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MBAEMBA > 第二届中国名校EMBAMBA校际交流峰会 > 正文
 

主题论坛:EMBA教育与中国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13:18 新浪财经

  首届中国名校EMBA学员校际交流峰会于2004年11月28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中国企业报社承办。会议的主题是:新舞台、新知识、新思维--中国EMBA。以下为2004年11月28日下午主题论坛 EMBA教育与中国企业实录:

  王全喜:我是南开大学的,我姓王,王全喜,今天大会委托我来主持,实际上就是召
集一下,怎么也得有个人召集吧。今天下午我们的座谈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今天下午的主角应该是我们的学员,上午有点喧宾夺主,下午我们应该还会议本来面目。今天除了我们各位学员以外,企业联合会的孙理事长也参加了我们的会,刚才我感到这位冯总在会上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以后很有受益受益,我建议大家自己发言的时候,可以自报家门,大家互相也是一个交流,认识一下对方。咱们题目起的很大,很抽象,EMBA与企业,实际上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探讨空间,没关系,我们谈的时候,相信会形成一个交锋,下面我们就开始。冯总,您开个头。

  冯恩洪:我是出生在天津,我是耀华的毕业生,我考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要我服从组织分配,所以今天我分在这组里。

  王全喜:冯总是东方文化教育,您讲话带出您的行业特点。在座EMBA的同学我看看有哪几位是,MBA的同学有没有?也有,我们有企业界的,有MBA,有EMBA,有企业联合会的领导,还有学校的院长,大家有什么想法。

  同济大学代表:我是来自山东青岛,现在同济大学的EMBA二期,青岛恩马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搞房地产。应该说EMBA教育是在近几年刚刚引进的,前几年北大、清华经常给我发一些半年班,一年班,八个月的班很多。我一直没上,刚开始我觉得学费太高,是不是涉嫌花钱买学历,实际上通过我上以后,我感觉这个学上得特别值,应该说是超值,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大的信息量,还交了很多的朋友。

  王全喜:一说这个我就想起来了,青岛市委原来有一个组织部的副部长,戚步生(音),那次我去青岛招生,他就说了,我们青岛大企业很多,能不能多招一些青岛的学生,我当时就说了,学费很贵,20万左右,结果他说了一句让我非常难忘的一句话,他说“20万左右,不高,这些企业老总,一个小的决策失误,损失几十万,上百万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样的投资是最值得投资的”。因为你是青岛的,我就把这个事插一下。

  同济大学代表:好像南开也有了,青岛已经和南开合作,和哈工大都有合作,在青岛办了班。当时也找我去,我当时想法很特别,我是北方人,我就要到南方去上学。我也不在青岛上,要跳出这个圈,如果还是在这个圈里面转,估计对思路,拓展事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说我就出去了,没到北方,到南方去了,去了同济。说到EMBA教育,我感觉不但交了朋友,学了很多知识,这主要是我们国家对在职的,创业的企业老板,或者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去学习,只有这样的班我们全脱产。其实我很早就想上这个学,我想在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EMBA教学在全国推展开来,这个我不多说了,我说说同济大学的教育特点。

  我感觉确实同济大学是很重视,我们的教师都是绝对一流的,我感觉收获很大,特别是一些对我们比较实用的课程,市场营销,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管理对我启发很大,还有一些项目管理。我这个人口才不大好,学的过程当中我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和我的事业结合起来。说得具体一点,通过学习,我正在搞我们企业发展战略,以前认为需要搞,但是认识不是很深。第二点,通过学习和同学还也学校有一些业务上的合作,把学到的知识和同济大学的一些优势嫁接到青岛去,办企业,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王全喜:我发现您说的时候,一听青岛的,很亲切。程总就在青岛,你原来学什么专业的。

  同济大学代表:我大学本科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这也是我上同济很重要的原因,同济的建筑方面的渊源。我是青岛1986年大学毕业,分到青岛,刚开始画图纸,搞设计。我们公司的名字很有意思,恩马是男子汉的意思,这个起源的前身是青岛市委党校恩格斯,马克斯连在一起了。

  王全喜:EMBA到现在三年了,第一年刚出来的时候,EMBA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不同的声音,尤其负面的声音当时很多,我看报纸上就写EMBA滋生腐败的新温床,反应了我们国家,刚才这位同学讲的,读的时候,是不是花钱买文凭的感觉。我在南开负责EMBA,就接待过外地同学,省里的纪检委员会的调查,说起来都很可笑,说明我们过去的观念也确实有些问题。三年过去了,这样谈这个话题的人很少了,说明我们确确实实是在进步。

  同济大学代表: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我在同济上学,不但有了知识的超值收获,还有了资产的收获。我们班的班长是搞房地产的,我们班五、六个同学都买了他的房子,当时是五千多,不到六千块钱一平米,我们同学都去买了,买了以后现在已经涨到九千了,学费已经挣回来了。学到知识这是,然后交了朋友,学费挣出来这是意外的收获。

  冯恩洪:刚才发言的是我的学长,我是同济EMBA第三期,我觉得我们研究EMBA教育和中国企业的关系,实际上EMBA教育和中国企业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它的联系是通过中国企业管理者作为中介是EMBA和中国企业发生了联系。实际上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关键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跟人的素质有关系。研究EMBA和企业的关系,就是研究EMBA在人的素质上完善发展过程当中对经济发展间接产生的推动作用。EMBA本身不会产生推动作用,我觉得这里面对于我们来讲,有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

    我读EMBA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历,我是中国EMBA年纪最大的学员,我今年58。第二,我原来不是搞企业的,我原来是搞教育的,如果说社会对我有认可,我本人是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副会长,是中国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我做的像教育品牌,在上海鉴评教育品牌,被称为是上海三面旗帜当中没有倒下的旗帜。但是为什么我开创了一个有争议,但是现在市委和组织部长都高度肯定的,认为我的选择是超前的,我是中国重点中学校长当中辞职的第一人。我按可以把一流的培养成一流的,但是我发现几十次国际会议,我和国际社会没法交流,因为国际改革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八个字,提高质量,教育平等,在提高质量上,我可以教最好的大学,但是再教育平等上,中国的教育是平等的吗?当我在深思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想了一点,科教兴国需要有人研究,把一流的培养成一流的,中国科教兴国人口负担怎么转变成人力资源。

