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MBAEMBA > 正文
 

MBA本土13年系列报道之三 从春天出发的93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17:53 北京现代商报

  那一年,朱金浦带着四处筹来的1.5万元学费,坐了三天三夜的硬板车,从新疆来到北京。他拖着沉重的行李,走过清华西门到学生活动中心那条漫长的路。过去的那个一丝不苟的师范学校数学老师,攻读清华MBA三年,经历六份工作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

  采访对象:朱金浦

  年龄:41岁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经管学院93级MBA

  从事行业:制造加工、网络科技、销售服务

  目前职务:北京森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清华早年的MBA们都深有同感:上清华是一种鞭策,是一顶帽子,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贴金撑面子,但更是一种责任——日后在生意场上代表的是清华,做每件事情要考虑后果。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更是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朱金浦解释说,这个“德”就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把自己放在坐标系上,看缺什么,然后去完善,这是要做一辈子的事情。

  跳上早春一班车

  1992年10月中旬的一天,是改变一些人命运的一天——《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则并不十分显眼的广告:全国9所大学招收MBA。朱金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很多人对“工商管理”还不理解——“工商局的吧”。正准备二度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他,转念去信要来了MBA招生简章——外语要好,数学过硬,这些恰好都是他的长项。

  早年的MBA们,多是所在单位出钱供读,只不过回去还得继续效命。清华93级MBA班全班21位学生,只有3位自费,其余18位不仅学费不用交,每天还有四毛钱补助,上学等同于拿着单位补助出公差。1.5万元的学费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家境并不宽裕的朱金浦曾经想过放弃,甚至差一点在补习班报到当天买回程票一走了之。

  1993年经济正热,相对于MBA这个新生事物,更多的人选择了经济、会计专业,参加清华补习班的总共不过百余人。朱金浦和他的同学们放弃了热门的经济专业,跳上MBA的早班车。当时要求的报考条件是:本科毕业四年,管理职务或是业务骨干,两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推荐。

  朱金浦永远也忘不了开学那天,抬头看见清华经管学院大楼前打出的横幅:经世济民,求社会之功;管家理财,谋大众之利。从此他和补习班结束时互相嘱咐“砸锅卖铁也要来上学”的同学们,开始了人生新的历程。

  中规中矩的MBA人

  朱金浦已经记不清当年面试的情景了。那时太紧张,他笑着说。但对于“为什么读MBA”这个惯例问题,他特别不理解现在的MBA考生,赤裸裸地回答“找个好对象”、“找个好工作”或是“挣更多的钱”,很少有人说是为社会做贡献,“哪怕是假的也没人敢说”。那个年代的MBA,大都怀着一个“为社会做点事情”的梦想,给予并快乐着。深夜静悄悄的花园一角,就着老白干和花生米,恳谈社会责任和人生理想,这在如今已是太遥远的事情。

  早年的MBA“安分守己”。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也要耐着性子听完,不好意思挥挥袖子走人把老师撂在台上(在大家的幕后努力下,一位敷衍了事的老师还是被学校调换了下来)。课堂之下,也有群情激愤的时候,有一次大家在宿舍里探讨未来所有制问题,争论双方跳下床打了起来。

  企业管理者占全班50%-60%左右,他们专业能力较强;政府机关人员约占10%-15%,他们处事相对乖巧。剩下的事业单位背景出身,学习起来相对费力。做企业管理言辞要委婉,有着西北人直爽性格和老师惯于教训双重特点的朱金浦,则经常犯这样的MBA禁忌。他非常感激同学们总会不失时机地指出来。

  徐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刘老师的企业管理课留下很深印象,辅导员宋老师总是强调文笔好的重要性,林老师对同学们特别好……往事如现眼前,历数不尽。说起导师陈小悦教授(现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朱金浦更是感慨不已。进清华的第二年,选错研究方向的他没有导师认领。最后是德高望重的陈教授将他收归门下,只是因为“这个孩子自己花钱上学,肯定会珍惜机会”。

  朱金浦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企业的破产与收购。初稿并没有得到导师的认可,好在刚回国的导师扔给他四本最前沿的原版并购著作,朱金浦顾不上被“低年级本科生笑话”,天天钻图书馆,1个半月全部啃下,不但论文有了根本的改观,英文词汇量突破1万。

  “清华MBA”是鞭策

  毕业时,93级的清华MBA们组合起来可以组成一条汽车工业链:有提炼汽油的,有生产轮胎的,有造齿轮的,有做发电机的,甚至还有搞总装的。只是大部分人几年前退出这些行业,错失了现在的良机。临毕业时一家台湾汽车企业来清华招人,也没有打动他们。总体说来,证券业在当年是个择业热门。而朱金浦从在读最后一年开始,曾在六家公司做生产管理和销售工作。六年前,朱金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森浦数字科技公司。

  尽管自己经营公司向实现人生梦想更靠近了一步,但凡事需要躬亲。失意的时候,朱金浦总会回到母校,“把魂丢在荒岛”,或是去宿舍旧地,当年老师同窗的鼓励鞭策历历在目,自信和动力重又回来。大前年,他和MBA校友们约定好:每年元旦那一天,不论刮风下雨,只要导师在国内,全班都要去京郊登高。他们有这样一个愿望:未来十几年内把北京的山都爬个遍。

  朱金浦还特别建议师弟师妹们:在注意文化知识学习和实践磨砺的同时,思维观念一定要变化——暂时否定自己的过去,用新观点学新东西。

  商报记者 吴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MBA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