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身价 应该如何提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0:5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本报见习记者 彭莉莎 不久前,前程无忧网做了一次“你的职场是否‘缺氧’”调查,高达96.82%的职场人或多或少存在“缺氧”现象。职场“缺氧”的表现有很多,其中以“讨厌现在的工作———厌职”的比率最高,达到了48.74%。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有厌职情绪?产生厌职情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作为职场中人,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或者克服这种情绪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职场人士以及相关的职业专家,希望能为解决这些问题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挫折型厌职 代表人:小丹,25岁,2003年大学毕业 小丹凭借着优秀的学业成绩与出色的语言能力,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广州某酒店担任高级行政助理。“刚进酒店时,我每天的工作都是热情高涨,很想做一些成绩出来。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上司在工作上严重的任人唯亲,即便我做出了成绩也得不到认可。而且,我身边的同事们水平也不高,干活不认真,喜欢拖拉。可我又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没办法和他们合作”。小丹告诉记者,她觉得在这样一个不公平、不团结的环境中很痛苦。“我不愿意看到同事们那种工作态度,我讨厌这样的工作环境,现在每天都不想去上班,真想一走了之!”点评: 广州某心理咨询所的赵医生认为,小丹这种厌职心理属于比较典型的挫折型厌职。“初入职场的人最容易产生这类厌职情绪。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要与不同的上司、同事、客户相处,如果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工作难免会因情绪受到挫折。挫折多了,厌职情绪就自然而生,”赵医生告诉记者,“其实很多逆境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而扭转。如果放弃了,是会后悔的。因为逆境中很多消极因素常常被一件小事放大,这时候最要紧的不是愤怒走人,而是静心思考和反省,找出正确的职业方向。” 压力型厌职 代表人:钟小姐,媒体从业人员 钟小姐在报社已经做了快10年了,“现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能在竞争中取胜,我们报社要求每个记者每个月至少完成2万字的稿件,并且至少有3篇独家稿。每3个月做一次考核,要么上升,要么出局,这种淘汰很残酷,每个人都在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出色,压力自然很大”。钟小姐对记者说,10年前她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往前冲,多大的困难自己都有能力去克服。可现在,经验多了,胆量反而小了,面临同样的压力,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每当这时候,她的厌职情绪就自然滋生出来,好想逃避,有时甚至想辞职不干。点评:“钟小姐是压力型厌职,这类人一般有着远大的理想,当辛勤的耕耘迟迟得不到满意的收获时,厌职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赵医生建议,“如果因压力而厌职,不妨给自己放个假。压力是阶段性的,通过轻松的假期,可以恢复平衡的心态,这样才能够举重若轻地对待面临的困难。特别是长期从事压力大的工作,更需要具备激情、经验、毅力和好心态。如果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的不足,就应该着重培养和锻炼。” 平台期厌职 代表人:刘工,广州某建筑公司工程师 刘工是广州某建筑公司的工程师,工作出色,年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工作者,深得领导的赏识。可就是这样,厌职情绪仍然找上了他。最初每当完成一项工程后,他的心里就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他很享受这种感觉,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可是每天面对同样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工作反复地做,没有一点难度,没有挑战,我开始厌烦了。这段时间我天天无精打采,对工作丧失了以往的热情,看见工作都不会激动了。”点评: 根据赵医生的分析,刘工的厌职情绪属于平台期厌职,“这类人的工作比较单调。虽然工作非常出色,什么都得心应手,当他对这项工作已经熟练掌握却没有新鲜内容注入的时候,工作就变成了一架流水线机器,显得索然无味,工作兴趣就逐渐下降,厌职情绪也就很容易产生了”。赵医生告诉记者,产生平台期厌职情绪的职场人士通常性格活跃,兴趣广泛,不愿意做重复劳动,需要新奇事物的刺激。他建议:“这种类型的厌职者在仔细思考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在工作中经常尝试一些变革和突破,会有效地缓解厌职情绪,化不利为有利。”
[个案]:MBA身价,应该如何提升? 案例 Mona,工商管理本科。5年前,Mona大学毕业,她进入了一家大型私企做秘书,不过她的秘书生涯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Mona自己也清楚,秘书吃的是青春饭,一旦青春不在,自己就饭碗堪虞了。于是,Mona一直在留心另谋出路。1年之后,Mona成功地跳槽到一家专门从事小家电生产制造的公司,当了一名人事行政助理。这助理一做就是3年。3年后,Mona仍然是一名助理,不但职位没有得到提升,待遇也基本停留在原始的水平线上,除了工资每年提升180元,别的就没有什么变化了。所以,Mona在这期间自费学了MBA,希望可以在下一次的跳槽中“薪薪向荣,步步高升”。 在Mona萌生了跳槽的念头后,短短的3周时间,Mona就顺利跳出了那家小家电生产制造公司,进入一家IT公司做人力资源主管。可是Mona这次的跳槽并不是很成功,3个月的时间里,她彻底感受到了什么是泡沫经济,在这种影响下,Mona的薪水只有4000元,Mona迷惑了,怎么辛辛苦苦花了大把银子考的MBA的薪水还是那么低呢? 专家分析 近几年,读MBA、EMBA成了许多人的奋斗目标,一些人想通过“镀金”进而摇身变成职业经理人,因而出现了盲从现象。一些考试能力强但不适合从事工商管理的人读了,而一些企业高管因没时间备考却无缘读成MBA,于是培养了一批“半成品”,其身价逐渐“贬值”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国的MBA教育除了要注重案例教学外,还应在招生环节、面试环节改进,让真正适合读MBA的人到高校深造。 读MBA的热潮在2002年达到沸点,那年出现了大量的MBA项目,而“埋单”的企业逐渐发现,一些MBA含金量越来越少,因此,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由盲目使用变得谨慎务实起来。薪酬的冷静直接反映到2003年MBA全国报考人数较之2002年下降11%,促使MBA市场重新“洗牌”。Mona的薪水低问题暴露了MBA这个学历到底值多少钱?MBA的收益率又是多少? 在职场辛苦挣扎的人们,为了可以有个好身价好发展,不惜花大把银子大量时间去进修去学习,但到头来所取得的回报是那么的不成比例,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来了思考。 专家支招 一,经验促增值。市场经济有个不变的规则,即你所带来的经济产值和发展潜力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MBA职业发展方向是职业经理人,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应介于决策者和实施者之间,打造出企业比对手更强的竞争力。这就要求MBA不仅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商业化意识以及相关行业的“实战”经验。如做到这些,MBA就会不断“增值”,反之,就会不断“贬值”。 二,高价出名门。不在乎你是否拥有MBA,而在于你在哪里取得MBA。虽然今年MBA的薪酬略有下降,但只是“熊市”过后的冷静,没有名分的MBA们薪资水平很难如愿,而实力超群的名校MBA薪资水平将继续更上层楼。 三,心态要调整。MBA贬值、MBA晋升为CEO或职业经理人的减少,说明MBA已光环不在,已回归到理性状态中。前几年,MBA物以稀为贵,企业把之当成了“救世主”和“万金油”,但随着市场成熟和MBA数量增多,企业在招聘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于是MBA眼光高、自我定位不准以及眼高手低的毛病都暴露出来。因此,国内MBA在择业时不要漫天要价,更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MBA应该用老板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雇员的事情,只有这样,MBA才能成为有魅力的管理者。白玲 (小亚/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