    我们现在是人口大国,是人才要进口的国家,这需要我们考虑,今天不是一流的,明天能不能成为一流的,我考虑这个问题,我决定挑战自己。说到底,我当时辞职的时候,组织部长是找我谈,历时16个月没批准,我自己批准前夜我有两个星期晚上睡不好觉,毕竟你要离开一个你非常熟悉的领域,但是我来到同济的过程,严格的讲,是我推荐我的学生,因为读EMBA要社会知名人士推荐,我做推荐,同济来找我,我还意味要我证明这两个学生的表现情况,结果我万万没想到,他们找我谈你想到过没有,你需要同济的EMBA,同济的EMBA也需要你,我当时一愣,但是这半年多的学习,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现在有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学校文化建设,中国的企业是法制的,中国的学校没有法制的,全都是人治的,所以典型的代表性语言就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这说明没有法制的学校,一部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影响一批好学校,而一个人只能影响一个好学校,所以征求我的意见,要我参加全国重点课题,我说可以我建一个课题组先研究中国企业管理文化。这半年多的学习,每周四天读书,他使我意识到一点,企业和教育的差异在哪里?第一个宗旨有差异,企业以盈利为宗旨,学校有一部分的公益性质,第二,生产流程不一样,我们的生产流程是教育教学的组织,但是在人财物的管理上,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全部是相同的。

    我到通用去研究通用的管理,采购部总经理每年采购16亿人民币物资,他原来是我的学生,我问他你做上海机电一局副局长管这一块儿收获大还是做通用的采购总经理收购大,他说当年这两年的收获超过前16年的收获。他说像我这样在上海国营大企业老总的位置上,要采购一天到晚组织部,计委要给我们上课,听报告,反腐倡廉,带我们到监狱,失足干部现身说法告诉你警钟长鸣,通用没有跟我说这些话,他管理很厉害,你要买玻璃杯,把十个企业的报价输入电脑,取出中线,中线以下采购合理采购,中线以上采购问题采购。输入电脑以后,追踪的是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两个都有问题,或者两个当中有一项有问题,变为问题采购,两个都好,异地采购列为问题采购,他已经把控制的流程最优化了。

  王全喜:刚才您举的例子我这样想,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凭我们中国人的智商,这不是一个难题,是很容易我们就设计的。但是我们中国一般的企业里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

  冯恩洪: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还是落后于时代,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重视什么?重视品牌,品牌最重要吗?比品牌更重要的是标准,一流的单位出标准,二流的单位出品牌,三流的单位出产品,四流的单位出劳务。中国忽略了过程最优化的建设,这一点上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我觉得他对于我们接下来,我现在做是义务教育以外的教育,选择教育这一块儿市场,我很高兴,我通过学习细分市场,我就研究市场各个层面,我觉得我有能力应对上海广大的海归派,我有能力提供对这一块儿下一代的优质服务。所以从我细分市场的目标,我现在70%的家庭是海归,我们的生源,要企业发展,就是企业领导人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经验和积累来对待明天的变化,需要昨天的经验加上今天的学习,今天的信息,结合起来来迎接未来的挑战,我觉得这一点上是有作用的。

  第二,我还要提一个很深层的问题,因为这十年来,我一直在研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社会发展我把它比喻成一个圆,人的发展我把它比喻成另一个圆,这两个圆在很长的时间是排斥的。上海APEC会,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四千干净保卫APEC有功,最后上海人民政府给这四千公安干警每个人一次性任务奖金是人民币一万元,这可能是建国以来公安干警一次完成任务,集体奖励人均一万元,这在共和国50多年来是没有先例的。我在天津出生是一个大家族,前两天教育部邀请我做特约督学,对天津素质教育做总体评估的时候,我看了我出生的地方,今天天津市卫生局,当时50年代刚解放,最令人羡慕的是我的四叔,他是警察,当

公务员,但是50年代的时候,是管一日三餐,发四季服装,另外每个月有六元人民币的零用钱。50年代做警察,一个月拿6恩块人民币,现在完成任务四天有功,一次奖金一万元,这不是人的素质的差异,这是因为当时的时候,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能同日而语,只能牺牲一个,实现另一个。到七十年代转为经济原因,转为政治原因,可是今天,我讲过了,人的发展我把它比喻成一个圆,社会发展把它比喻成另一个圆,这两个圆今天不是同心圆,今后也不可能变成同心圆,但是这两个圆已经结束了过去相互排斥,同时只能存在一个的时代。

    这两个圆今天交叉出现了交叉的区间,所以研究企业发展,只想企业发展,不想企业员工的发展,企业是没法充分发展的。我再教育界反思一个口号,我提出来,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对还是不对?我说一个成功的学校,只为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的人自身不能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是有限度的,是低水平的。一个正确的口号,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我记不得我在哪里曾经抄了一句话,我很欣赏这句话,体现了我前面说的意思,他说教育既要为学生创造幸福,又要为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又要营造今天的幸福;既要实现个人的幸福,又要谋求人类的幸福。这是建筑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交叉的认识基础之上演绎出来的全新的幸福观点。

  王全喜:我们也是搞教育的,您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大家在读者也是受教育,您的理解非常深刻。您说这个我又想起您一开始讲起美国通用采购的流程,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应该说是不难的,执行起来在我们中国就难。好比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建立的规则,五分钟杯子叫响,结果到现在也没有响,这是我们中国的问题所在,我们要是辩证考虑的话,我刚才就想到杯子应该响了,但是没有响,我还是让您讲,因为您讲的太精彩了。我们的题目是EMBA和企业,咱们国家设立EMBA的时候,我一开始申报,后来学校让我来负责这个工作,我在这里面体会到为什么搞EMBA。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大家知道我们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际上是不存在企业的,孙理事长,这个事您不一定同意我的观点。我说是不存在完整的企业,那个时候要不要建企业是国家定的,企业的员工哪里来国家分配,资金哪里来,国家拨款,设备哪里来,也是国家调拨,生产也是国家定,生产完了哪里去,交给国家,企业自己不能卖。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企业只不过相当于一个车间,前面建厂采购没有,后面销售没有,完全是由国家来安排。企业赚钱怎么办?交国家,亏了怎么办?国家给补,这叫企业吗?

