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知识案例 > 正文
 

降低成本的并购:小的就是美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5:3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年,回暖的股市似乎预示着全球经济的好转。到去年11月,全球并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7万亿美元,而2003年全年的并购额不过1.3万亿美元。一度沉寂的大宗并购,又有了复苏的迹象。宝洁以570亿美元收购吉列公司,成就更巨型的日化寡头;SBC回购母体AT&T,因此付出的代价是160亿美元;甲骨文与仁科总额106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为双方长达18个月的纠纷划上句号……

  2005年新年伊始,在宝洁刚刚从美国反垄断机构手中拿到过路的“通行证”、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继续表达他们对这宗“超级并购”的乐观态度之际,卡莉的“下课”,让已经成为历史的190亿美元的惠普和康柏的世纪收购案,再一次被人们从档案室中抄出,用以“察古鉴今”之用。

  六年一梦,卡莉走了。尽管个中缘由众说纷纭,但一个事实是:她的离开,与惠普和康柏的那场世纪并购没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因果逻辑。同样是并购,2005年的宝洁收购吉列却普遍被看好,至少目前来自华尔街的正面评价多于负面批判。

  宏大风险

  激情过后,冷静和理智渐渐浮出水面。纵观上述这些国际大宗并购案,其主要动机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强强合并,形成行业垄断势力;二、通过收购,实现行业格局重新洗牌的目的。动机是战略目标,并购是战术。战术中任何一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为战略的最终落空埋下隐患。

  不论是宝洁还是惠普,收购的动机相差无几。然而就收购对象而言,宝洁显然是一个更聪明的买家。“打造PC帝国”的信念驱使卡莉选择了康柏,资料表明:她当时看重的是康柏的PC市场份额以及其提供整体IT服务方案的能力。然而当时市场环境已经表明PC业再也不是一个上升发展的行业,被收购的康柏体现不出该有的价值。同样作为被收购者,由于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市场还在以每年双位数的速度扩张着,而男士美容护肤市场仍是一个善待开发的新市场。因此吉列所拥有的男士美容护肤产品线,无疑成了“黄金嫁妆”。

  在选择合适的收购对象后,“埋单”过程成为并购程序的第二个高风险点。大宗并购涉及巨额资金流动,尽管多数大宗并购多采取现金、股票、债券和期权多组合的支付方式,仍难逃“信用危机”的一劫。在宝洁并购吉列被正式敲定后,华尔街对宝洁信用评估的标准普尔指数呈现降幅。大宗并购行为往往伴随着大宗债务的转移,一旦收购方对此消化不良,极可能的结果将是:收购方也随之陷入经营危机。这也正是,为何通用宁可支付19.9亿美金,也不想接手菲亚特这家意大利的工业巨头,因为其背后债台高筑。真正成功的并购背后除了需要一个优秀的CEO,还少不了一位精明的CFO。

  四大难题

  如果说并购期是掩上的“潘多拉魔盒”,给人的是无限制的遐想;那么整合期则是“魔合”开启的过程。如果收购方无法在这个阶段妥善处理几个重点问题,那么矛盾则可能像“多米洛骨牌”一般接连地被激化。然而结合案例梳理,组织架构重组、双方品牌融合、客户资源保持和公司文化重塑可以被视为整合期难题的“四大金钢”。组织架构是“四大金钢”中最硬性的一个,它的调整与并购动机密切相关。卡莉在职初期,目标是“PC的惠普”,因而组织架构也围绕于:企业系统集团、专业及服务支持集团、打印及成像集团和信息产品集团。然而利润贡献率的现实给了卡莉沉重的一击,ESG和PSG集团的低利润没有改善的起色,反而是IPG的高利润受到牵连。这也促生了卡莉“四+二╞二”的组织再造。宝洁和联想尽管尚未传出组织架构的新闻,但整合双方部分重合的业务,组织架构的调整应该是情理中的变化。

  虽身为“软性文化”,品牌管理的重要性却不可轻视,尤其在大宗并购中,因为大宗并购涉及到的各方往往都是有一定历史的著名品牌,如何确定新的品牌策略,直接关系到收购是否贬值。当时卡莉极力提倡的合并议案,曾一度招骂正是因为并购后 “康柏”这一与“惠普”同样杰出的品牌,将就此陨落。避免同类竞争或许是卡莉的理由,但这样的消灭也极大程度上抵消了并购的积极意义。同时并购后的惠普,采用的是单一品牌战略,依然是孤身作战,一败俱败,一荣俱荣。行业的不同性质,让宝洁得以在并购中发挥多品牌战略优势。多品牌运作的优势是分化风险,缺点是概念模糊。如何在两点中寻找平衡,大宗并购的品牌管理似乎有点“进退维谷”。

  客户资源维护和公司文化重塑虽常被人分开谈论,却是互相影响的。沃顿商学院著名的人力资源学教授Peter Cappelli指出:并购会导致公司“社会资本”流失。而所谓“社会资本”是指:公司的员工所具备的人际网络,这些人际网络整合在一起就形成公司的“社会资本”。并购以及常随之而来的裁员及职位转移打破了这种格局的稳定,于是有经济社会学家惊呼,“这才是并购企业整合困难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也有着相同的宿命,旧文化被破坏,新文化难形成,文化再造运动常常不伦不类。

  避“大”就“小”

  相对这些大并购的风险,微软选择了一种聪明的方式。它专门成立了一个“猎头小组”,收购那些与微软业务相关,技术卓越却缺少资金的萌芽期企业。它避免了政治成本、资金成本和文化成本,同时扼杀了“摇篮中的对手”,用那句“The small the best”形容微软的并购或许是最恰当的。

  和微软选择相同做法的还有思科。2004年思科完成的收购有11起,它有重新找回了收购的感觉。与以前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去年思科的每一笔收购都不超过2亿美元。

  公司首席执行长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上周召开的思科系统年度分析师会议上重申,他不喜欢和那些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公司谈判收购交易,它们和思科区别太大。相反,思科正在寻找规模不大的技术公司,来弥补思科系列产品或专业技能上的不足。

  或许那些进行着“宏大并购”的公司,是时候考虑一下更聪明的做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并购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