识,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位已经从海外归来的36岁年轻官员,正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他改变了区政府过去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办法,转而致力于优化资源,推动主导产业的升级和调整。 对走进政坛的这批海归MPA,他们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积极有为,在推动地方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这是务实的一面。在务虚方面,他们的一大共性就是乐于出书。原苏州市长、现任无锡市委书记的杨卫泽是哈佛“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三期学员,于2005年6月出版《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除此之外还有临沂市委书记李群的《我在美国当市长助理》,北京宣武区区长鲁勇出版了《哈佛视点》,广州市芳村区区委书记潘潇出版了《感悟哈佛》等。 从绝对人数上看,在中国的政坛上他们依然是少数,但是作为“第十代”海归从政,他们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在中国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正因如此,他们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多元化影响力 在常人眼里,2002年毕业于哈佛MPA的袁岳是个“异类”,他在司法部工作过将近5年,2002年以企业家的背景申请到哈佛读MPA,他所经营的零点调查公司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私营机构。不管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发表演讲,袁岳一再提及“MPA≠当官”,袁岳希望20年以后,在中国乃至亚太范围内,有一套由零点集团表述的带有中国印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与袁岳同在零点公司的徐显国,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常务董事,负责实现零点咨询的国际化,也是哈佛的MPA,他还是清华MPA兼职教师,讲授领导学课程,颇受学生欢迎;他还拥有自己创办的两个公司,六个工厂,徐显国是典型的“两栖化生存”。 目前,袁岳还是上海东方卫视《头脑风暴》的节目主持人。同样在东方卫视,《21@21》的节目主持人潘杰客也是哈佛MPA,27岁时他任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是建设部最年轻的处级干部,1997年潘杰客获得哈佛MPA学位。 在媒体领域,同样拥有哈佛MPA学位的刘澜,是著名管理杂志《世界经理人》的总编辑;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是哈佛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一期学员。 与他们相比,更具冲击力的是海归“下海”,原温州政坛上的李浩然与吴敏一,就是其中的风云人物。 李浩然曾任永嘉县副县长,分管工业。他是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经层层选拔被派往美国哈佛攻读MPA。2002年,李浩然放弃官职,出任报喜鸟集团总裁。吴敏一在1989年是副处,1993年升为正处,1995年就成为副厅级干部,1998年他出任温州市副市长,主管科技、信息管理等工作。在任温州市副市长期间,倾力打造新温州模式,在数码温州、信用温州、温州政府改革、国企改革等多个方面凝聚了吴敏一的心血。2001年,被中组部派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是浙江省赴美学习的4名优秀干部之一。就在他成为温州市市长候选人之际,吴敏一于2003年5月宣布下海,引起外界的极大震动,他说:“下海只是换了一个活动平台,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 此外,第一个取得哈佛MPA学位的中国人夏书章,是一位大教育家,正是他首次提出中国引进MPA,被尊称为“中国MPA之父。” 从企业到媒体,再到教育,海归MPA走出了自己的另一条道路,展现出别样的精彩,而他们带给中国的冲击,则是从理念到实践,在多个层面发挥影响力。 哈佛计划 “为21世纪培养领导人”是肯尼迪政府学院一直标榜的己任。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有60位陌生的“中国面孔”,出现在这所举世公认最优秀的政府管理学院。2006年9月下旬,第5批学员离开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这是这个培训项目的最后一批学员。 “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源于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三方共同商定的培训计划。这项计划被外界称为是针对中国官员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培训计划”。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三方在2002-2006年的5年内,共同持续开办针对中国政府官员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MPA),每年一期,每期为中国政府培训60名左右的地方和中央官员。这意味着5年时间里,将有300名中国官员接受哈佛大学国际化的MPA培训。这也是哈佛历史上针对某一国政府官员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培训计划。 提到培训班的意义,主办方之一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说:“这是一个很有眼光的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领导人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让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政府官员进一步深造是很有必要的。”一位首届学员的话也印证了薛澜的观点:“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出国一两个月学不到多少东西,但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虽然在哈佛呆的时间太短,但我的收获确实很多,上到观念,下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我觉得短暂的培训简直使我变了个人。”哈佛首期学员、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邓小钢,则将培训中的60个案例形象地比作60道菜,他说:“一道道吃下来不仅强体,而且醒脑。” 但是,去哈佛还是去延安?这是针对海外培训计划的争论中最经典的发问。对此,哈佛四期学员、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电局局长任贤良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去延安的去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发扬延安精神;该去哈佛的去哈佛,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管理知识,为我所用。不能简单得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而是要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 其实,换一种角度来思考,争论本身就是在冲击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观念。相对于本土培养的MPA,海归MPA是一个特殊群体,不管是从政还是活跃在其他行业,他们造成的冲击波,其影响力是多层面的。但总体上看,仍然是一个没有结束的故事,是一场还没有杀青的“演出”。海归MPA,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会不会更出彩呢?■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