  现在改革开放了,企业叫做企业了,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我说这个话,各位EMBA的学员都在企业做老总,有这么一个判断,现在的老总们真正学过系统工商管理知识的人很少,你们已经开始学了。第二,很多研究生毕业的,MBA毕业的,他们到企业里是做下面的工作,最多做到中层,这些老总对于这些年轻的MBA,研究生,本科生带来的知识理解、接受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当时就出现这么一句话,我们现在企业老总的水平,原来都是经验为主,他的理论水平跟系统知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EMBA他应该起到这么一个打通这种瓶颈作用,让这些老总们明白工商管理这些知识,这些能力,让他们建立一个平台,来运用好下面,使用好下面这些毕业的年轻人,MBA毕业的也好,本科毕业的也好来工作。这样的话,对于促进企业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我有时候跟他们讲的时候,我认为,EMBA对于不仅仅对于企业老总自己的提高对它发展有好处,对他所在的企业有好处,对社会,对国家富强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件事情。刚才冯老您说到EMBA和企业的关系,我感觉从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看法,应该建立起真正的企业。其他的同学,包括我们的前辈孙理事长,您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

  同济大学代表:中国的企业确实缺乏系统工商管理知识,我不是很会说,但是我知道它的重要性,从哪几点可以看出来,我读了同济大学的EMBA以后,我是2003年9月份读的,到了年底我就派了我们公司两位同志读清华的,一个是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班,一个是总裁管理班,五翁学费一个是三万六,一个是两万六,从青岛飞北京每次来回费用就是五千块钱,吃、住、行,平均一个半月来一次,一年半的时间。知识更新的时代下,不学习肯定会落伍,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王全喜:中午吃饭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是对外经贸大学MBA的学生,他原来也是山东济钢的,后来他读MBA,当时他老总不同意,他被迫辞职去读的,今天我跟他讲了,你们老总姓李,叫李长顺,今年58岁,他现在在我们那里读,他自己读完第一期以后,又送来大概有七、八个都来读,为什么呢?他现在是出勤最好的学生。有一次正好我上课,我是早晨八点一过从餐厅出去,八点半上课,他正进餐厅,他告诉我说,我早晨四点多起床,从北京赶过来上课,我就怕赤道,你想他58岁了,他什么身份,济钢的老总,全国几届的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欢迎劳动模范都是这些身份,58岁了,他还来读,早上四点起床,从济南赶到北京,就怕耽误早晨的课。后来又送来好几位副总。他自己学完以后,确实感觉自己有收获,但是他自己有收获以后,去推行很困难,他必须要有一个团队。所以今天中午我吃饭的时候对MBA说,EMBA对于你们来讲是一个好事,你们好就业了,老总读了EMBA,他就需要手下的人懂工商管理知识,谁呢?MBA。

  陈建军:通过EMBA的学习,我认为EMBA我学习一年半了,是以往的知识、经验或者是理论和实践,理念的一种整合,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一种整合。另外一方面也通过这个整合使得自己管理的理念,知识,经验得到提高,像励宁先生讲的,是知识的增量,使得知识得到了一定的增量。另外通过国内外一些专家、教授对于案例的一些讲解和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得自己吸收一些外部实践经验,掌握了一些在以往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国外,国内,特别是国外,上午我们在谈这些问题的时候,说有三分之一的外教老师给我们传授一些课程,使得他的理念和国外管理上的信息,使我们吸取以后,能够在这方面得到一些提高。另外就是社会联系,我想通过学习可以增强自己对于社会关系的接触,通过学员之间和学校之间,使得社会关系上的接触更广泛了,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收益。再有就是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王全喜:我们的主题是跟企业的关系,我感觉跟EMBA在一起是三大收获,一个是硕士学位,一个是系统知识,第三是价值不可估量的人际网络。我知道几个比较大一点的,大家可能知道天津有一个食品街,过去是比较有名的,1984年就搞了,他是国有的体制,过去还不是企业,是一个管委会的体制,一直就发展不起来,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很差,大家都说那是一个中低档的地方,后来我们班里三个学员,有一个是当时管委会主任,另外一个是天津的天食集团,是天津民营企业的老总,这次富豪榜他排第六,还有一个台商的学员,三个人在这个班里,最后三个人投资出了一个亿,再造食品街,前两天中央电视台还播了,中国之行播了。这就是我们一个班里的三个学员在一起搞起来的这么一个项目。最近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程总可能知道,中国重汽和盐矿(音)集团投了一个大型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大型汽车部件。中国重汽的总经理是我们班内的学员,还有一个是盐矿集团的董事长,他们这个合作还是挺大的,投资两、三个亿,这个项目在济宁,济宁就是我们这两个学员干的。如果我们不在一块儿上学的话,可能就没有这些事情,确确实实促进了我们的发展。

  重庆大学EMBA学员:我是重庆大学首届EMBA,我觉得学EMBA,当时报考EMBA的时候,自己有一点不敢,从面试和考试上觉得都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当时自己去学的话,工作中很顺了,但是没有新的突破,新的发展,所以准备自己去学一下。刚好去面试,对自己认为是一个肯定,面试得了满分,自己觉得还可以继续学习,去学了以后接触了很多同学。我是广电集团的,搞财务的。自己去了以后,因为财务的面相对来讲和企业老总站的层面不一样,现在接触的同学都是老总,他们考虑问题和分析都不一样,我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理念和观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今年同济大学到牛津大学学习半个多月,我觉得对自己理念和观念的冲突非常大,还有就是考察了其他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一流的企业确实从管理上,他的源头上把住了,非常有程序化,你感觉管理非常到位。

   而我们在平时工作当中,觉得自己在管理上不断的加强,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学习当中,帐目关系,营销管理,市场的划分比较细,针对的群体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了这个以后觉得对自己帮助也很大,另外对于自己给领导当好助手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帮助。另外学习最大得好处,三分之一的老师都是外教,比较有名的教授来讲课,虽然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可能是外教的老师和中国的老师,中国的老师还显得好一点,我们在理解上还会好一点。但是实际上外教的老师,从我们平时接触的话,一上课有三分之一的老师都是外教老师,他们的讲法和概念,观念是是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对我自己还有就是对于企业有很多得好处。另外我们单位也不断的送一些人到新加坡等地去学习,同学成立了基金会,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力量出钱成立一个基金会,把那些钱回馈于学校,我们也想在重庆创品牌,另外就是同学之间有一个纽带,想组成一个职业经理人来搞一些企业。观点还是不一样,学了以后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们的教师一个是外教,另外就是北大,清华的教师。

