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周春生:用武之地就在中国经济大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 16:55 新浪财经

  

周春生:用武之地就在中国经济大舞台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博士(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用武之地,就在中国经济大舞台

  ——访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博士

  文/朱晓超

  教授简介

  周春生教授先后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普林斯顿大学优秀博士生荣誉奖学金(HonorificFellowship)。现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此外,他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二、三届上市委员会委员。加盟长江之前,周春生教授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金融学教授,系光华管理学院“最受EMBA学员爱戴和欢迎的老师”之一。

  周春生教授在金融投资、证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工具分析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主要论述有时滞与投资,信用风险评估,不对称信息与金融市场,收购兼并等。他提出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网络股定价及公司分拆的实证模型,行为金融学理论已引起国际学术界及金融行业的广泛关注。其中,有关信用风险的论著已被美国及欧洲多家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列为风险管理培训的必读教材。周春生教授对国内外公司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运作及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颇为熟悉,并拥有丰富的教学与咨询经验,曾应邀多次在美国知名金融和学术机构发表演讲。

  如果列举一些近年来在媒体上颇为活跃的经济学人,他的名字就频频见诸于报端;如果在搜索引擎键入这位学者的名字,不到半秒钟的时间,就会有2万余条相关新闻跃入眼前;如果要问他供职的哪份工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那家著名机构的名称,也许就是答案。他,就是曾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担任经济学家、中国证监会担任规划委员会委员、现任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的周春生。

  中国经济发展愈发受到公众瞩目,金融类新闻事件也不断增多。因为研究方向与国内经济热点切合度高,一向对待媒体态度友好、点评到位的周春生,自然也格外受到记者们的“眷顾”。正因如此,几年来,这位“海归博士”的名字也常以专家学者的身份,与公众关注的财经类新闻事件相伴出现。就在《长江》专访周春生时,恰逢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因为“想听听周老师的见解”,不时就会被媒体记者电话采访的要求所打断。然而,与周春生相关的“新闻”虽然很多,可关于他自学成材,最终成为一名教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和周春升聊天,他那明晰的逻辑和稳静的心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熟知他的人曾说,“这个人的智力和精力都同样旺盛,学习东西飞快”。而这也让从小在农村长大,并走上当时“初中—中专—就业”传统道路的周春生有了人生转折的契机。因为就读中专时富裕的精力无处打发,周春生一头扎进了数字世界里,并随之迎来了人生的新拐点。周春生认为,正因“那几次重大的人生转折”,让自己不仅拥有了年少时憧憬的大学生活和海外游学经历,更让他的职业梦想最终得以实现。

  一跃农门入学府

  朋友在介绍周春生时,常用敬佩的口气说:“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神童!”这句话不无道理。在上世纪80年代,乡下的孩子若想早点跨出“农”门,既能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城镇户口的话,上中专技校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出生于江苏南京郊县的农家子弟周春生,因为家庭拮据,和许多人一样,初中毕业时,就在父母的劝说下进入了常州无线电学校计算机专业就读。在当时的特定时期,即便像周春生这样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一所中专也不足为奇。这个选择,就是为了早日“挣”到一个城市户口。那时,横在他和教授头衔、经济学家之间的距离几乎超出想象。可谁也不曾料到,就是这一看似不可逾越的现实差距,在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却被勤奋聪明的周春生填补上了。

  进入中专就读后,周春生发现,中专课程的学习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因此,入学后不久,周春生就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及大学数学系的课程。一次,他在图书馆发现了一份报考数学系研究生的试题。已经自学了高中和大学部分课程的他好奇地做了一遍,成绩居然还不错,这让周春生突然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随后,在中专就读的几年时间里,他暗自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常人不会奢望的目标——考上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

  接着,聪明好学的周春生又开始尝试写一些数学方面的小论文,分别邮寄给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些教授,并引起了这些专家的注意。后来,也正是有了他们的举荐,1985年,年仅19岁的周春生终于有机会直接从中专考入了北大的研究生。而这个“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也成为周春生家乡的一段佳话。

  周春生无疑有过人的天赋,但至今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当年读中专时的几次特别经历。一次,他和一个同伴从南京乡下到上海买书,因为“书包大而钱包小”,只好在火车站附近的街头溜达了一夜。而在一个冬夜里,因为思考问题,半夜兴奋的周春生从床上爬将起来,由于没有手表,不知今夕何夕,只是觉得天差不多快亮了,就从宿舍跑到教室就读书求证。问题弄明白后,黎明却迟迟不来,这才猛然发觉天色还早。因出门时一不留神把门锁上了,半夜三更又不好意思叫醒舍友,周春生只好等到别的宿舍有人开门上厕所时,才钻进去和其他同学挤了一夜。

  在解释自己当初选择数学自学的原因时,周春生质朴地说:“因为学数学不需要太多花费,有一支笔、几张纸和一个脑袋就行了。同时学习电脑也需要很多数学知识,而像离散数学等课程在中专一般都是不开的。”

