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知识案例 > 正文
 

完美之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4:08 21世纪经济报道

  Patrick Ducasse

  Michael Silverstein

  本文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追求完美的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完美之人。事实上,我们的“英雄”性格内向——他不善言辞,拙于应酬,远不是社交名流。而他就是被
人们奉为史上最伟大的高尔夫球手的本·哈根。

  我们来关注一下哈根一生中的不凡之处:

  他刚毅坚定,毫不动摇;

  他洞悉获取成功的关键要素;

  他勤于练习,并因此自信;

  他在关键时刻敢于创新。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场中,我们认为这些特质正是赢家之所以区别于输家的关键。特别是零售业厂商和消费品生产厂商,一旦具备了哈根的这种招牌式决心,就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在生产上更具创新,并创造更多的价值。

  绝非天才

  本·哈根1912年出生于德克萨斯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几年之后便自杀了。为了支撑起整个家庭,哈根先是当过报童,后来做了球童。然而,正是这段球童的经历使他走出了贫困。十几岁时,他便在沃斯堡的一家乡村俱乐部打工,这个俱乐部的选手中就有后来成为两届名人赛和PGA巡回赛冠军的拜伦·尼尔森。

  25岁时,哈根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选手,当时正值美国大萧条期间。由于对曲线击球掌握不佳,加上在冠军赛的最后一轮缺乏一锤定音的魄力,哈根职业生涯的开端可谓黯淡无光。但是,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用了比任何人都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比赛的每个部分,集中学习球的飞行线路、控制手法和击球策略。

  具备了精湛的球技、刻苦的训练,以及对成功要素清晰的洞察力,本·哈根终于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优秀球手。而且,他的心理素质极佳,即使在冠军争夺战中喧杂繁闹的环境里,他也可以从容不迫地调整心态,轻松迎战。1940年至1959年间,哈根荣膺68个冠军头衔在292项职业赛事中,哈根有241项位列前十。他是竞争者眼中可怕的对手,他是观众心中完美的球手。他训练刻苦、对成功充满信心,还有着一身出神入化的球技。

  哈根还有一个特点广为人知:在每一场比赛第一杆开球时,他都要花上比其他对手长得多的时间。哈根说,他那时是在脑海中勾勒整场比赛:每一次挥杆都完美而精准,每一次击球都是为进洞的小鸟球而设计。

  哈根不是泰戈·伍兹。在职业生涯初期,因为巡回赛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旅行开支,哈根退出过好几次比赛。当拿到平生第一个冠军头衔时,他已经年届三十。正当他的职业生涯出现转机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哈根因而在美国空军服役两年。1950年重返赛场时,他的球技已达个人巅峰,但一次与长途汽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却险些要了他的命。他的复出之路困难而充满艰辛。就在这场恐怖车祸刚刚发生之后——当所有人都认定他会因事故而卧床不起,无法参赛时——哈根赢得了名人赛、美国公开赛,甚至还有英国公开赛的冠军。

  哈根的训练习惯非常特别。《与哈根先生在一起的下午》一书的作者乔迪·瓦斯茨在十几岁时做过哈根的球童。据他回忆说,哈根可以将球从275码开外直接击入他的球袋之中。对哈根而言,训练就是艺术。他的每一次击球都几近完美,带着哈根式的果断和流畅。用瓦斯茨的话来说,哈根“追求卓越,渴望胜利,训练刻苦,精益求精,球技高超,有王者风范,分析力强,注重细节,已达到了力量与技巧的完美平衡”。

  熟能生巧

  每当高尔夫球手向哈根求教进步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击球一万次。”哈根痴迷于追求球技的完美,他常说,高尔夫的秘诀在于球场上的练习。他认为,只要能打出四轮完美击球,他就能赢得任何比赛的冠军。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赛前练习上,哈根总是避免打出坏球,他把整个击球动作分解为不同的部分,不断修正每个技术环节,以平缓的角度每分钟击出三个球,事实上,对于比赛中的每种击球情况,他都进行过上千次的练习,再加上他的赛前练习技巧,大大降低了击出坏球的概率。即便在今天的高尔夫职业球手看来,哈根当年的击球仍然是“机械式的完美”。

  成功来自于自律的训练和对各种情况的系统准备。这条经验对于我们的2005之路颇具启示,也应该被应用于我们的组织机构之中。有多少家消费品生产企业能实现主要生产流程的“机械式完美”?又有多少家零售厂商的新产品推广计划能做到无懈可击?