  王全喜:刚才讲的题目是EMBA和企业的关系,因为EMBA多数都是现任的企业老总,高层管理者,现在中国有出现一些说法,好比有人说,一个企业搞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选好一把手,一把手好了,这个企业就好了,一把手不好,这个企业就不好,是不是?另外一个,有人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老总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总和老板他想的什么,这个企业文化就是什么。这个现象呢,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国外像你们这样的,一个职业经理人,他的总经理可能会换的,你好比说我举一个例子,摩托罗拉在天津的公司,那时候还没有EMBA,读MBA,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他就到期了,就走掉了,有的去美国了,有的去台湾了。当时我指导的那个学生就去美国了,要是这样的话,按照刚才的那种说法,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这个老总换一个人,这个企业文化就垮了。所以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各位,你们都是做EMBA的,也是做企业的,都在学习,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陈建军:实际上我觉得冯恩洪先生已经讲了这个问题,有一个链条它的寿命在于最薄弱的那一节,一个企业的生存在于它的企业领导人,而一个企业,看是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是一个新兴的企业,新创业的企业在于它的领导人,他要抓住机遇,有新的思维,创业阶段真的是在于企业的领导人。举一个例子,茅台酒,五粮液在于企业文化吗,企业的一把手吗?不完全是,冯恩洪老师也讲,讲到GE公司的六西格玛的概念,他的质量管理,一个企业的生存的年限,我们学管理的,因为我是搞技术出身,后来搞管理。我认为这个企业的生存,作为一个有理式的企业来讲,有一定历史时期的企业来讲,他的企业在于管理的质量,管理的质量有管理程序,就像我们搞工的,是在于工业安排,你的工业安排,产品质量在于你的设备保障,你的设备保障在于你的工业安排。你没有好的设备你想加工除号的产品,这是很难保证的,如果有了设备的保障,工业的安排,整个质量体系安排,我想你这个产品的寿命会长,企业也是这样的。你的管理体系有了保障,有了好的安排,那么才能对于你企业的生命有一定的保障,这是从管理的角度讲。所以你说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要看是什么样的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企业,还是一个有一定历史的企业,因为它是分开的。

  再有一个,还有一个外部环境,和机遇有关系。往往一个企业,因为机遇是阶段性的,对于一个企业的产品也也许,可能他有它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把握,这就是在于你的领导人是不是有高瞻远瞩,是不是能把握机遇,把握行业动向。这个行业的动向在国家封闭的时候,计划经济时期那是什么呢?在于你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在当今社会进入WTO了,在于你对全球行业的把握,或者趋势的发展,我先谈到这儿。

  上午也谈到一个观点,请外教的问题,我们当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我们学院院长,副院长也来了,在讲战略课的时候提到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课程,什么课程,有些课程需要外教来讲,有些课程外教讲的效果不如国内的教师来讲。比如说战略课,讲企业领导人的精神,中国的文化你让外国人来讲很难,他讲不了那么深,那么透。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现代意识,现代理念,由国外的老师来讲,能讲的更透彻一些,可能我们这些年,谈到学管理,我们也学了很多,越学越糊涂,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对,怎么样才是错,真正的管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有的老师也说不清楚。

    因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都有不同,不同的企业文化,以至于他的奠基人对这个企业的发展,把握的脉搏如何。在选用国内老师,国外老师方面,我们希望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比如说兼并课,中国又有中国的国情,西方国家也有西方国家的国情,兼并起码有法律问题,我们的法律还不健全,有些地方是搞不懂的。再有一个,像国际商法,我们学国际商法也是这样,法律、律师,很高的律师都搞不懂。我们那天和一个比较有名的法律事务所的所长跟我们讲了一下,不是讲课,有一次论坛,有些观点我们是不认同的,你要拿出你的依据来,你光是认为不行。我们的EMBA虽然是一个实践课,但是也要有理论基础去支持它,没有理论基础去支持它,你讲的东西,这个学生不认同的。这些学生每个人都有思想,我常常说这个话,在有些问题上,我们学员可能不一定比老师认识的浅。大家选择课程,选择老师的问题上,学校应该怎么样跟老师沟通沟通。

  王全喜:这个问题是各个学校,国内外讨论都很热烈的问题,我们讲EMBA和企业,实际上我们要考虑,EMBA我们是培养它是为哪个企业服务,把的服务,它的工作到底是在哪里工作。原来有一次,很早了,十年以前了有一次MBA师资的培训,当时请了四个美国教授来,当时有很多学校还没有招进学生来,南开是最早的了。有一个学校就在表示,我们学校要用全部的外国教材,结果美国那位教授,大家还在争论,全部的外文教材好,还是中文教材好。结果外国的教授他问了一句话,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他说我请问一个问题,你们各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在中国工作呢,还是到外国去工作,是在企业去工作,还是到美国企业去工作。实际上MBA也好,EMBA也好,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位,他不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研究。

    所以到底是用什么教材,这个问题我感觉应该说是比较清楚的。刚才你讲到收购兼并的问题,起码我认为凡是涉及到环境这方面的,就应该说中国的老师可能更好。刚才说的法律问题,再有一个好比说财务,会计这方面也是。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法是不一样的,包括国外也是不一样的,美国和英国是不一样的,日本又不一样,你是学美国的,日本的还是英国的。这些东西如果学完外国的,拿中国的一看看不懂也不成。你一讲企业文化的时候,讲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中国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已经熔化在血液里了,你讲外国的东西,跟中国的有些东西确确实实。我们应该学习人家优秀的地方,但是如果不了解中国的人来讲,就不行。我听我的学员讲,一个外国教授讲课,一个案例讨论,出给大家一个题目,最后大家讨论结果没想到跟老外的截然不同,大家就认为这是外国的结果,在中国绝对不是这样的,确确实实就是这个问题。回到题目来讲,EMBA和企业用什么样的教材,跟我们培养EMBA的对象很有关系,我们培养的是中国企业这些老总,CEO也好,董事长也好,是这样的。但是呢,我们要强调国际背景,我们所以叫做国际背景下的本土化,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企业也是在对外开放,加入WTO以后,国际背景下以中国市场为主的一种经营模式,我想可能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胡立军:作为EMBA教育和MBA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希望听到我们学员的心声,EMBA教育当中有些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刚才谈到了请外教,哪些课程应该请外教,哪些问题请中国教师,这个问题是问题,但是每个学校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不一样。外教是华裔背景的好,还是彻底的外教好,是讲英语好,还是讲中文好,这些都是不统一的,不要因为有争议,我们就不做了。全部是外国老师不适合中国现在的EMBA,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不适合中国的EMBA教育。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有争议的,我们教EMBA的时候,让老师教什么,就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员说我是要来更新观念的,提升我的理念和价值观的。

