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石玉
中国总人口近13亿人,而城镇率大约有42%,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人口数将接近15亿人,2050年达到16亿人。有专家预测,中国劳动力人口到2020年有可能从现在的9亿人增加到10亿人左右。这样一来,中国需要提供的就业岗位将会从现在7.5亿增加到8亿,而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可以提供得就业岗位加起来才仅有4.3亿个,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全球
就业压力最大、最持续的国家。
在11月7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地位,国务院还多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际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采取积极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规模达到了1409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的人数也达到了596万人,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比去年将增加100万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际、国内职业向社会输送了6000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接触过多种形式短期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到14亿人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文化和素质,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扩大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新的形势,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面临着难得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要实现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高等教育中要继续保持50%以上的规模,各种形势的职业培训要进一步发展,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的年培训规模要达到2亿人次,我国劳动力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技术工人中、中级工人、高级工的比例迅速增加。
职业教育的方向:谋生教育
“在过去的11年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呈跨越式发展,其中9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在过去11年翻了一番,高等教育扩招以3至4倍的速率增长,而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则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最慢,虽然过去11年整个在校生的规模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相比较其他的高中阶段的人口,就显得逊色多了。” 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接受《中关村》采访时表示。
张力认为,中国今后的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终身教育,也就是谋生教育,这种教育具有短期性、技能性和社区性。“由于岗位驱动和企业参与,再加上成人教育相互融合覆盖,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的职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学校,只要我们眼光长远。”
在张力看来,国家现在正在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从理念模式都有重大转变。“承认现在人才的配制模式主要是从计划到市场,承认教育的培训活动不仅仅是政府直接办理而是宏观调控,承认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从一种专业学科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张力表示,职业教育的政策方向应以就业为导向、服务求知识、贡献求生存和通过特色求发展,“如果这四条中能够做到任何三条,我们都有可能把职业教育办出生机活力,而全部做到,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张力还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免不了中小阶层的孩子受职业教育,中国也是70%到80%的穷孩子上职业学校,如何资助他们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国家要有所作为,另外还要有所分割,“因为教育、劳动等其他部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很好地整合,还在进行分别的评估,这应该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而构建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也尤其重要。”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打造一个更加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教育,职业教育当然也要更加以人为本;如果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在公共教育中负起更大的责任,就要在资助贫困学生中负起更大的责任;如果我们要创新教育制度,那么职业教育也要不创新。最后,如果需要树立新的质量观,我们职业教育的质量更是我们的生命线。”张力表示。
价值观: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就曾表示,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温家宝总理去年也提出,只有人人接受教育,才能体现社会公平。这表明,只有全面地认识职业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两个方面的价值,并始终以人为本才能正确评价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正确对待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教育第一价值得到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杨金土从以下三个方面向《中关村》具体阐述了这个问题。
第一,关注人人,这是以人为本的认识基点。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用教育的方法使人的生活具有乐趣,因为职业教育给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类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整个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单一的类型教育做不到这一点。
第二,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础。我国政府多次声明,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如果教育无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不关心就业势必远离群众、远离实践。实践证明,职业教育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密切而且直接,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就业,有助于消除贫困,因此,各国的政治家都高度评价职业教育对改善国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一类的教育都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直接联系,需通过各级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努力,才能从总体上满足人和社会的各种需求。所以,连最发达的国家也并不是仅仅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来解决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根据美国200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在100个25岁以上的居民当中有80个人完成了高中学业,有20个人辍学;80个完成了高中学业的人当中只有51个人进入了2年制或4年制的高等教育,29个人没有进入;在51个进入高等教育的人当中有30个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副学士以上的学位,有21个没有完成学业。
2002年,德国18岁到19岁同龄人的学历分布显示,15%的人没有获得任何证书,15%完成了全日制的职业学校的学业,9%的人在双院制的职业教育学校毕业后直接就业,5%的人是双院制之后,又上了大学,只有16%的人通过上中学后直接上大学,加起来18岁到19岁的同龄人当中,只有21%的人上了大学。
第三,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关注心灵的净化和觉醒,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目标。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能谋生教育,与心灵无关,这是莫大的误解,实践证明,忽视心灵觉醒的单纯技术技能教育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离开精神陶冶的艺术培训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职业教育。
杨金土说,被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是当前阻碍职教发展的因素,影响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师资和经费。“但是当前我认为,阻碍职教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被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创造了条件,但是现行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过分扩大,并且往往只以一种标准分数为依,用这样的方式来衡量所有的人,从而使教育过程演化成为应试能力竞争,并主导我们相当部分的教育活动,制造了大批学业失败者。”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被异化为等级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流变为选拔和淘汰者的归类,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被否定,往往之承认考试状元,教育失败几乎天天惩罚学业失败,大量认为学业失败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习,它的发展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也为认为是理所当然,被扭曲的人才观主要表现在尊重不够,反映在政策上的问题是就待遇过低,这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原因。
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2004年全市职工平均的年薪是2.8万多元,但是,全市技师的平均年薪只有2.6万多元,全市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只有2.2万多元,由此可见,要使被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得到纠正,不是教育系统本身能够完全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教育系统是应该也可以有所作为的。”杨金土认为,在教育系统当中,一方面需要大力推进教育观念和体制的综合改革,按照中国共产党16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要让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并以人文价值观指导教。
杨金土说,职业教育也并不是一定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相信人人有才,这是职教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中央提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说的是人人有成才的潜力,职业教育者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状况要及时发现并珍惜他们的潜能,相信这些潜能可以被开发,否则,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有爱心和信心,就有可能把参差不齐的状况看作是一种无奈接受的现实。
第二,要引导人人成人,这应该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使命。这里所说的成人是成为社会人,社会人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的道理,社会人的基本品质是全面而又不乏个性。
第三,助人人成才,这是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承诺。杨金土认为,帮助人人成才首先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质量标准多样;第二,教学过程要灵活,有弹性;第三学习选择要自主。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考察和对待职业教育的价值,就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职业教育,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更有效地办好职业教育。
趋势:在转型中快速发展
在采访中《中关村》了解到,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出现两大趋势,第一大趋势是规模快速发展,中等职教招生人数将从2004年的566万增加到2010年的800万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人数也将进一步增加,这是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务院常委会专门确定的一个目标。
此外,中国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趋势,由传统的模式向国家主导下市场调节模式转变,也就是政府调控下的转变。而美国、英国都不是采用中等职业的模式,是市场调节,以企业和社会培训,杨金土介绍的德国双院制模式,是一半由企业承担,一半由学校承担的模式。
而中国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以职业为主要载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所以中国目前正在出现一种改革的趋势,就是说,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由传统的经验式模式向国家主导下的市场调节的模式转变,就是政府调控下就业导向的模式转变。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马树超认为,我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要重点解决工业化发展对教育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的矛盾,同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又不能满足大量的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普通高中的矛盾,我们目前比较多地强调的是我国教育面临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马树超说,我们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个是要根据我们的发展需要,职业院校要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对象,第二,要继续积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市场机制,继续搞市场配制的机制,来加快教材的改革,第三,要引进专业设置框架、课程和教材开发机制,第四,形成有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特点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