  身高五英尺八英寸,体重仅135磅,哈根的身体条件并不占优。但即便在20世纪50年代的高尔夫器械条件限制下,哈根也能够将球击出320码远。这一成绩就算和今天的顶尖球手相比,也相差甚微。哈根的长杆成绩令人瞠目结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杆就是他在马里昂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的美国公开赛上,在第72洞一击将球打上果岭。哈根从而第三次获得该项赛事的冠军。在当年因车祸而行走困难步履维艰之时,哈根也能将球击出190码远,落点距洞口不到40英尺。他以标准杆的成绩将比赛拖入延长赛,而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哈根唯一一次参加英国公开赛就获得了冠军。当时的比赛在苏格兰卡诺斯蒂球场举行,567码的第六洞是出了名的难打。选手们在这一洞通常要三杆将球击上果岭。哈根的击球则极为大胆。他的第一杆就使球从球场边界护栏和沙坑之间的狭窄缺口间穿过,停在球道的左端。接下来,他在第二杆就用木杆切球,将球击上了果岭。那一缺口也从而得名为“哈根之道”。毫无疑问,哈根是一位伟大的一流球手。他1957年出版的《高尔夫球现代基础》一书至今还位于高尔夫畅销指导教材之列。

  退役之后,哈根在沃斯堡开了一间公司,致力于为优秀球手制造高尔夫球杆。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最终被AMF集团收购。哈根具有独到的投资眼光和谨慎的理财态度。虽然家境贫寒,在20年的高尔夫职业生涯中总收入不足40万美元,但在他过世之时,总资产已高达3000万美元。他是个精明的投资者和谨慎的储蓄者,但他的一身球艺也从未荒废过。在1997年,也就是过世前一年,哈根在家中的球道上打了三杆。第一杆落点离着陆区仅1码远,第二杆落点离洞口仅18英寸,第三杆击球进洞。对他而言,高尔夫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哈根的一生是不断训练的一生,是勇迎挑战的一生,是追求成功的一生。他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教给我们该如何在挑战中塑造辉煌。

  哈根启示

  如果哈根今日仍然健在的话,他对我们的建议将会是:

  一、如果你的所学没有超过同领域的其他对手,就不要满足。

  二、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要了如指掌, 但记住,成功的秘诀在于创新。

  三、不断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控制你的每一步行动,不断向目标靠近。

  四、不断练习,以求进步。

  五、具备创新的必需要素:全面准备、坚定自信、充分了解。

  六、将整个过程分解为不同的环节,用批判的眼光加以分析,追求具体的、确实的结果。

  七、不要指望靠模仿别人能获得成功,用自己的方式去参与竞争。

  马丁·戴维斯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小集子:《哈根的秘密》。在书中,哈根的秘密——那种不可思议的创造力、表现力、持续力和集中力——被概括成为他在击球时的非凡专注力,这种专注力可以令他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准确无误地击出冠军之球。同样,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秘密”。抛开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锐意创新,鼓励他人提出不同见解并从中学习。不停地问自己:行动的动机是什么?行动的内容是什么?行动的地点是什么?行动的时间是什么?

  告别2004的多事之秋,我们该考虑一下能从哈根的故事中学到些什么,从而在下一个五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应如何提高胜率,不断进步?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行业领袖?我们该怎样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我们的企业需怎样创新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哪些因素是成功所必需的?我们在专业性、技能型、知识性、前瞻性上还有哪些不足?我们该如何在今天做出改进以换取明天的更大成功?

  我们坚信,对完美的追求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永无止境。

  (Patrick Ducasse系波士顿咨询公司巴黎办公室高级副总裁兼董事,Michael Silverstein系波士顿咨询公司芝加哥办公室高级副总裁兼董事)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