  王全喜:最简单,我们请外教来要不要翻译,很大的问题,有的说一定要翻译,有的说不要请翻译,我们EMBA怎么还要请翻译,他英语好,那个英语不懂,有这个问题。

  胡立军:第二个问题是观念与方法,理念与方法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对于我们EMBA教育的评估,作为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是在思考怎么评估了,作为我们在一线工作的人员来讲,避免一个误区,这样的评估跟本科教育评估,不要和原来的MBA的评估一样,它的评估方式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第一个,评估的主体是谁?专家说了算,还是由学员说了算,我觉得应该是在校的EMBA学员,应该设计很多的大量的问卷调查表,让他们来填,他说我们合格就合格,他说我们不合格我们就不合格。我到你学校去,我们都是同行了,你请我过去,我说你不合格,你到我学校肯定说我的学校也是不合格的,所以说在评价方面要注意,我想我们的评估应该由学员说了算,学员应该占六成到八成,专家的权重应该占两成到八成,过去的评估是专家说了算。

  EMBA教育在回归,有这么几个表现,一个是价格,2002年EMBA招生,这几年价格在趋于理性化,有下降的趋势。第二个,就是我们学员对EMBA的激情也是在逐步的理性化,有一些层面是有些下降的,有些层面是持续在发展的。还有一个就是文凭的认识,价值的认识,50%以上不是为了一纸文凭,副局级干部,厅局级干部一大把,他们来这里学习,首要的目标就是学到一些真才实学,扎扎实实的知识,更新观念。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硕士,博士这么几个阶段走过来,大家可以看一看,现在在哪个阶段的同学混得最好,可能是学历越高的最好。第五点,上午的话题我想再重复一遍,现在EMBA是专业化,专业化考虑到目前依托于商学院,管理学院,成立了独立的MBA学院,管理的就是EMBA和MBA。我想我们学院化的运作方式,师资,机构来支撑我们的MBA教育的专业化,做一些探索。

  王全喜:您后面说的专业化我很受启发,因为我们教本科,又教博士,又教普通科学学位的硕士,又弄EMBA,MBA,因为EMBA和MBA很有特点。所以一开始他们也讲,我们不能和美国比,和社会办的,中欧那种比,他们都没有什么博士了,本科都没有,他就做这个。所以我们跟他们比起来不可比,但是您提出一个问题,使我们将来跟他们可比,接轨了。

  胡立军:当然不是国外没有的,我们不能搞。

  王全喜:国外学位政府管得很好,都是各个学校发展自己的。

  胡立军:我们还想在我们自己的学院下面建立自己专门的机构。

  程(南开大学EMBA):这个活动非常好,EMBA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一种新的模式和体制,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教育方式。这次会议有几个典型的口号,一个是影响未来中国的力量,新舞台,新知识,新思维,还有一个就是EMBA教育与中国企业。这三句话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EMBA所承担的这种历史任务,或者是非常特殊的,也很重大的题材。第一点,从新思维,新知识这是一个角度上的描述,影响中国的力量,和EMBA教育与中国企业,几乎是要对中国社会形成一个重大影响。教育一些事情,这个意义上讲,EMBA教育能不能做得好,做的怎么样,而是对未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一些深远的影响。我感觉到,因为这里面EMBA教育本身的对象也寄希望于中国EMBA教育对中国的企业进一步的国际化,提高竞争力能够产生一些足够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一个群体在接触教育的时候,这个意义上讲,如何把EMBA的教育如何使它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做好,应该说也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不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大学,里面的一个专业能够提供的。我觉得上午很多工商学院的院长发言,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思考,反思。另外经过了两年实际的,在座很多人有的是半年的,有的是一年的,大部分得是没毕业的,我现在是完成了毕业所要求的程序,还得到了最后学校的文凭,这两年当中体会更深一些,我感觉确实是大有文章可做,而且任重道远,坦率地说,也存在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发言的时候说了一句,交大的王方华(音)院长提了八个方面的建设问题,南开提了四点如何走向规划,还有很多的院长都围绕着中国的MBA如何做好提出了一些很有建树的问题,现在仅仅是提出问题,很多的都没有给出一些,至少是成熟的答案都还没有给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的得到解决,我个人感觉,很可能会对现在影响比较大的这样一些社会教育现象,EMBA产生很多的一些不利于他健康发展的因素。类似于这种高收费带来的教育背景问题,类似于老总读书,到底是文凭还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等等等等很多的问题。大家更多的是要接受社会的检验,这个社会检验取决于学员本身,也取决于教育机构本身,这是双方的。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也很值得思考,一个是刚才大家谈到关于教授,土洋教授的问题,可能是作为教育部的规定,很多的提到了包括上外语课的问题,必须有三分之一外教的问题,等等等等教材的问题。中国现在是EMBA教育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现在肯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第二,中国企业固有的特色问题,或者说产生的不同的社会背景的问题。这个国际化将来按照统一的说法,WTO之后不应该有,在国际规则上,南开的好几个老师谈到这个问题,不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特色是你的文化特色,甚至你的社会特色。但是在企业管理游戏规则上,你与国际的接轨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强调的。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可能去一下子跳跃到一个完整的过程,至少是中国很多目前企业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面对现实去解决问题,然后才能一步一步的走,不是一个跳跃式的。

    比如说现在最典型的,南开大学的刘源(音)教授,比较著名的搞企业治理的,企业治理结构这一个问题,其实从理论教材上,或者是西方教材上,有很多成形的说法,从董事会也好,或者说从经理层也好,或者是监事会也好,包括它内部的一些机制,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现在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日本的,还是欧洲的,模式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国的治理结构,形式上都有,但是产生的背景是不尽向,甚至是完全不相同,现在还在做的包括党委会,纪委会这是国外没有的,在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觉得不仅仅是老三会,和新三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本身这个治理结构,最简单的,从西方董事会聘任经理层,现在我们很多的,这次王老师现在管这个班,恰恰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共性,他不是一个个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由组织部门推荐的,国有独资企业的老总在读书,这就是一个特定群体。你讲这个群体的时候,你再讲治理结构,如何能够回答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回答,而且是能够给出一些探讨性的东西,这就是很现实,也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前两天我看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独资企业治理结构的一个,说实话我没来的及去具体研究,但是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些中国特色的治理结构的一些新的提法和突破,至少是在目前的阶段,一下子还不能把中石化,中国移动变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情况下,适合于中国特色的国有独资企业的治理结构到底怎样运行,这是相应权力的使用和责任的承担,这些东西到底应该怎么来做,有一个解剖。这些案例,比方说在一些有针对对象的国企老总当中,如果能有这样成功的案例去做,哪怕把国资委的规定拿出来,现场讲解,中国特色的治理结构,中国或者国有独资企业的治理结构,就这个题目,会大大的吸引现在的对象。

  我说的这个可能不是很连贯的,我们现在的EMBA教材里面,我看了一下,因为EMBA在我们中国的退出时间还比较短,真正符合现在对象的EMBA的教材,大量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翻译的,包括案例。麦当劳的,肯德基的,西门子的,通用的等等等等。中国的案例过去我们知道,海尔第一个中国企业的案例上哈佛,但是中国现在很多的企业,应该说已经开始具备一些比较好的案例,但是缺乏我们从高校的角度去总结它,去提炼成我们具有中国EMBA教育特色的一些案例。相信应该是更有吸引力,更有说服力。那次不是王老师在那儿教,是谁在那儿上课,也是讲到跟公司治理有关系,就提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现象,济南的上市公司全军覆没,青岛的上市公司就全面发展,围绕这个现象就直接解剖解难的体系,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大股东持上市公司的股,超脱一点,在山东讲,包括我们老师有一些顾虑,有些东西现在还不便完全提到桌面上,但是至少讲的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案例。全国各地,类似的问题带有很大的普遍适用性,在天津可以讲沈阳的问题,在沈阳也可以讲上海的案例,相信在中国有很大的适用性。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政府在领导,一个制度在运行,相信应该比美国的,欧洲的有自己更大的特色。

  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EMBA的教育,王老师你讲的财富管理,现在再跟老总讲借贷平衡法,一是大家未必有兴趣学,另外不需要老总去学,做借贷平衡的问题,你需要掌握的不应该在这个层面上,一个案例往往牵动的是一系列知识的集合。这一个问题,我们老总应该怎么做,建议政府部门调哪些东西,如果一堂课,哪怕是四天集中教学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它的实际效果我觉得都会大大的提升。最终能够使EMBA健康成长是他的教育效果,就像医生治病一样,要经得起长期用户的检验,和病号最终康复的效果,那个比你任何的广告宣传,比你所有的口号都要来的实在,都要来的更加具有市场基础。所以我觉得如何研究带有中国特色的MBA教育,大家都不承认EMBA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如何在中国的国土上成长,应该更多的研究这些东西。

    我个人感觉,至少目前来说,用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去套一些东西,EMBA教育和中国企业,EMBA教育是为了中国未来的力量,那么就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是说一律排斥洋教授,也不是排斥洋案例,但是至少只要是能让学生通过这种案例教育,更好的去完整的掌握我们所想教授的知识,未必追求那个案例。我个人体会,很多案例当中的一些洋案例,跟中国现在的情况,尤其是案例教学,我们过去上学的时候都知道,一般的情况下,是需要相当时间的锤炼,才能够形成一个规范的案例。但是这个东西呢,最大得好处是规范,最大的弱势是不能与时俱进,体现不了时代精神,中国的企业现在正在改革的不定型阶段。我上午跟几个同学交流的时候,另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现在提了很多的国有资产出让的规范的程序,一道一道,但是呢,现在就有一个非常敏感的,也是带有非常普遍性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包括我们的经济学界也没有给出答案,可以引导大家去讨论。从EMBA方面如果能形成新的主流题目,这也是非常健康的。

  原来的集体企业,原来完整的叫法叫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定义就是归城镇集体企业内的所有职工所有,这就是集体企业产权的法律定义。它既不是全民所有的,不是政府能够代表的,也不是哪一个个体老板的,而是这一个圈子里面所有的职工共有,但是这个东西现在操作起来根本没法操作,职工是流动的,管理人员还是政府任命的,你找不到一个真正代表,比如说最大的就是青岛的海尔。但是呢,没法组织,谈不好,海尔现在几十个亿的净资产,六百多个亿销售收入的这样的企业归谁,前两天郎显平这么一说,也没办法。来的前一天,我们几个人在吃饭,也是在争论这个问题,比较随意的吵,应该说也没有一个答案。魏杰,包括国家经贸委的几个人,改革司的司长,还有主任,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如果简单的说,把集体企业卖掉,卖了的那些钱是谁的,现在就找不到一个有法律完整定义和支持的人,找不到,政府拿不走,政府拿绝对是违法的,没有依据的,但是个人分,找不到一个公平的,合理的合法的依据,这是现在很现实的问题。

    但是企业这种产权模糊,这是改革当中最基本,最根本的,也是带有全局利益的问题,解决不了。这次在青岛,除了国有企业就是市里管理的,包括集体企业在内的老总们,到现在也很迷盲,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EMBA教育要想使它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确实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教育,有助于,大大的加速中国企业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那么应该更加面对现实,更加贴近实际。这是我说的比较核心的问题,上午很多的院长已经认识到,看到了类似的一些问题,需要尽快的,因为EMBA教育,中国的事情很多是一哄而上,一提到很多的很快,在我们山东,一批国企第一轮上去以后,一看还行,差不多,第二轮进去,第三轮很快的教育队伍就会不断的扩大。能不能持续的保持针对教育对象的这种比较好的EMBA教育的效果,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能不能形成真正有特色的EMBA的教育,形成自己的东西,用西方的教材,用中国的语言。

  王全喜:刚才程总讲的话题也是很多人探讨的,刚才讲到中国EMBA,EMBA在美国,刚才我也讲了,实际上他不是很规范的,西方国家,他认为包括企业,你企业怎么办是你企业自己的事,政府不管,政府管的是法律。中国现在办EMBA都是国立大学,国家的,所以他就管的比较多,跟企业一样,企业是国家的,国有企业,管的就比较多。到底是怎么样规范问题,我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现在中国最大的一个特点,我感觉中国是一个转轨经济,转轨经济我们中国企业昨天遇到的问题和中国遇到的问题就不一样,变化很大。所以有很多问题非常麻烦。好比说,我们这次在法国工商管理学院,当时有一个教授是美国人,他当时讲,我感觉中国非常有发展的前景,为什么?

    中国人很聪明,中国人为什么能发展?虽然体制很旧,但是中国人会打擦边球,他讲了这句话。擦边球是我们中国改革当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改革当中的一个可以推动前进的润滑剂。我们现在搞的公司治理,说什么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都有了,有跟没有一样,换汤不换药,这些人打擦边球,使一个很好的体制,在我们中国他不能运转起来,这是打擦边球的一个结果。但是我们打擦边球,也把很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地方打过去了,反而在发展,也是在发展,这些问题怎么评价。包括我们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原来过去国有经济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局管,人组织部管,然后经营经委管,或者是商委在那里管。分离,国有资产都没有人来代表了,现在搞了国资委,当时我听完觉得挺好,结果现在跟多人反应,国资委弄到一块儿更坏了,为什么坏了呢?原来三个地方管,是分散的,那个部门保守,那个部门先进,有一个可以发展的空间,有一个空隙,现在弄到一块儿了,反而坏了,如果国资委想企业解放好,如果国资委保守,很多地方在收,企业更不好干了。所以到底怎么发展,刚才程总你说的一句话非常重要,包括案例也好,教学也好,都要与时俱进,确实要与时俱进。中国的企业发展问题,企业改革的问题,包括我们的EMBA案例的问题,这些东西恐怕都是要注意。刚才也是说了,我们中国的改革也是由试点而走向规范的过程,这个规范到底是什么样子,也在探讨。简单的你说公司治理的问题,公司治理有英美模式,有德国模式,有日本的模式。

  程:我说的这个概念,现在西方的案例跟现在相关的理论一定是非常一致性的东西,因为在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法制和体系,包括游戏规则。但是在中国,政策和法律,法律和人治之间,很多的地方还是处于角逐状态,谁都管用,法律也管用,人也管用,机制也管用,关系也管用,很难说哪种力量起决定性作用,带有随机性。教学过程当中,完全可以考虑一些例子,启迪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比如说我刚才说的集体企业就是例子,说老实话,一些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改革起到了一些作用,有些东西就是第一线的,工人和农民在丰富得失间当中创造的一些东西,反作用于理论战线形成一些新的东西。我们的老家,烟台的龙口,属于乡镇集体企业,也是属于产权不清晰的,没有投资主体,但是大家把它干起来了,有的是企业带头人干起来的,有的是第二任干起来的,有的是小团队干起来的。当地政府不管这一套,也不等,不等不靠不要,企业反正不能长期这么无主,这样一竞争,多元主体一上来,外资的,纯民营的,乡镇企业原来的优势也会很快丧失。

    我们老家的政府很开明,开始快速采取办法,基本上评估一下,这个企业你在这儿工作了十年,从原来一百万的净资产到了3500万,我们评估一下,60%归政府,20%归职工,那20%就归你这个带头人,就这样分了。没有很多的,你找不到规范的章程,中国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出资人,这在国外找不到这样的案例,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没有出资人的企业是不能想象的,这就是中国特色。这种情况下,你天天去等案例,等理论,再等上十年,我估计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陈建军:我补充一句话,我们上周有一个英国的大学外教给我们讲兼并收购的课,提到体制安排问题,他说现在全世界最完善的是美国,因为什么呢?美国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大家来了,咱们都来采矿,你拿一千万,我拿一千万,原始积累大家纷纷来搞的,所以比较完善。其次才是欧洲,欧洲大多是家族企业,这个过程就像方才你说的,中国已经不可能了,都是家族企业,自己搞起来的,创业起来的,华裔资本家关于开一个峰会,什么峰会呢?家族企业转型股份制,有的华裔企业家谈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不到时机你千万不要股份制,你股份制就是找死,的确是这样。我们国家在改革上有劣根,的确是这样,现在是国家的,怎么改,拿东欧来讲,也是这样,国家的东西,股份制,现在一些寡头垄断了,瞬时间成为巨富。现在政府反过来又在砍寡头的头,这个事情,十年,二十年也解决不了。俄罗斯长痛不如短痛,中国现在可能也是需要这个过程,早早晚晚的事。

  王全喜: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与时俱进的,中国是转轨经济,都在变。我说这个想落在哪一点上呢?EMBA的教学里边,教师只是课堂的一个知识传授和组织者,我们每一个学员在里边都是一个老师,都要把自己企业的经验,把对问题的看法,甚至他知道的经验,在那里面来交流。所以我感觉EMBA要想真正在里面有收获,不止是外教,还是我们中国教,案例用谁的案例,就是我们学员的介入,互动,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学员都是做了这么多年的企业,他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但是他也不一定对。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性,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我跟你说,如果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把大家讨论不同的东西,能够概括起来,总结起来,还给大家,还给大家的东西不是有结论的,并不是说什么样就是对,就是错,但是给大家一个思考的余地,给大家一个借鉴。

  程:现在的EMBA教育,学生对象,上午妇女儿童中心的主任,这次读MBA之前,至少五个学历了,很多人在不断的学习,应该说也具有相当高的,包括今天大家都听到了,冯恩洪,他对问题思考的深度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感,的确有很深很高的水平。这样一些学员一定程度上讲,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我教你,你听我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现在毕竟深层次的学生,有一个老师在这儿站着,有一堆学生在这儿坐着,形成氛围和平台,这是老师的第一作用。第二,毕竟学生的工作都是千差万异的,但是老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当中思考的支离破碎的系统的提升起来。第三,网络更宽,视野更高,应该从更多的地方集中更多的案例充实给大家。

    我的老师一个案例,我还再说一个,前两天我下去做项目,山东的临猗,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性,都建议将来可以充实你的案例。临猗的罗庄区,临猗市政府所在的罗庄,城镇街道类似的东西,办了很多的工厂,又办了商贸企业,这些东西搅合在一起,既不是个体的,也不是街道的,也不是股份合作制的,这么一堆资产相当不清晰的东西。现在到了产权细化改革,要开始清理了,怎么来做?临猗人真是有能人,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有过一些思考和研究的。他就把这个东西做了很多很详细的一些测算,包括什么对比,你在这儿是多少年的户口,你的工龄,你在这个工厂干了多少年,你的管理工龄,你在这个工厂里面干过什么东西,是代班长,还是部门头头,还是总经理。所有的东西都给出一些权数和系数,这一次就要解决产权的终极归宿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要经过这个办法,而且是经过了当地的居民反复的讨论,大家都认为给出的系数,权数等等等等,基本上是比较科学、合理河工平的,然后一次性就要把这些不清晰的资产划分掉。包括持股会,重新组建的企业,就是一个完全产权清晰,肯定是带之而来的完全科学那四句话都具备了。但是基础产权不清晰,后面的东西根本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案例,目前在完全是第一线的,最有创造力的是工人农民,包括省里都没有这种东西,很多家还是在探索。

    像这样的案例你去总结出来,绝对是南开的亮点,将来在教授新的股份制,将来不光是企业的老总和高管人员,你就应该叫,包括组织部,特别是国资委,现在的国资委,哪怕给他两个免费指标,现在你用这种方式还真是。反正说实在的,一个骡子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的,真不差这两个人,无所谓的东西。叫他去掌握东西,就像这几年来,大家总结,中国的官员出国,一开始大家都在喊,浪费了很多的财力,财政收入。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我看很多人在讲,如果你不放这些人出去,他就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根本不可能讲你回来传授的东西,他认为怎么可以呢。

  我们在香港,香港随便一个投资案例的形成,我说的有一点极端化,很可能是两个老板在桑拿房里面谈,谈完以后,等着形成了公众信息的时候,已经决策完了。但是在中国,透明度,决策公开度,民主决策,商业机密,这个企业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说实话,到现在为止,三分之二干管理,三分之一干企业,一个企业如果完全走理想化的,按照现在行政机关的做法,不可想象。但是国有企业特定的环境,很多的东西,你必须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下。

  王全喜:国外也是,国外要是两个老板在一块儿就能谈成的,一般是家族企业。如果是像通用这样的企业,他肯定还有一个,因为他的权力是制衡的。

  程:你将来招收学员的时候,你的教育对象里面,不要光是在执行层的企业的层面,应该增加到决策层的政府部门。这些东西,这个公司的经理层,总经理是干什么的,董事会是干什么的,都很清楚,但是很多的组织部门认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一年两年是不可能的。EMBA这样的口号,这样的提法,和中国企业,影响中国未来的调子,吸收这样的一部分案例,当然这个题目可能稍稍宽泛了一点。

  :程总给EMBA教育定的目标比较好,希望不仅仅是教育企业家本身,我是清华EMBA2004的学员。

  陈建军:在教材问题上,方才程总讲了这个问题,有一些案例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再有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往往有很多案例学员学的不着编辑,虽然也选择了一些麦当劳,有的时候又讲了一些鞋业公司的案例,往往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这跟行业有关。谈到这儿就谈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关于专业性的问题,胡老师在上面讲,我就在下面思索,可不可以在院校方面,你这个院校擅长于哪个专业,从这方面考虑一下。比如说胡老师的学校是政法,可以在这方面培养,可能是项目总监,财务总监。我是学法律的,我要在法律上做一个大企业的老总来讲,我可能要向胡老师指教,我学管理方面,可以向南开,这样的话,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扎实性,因为基础理论支撑着。

  我的一个老师原来是上海实业的财务总监,他们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非常受欢迎,他讲的很实际,很结合实际,听起来很实用。而且在课堂讲课的过程当中,学员真正感觉到,基本上是不断的鼓掌,他讲的问题。像这样的老师,学校之间可以交流推介,法制大学在财务方面有专长,你可以把这样的老师尽量往你那儿引。我们交大在哪个方面有专长的,有一些老师可以推荐到我们这边来,这样的话,每一个学校都有它的亮点。使得学员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至于盲目。我们班有上海广电集团十几个同学,我认为他们听有什么意思,他们学财务,他们主要是搞宣传的,他们学了这么多的财务,学了四天,他们的时间都是很紧张的。我们结结口,学电视机的东西,别弄一些无用的,数字管理与统计,我们这些当老总的,我们能去整一些数字我们去统计吗,只能看结果,这个课我们学的非常枯燥,有些课程没必要。比如说学财经,这个课就非常有用了,有针对性。还有一个就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学员到学校来学EMBA,应该培养一种前瞻性,对事物的看法要有远见。

  王全喜:今天南开大学的院长也讲了,从试点走向规范的时候,实际上全世界包括美国都没有什么规范的,实际上他讲了一个,就是比较成熟的学校,经验,师资比较成熟的要向特色发展,刚才胡院长已经讲的是特色的,前面做的就是特色。一般小一点的学校,一时还招不起来学生,有的还没有老师,这样的学校要强调他的规范性,指导性。否则的话,他搞的EMBA就不是EMBA了,现在还在政府的指导下,还在试点的阶段。将来政府不再干涉了,那个可能就出现了市场竞争,该淘汰了,不同的学校就要淘汰了,而有特色的学校发展起来了,就是这样的。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都讨论的很热烈,非常好。今天我们这个会的题目刚才已经谈到了,非常的鼓舞人心的,叫做影响未来的中国力量,这句话我看到的时候,就想起前几天我参加我们EMBA学员答辩的时候,这些学员在答辩的时候,像有些学员讲到了盐矿(音)收购澳大利亚的矿,到德国收购世界最大的焦炭的企业,练焦企业都收购。我们重汽的总经理就讲到了,中国重型汽车的市场基本上控制在他们企业的手里,下一步他们要向亚洲,非洲拓展市场,一些老师听完以后,感觉就非常振奋。听了这些老总们讲论文,讲他的发展战略的时候,确确实实,我们中国有这么一批人,我们中国一定有希望,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主要还是来自于我们EMBA确确实实是影响我们中国未来的一支主要的力量。今天感谢大家的合作,我们今天到这儿结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