  走进神秘美联储

  在周春生求学的道路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他聪慧过人、触类旁通的一面,审时度势为自己规划发展方向,更是让人钦佩。在北大读书期间,学数学出身的周春生就喜欢上了经济学和金融学。1988年,在研究生即将毕业时,他综合考虑和分析了个人能力及社会形势发展,并决定就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

  “我觉得个人发展和企业战略转型一样,需要及时调整方向。当时选定就读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又一次大转折”。周春生回忆说。当时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还比较闭塞,“国际金融”更多意义上是概念化的词汇。然而,周春生当时意识到,中国经济学需要更新与发展,而中国与国外同行在学术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在博士毕业后,随着国内正掀起的一阵出国热,周春生也决定踏上海外求学之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次登陆大洋彼岸,对周春生而言,不仅有机会亲自感受并学习西方经济的发展经验,尤为重要的是,他未来的学术之窗也正为他悄然打开。

  从一名国内金融学博士生,随后又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招到门下,师从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约翰·坎贝尔(JOHNCAMPBELL),周春生仅用了三年时间便完成了金融经济学博士的学业,并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优秀博士生荣誉奖学金(HaroldDodds奖),成为当年为数不多且最为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之一。

  1995年4月,刚刚踏出普林斯顿大学校门的周春生,幸运地踏进了就连美国人都难踏入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就职,并被聘为新成立的交易风险分析与管理部门的长期经济学家(permanenteconomist),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决策咨询与研究。

  据悉,美联储每年都会派出一些经济学家到哈佛、普林斯顿、伯克利、麻省理工等一流学府物色人选,然后发出公开海报邀请侯选者进行面试。它所招募的经济学家要求有非常好的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功底和书面表达能力,并且至少是名校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毕业生。作为一家扮演着美国“中央银行”角色的知名金融机构,美联储对外国职员的要求就更高一些。除了要求潜在人选非常优秀外,更重要的是,美联储自身确实需要这类专长和水准的人,而这个人是在美国公民中无法找到的。因此,在美联储供职的外国人并不多,这也就不难想见了。“我在那里就职的时候,长期经济学家中没有绿卡也不是美国公民的中国人,就只有我一个。”周春生介绍说。

  据悉,一个美联储经济学家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针对美联储的相关课题提出报告;还有一部分是美联储交派的课题,比如某位理事需要智囊们就某个特定问题提供专门意见,相关的人员就会停下其他的工作,按照他的要求把报告拿出来。

  事实上,在美联储的工作让周春生感到很愉快。因为除了交办的一些研究项目外,作为经济学家,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选择自己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这种宽松的气氛也有利于经济学家做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这对树立美联储的权威形象也有好处,使得美国其他经济学家和公众相信:美联储是真正有水平的,值得信赖。”周春生说。

  因为美联储对全球财经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在无形中也大大增强了它的神秘色彩。不过,在周春生看来,美联储并不神秘。作为一个经济管理部门,它只是在对数据的客观科学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决策而已。“人们之所以觉得它神秘,可能是因为决策的过程并不对外公开,再加上美联储对全球经济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使得大家对它有种敬畏感罢了。”“当然,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就能够对经济运作有一种具体的质感和良好的把握,这种感觉的确很好。”周春生不由兴奋地说道。

  他认为,在很大程度上,美联储的决策遵循的是一个科学化的程序,因为美联储决策的依据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其核心是了解目前有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再相机对利率进行调整。“因为格林斯潘(美联储前主席)要作决策,依据的是相关部门报上去的材料,所以我们也给理事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副主席和主席提供相应的分析和资料。”周春生介绍说,“按照美国的制度,我们经常给他们作一些简单的报告。比如墨西哥出现问题后,格林斯潘就要尽快弄清楚:墨西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危机会持续多长,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这些都会有人马上去做研究,并很快提出报告。”

  最向往的职业

  周春生说,做教授一直是他心有向往的职业。因为从事这个职业,除了思想不受拘泥、时间较为自由外,尤其可以一直保持个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1997年9月,这一梦想得以实现。在离开大学校园几年后,周春生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商学院,主要教授企业财务、衍生工具和金融投资等课程,期间,在美国主流金融与经济学杂志还发表了多篇论文。2000年7月,他受聘担任了香港大学商学院担任金融专业的兼职教授。

  也正是从新世纪伊始,周春生在香港大学授课期间,每逢周末便利用休息时间回到内地,并有了与在大陆金融部门任职的大学同学进行接触的机会。也正是这段频繁往返于内地的机会,让错过了见证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期的周春生,亲身感受到了大陆经济的蓬勃之势。“我出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建立股市,可再回国的时候,中国金融市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周春生感慨地说道。

  受到国内经济和良好经济势头的感召,此时,周春生意识到,回到内地工作已是大势所趋。恰在此时,中国证监会向周春生发出了邀请,聘请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2001年,在周春生进入证监会工作时,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重大的改革问题,“我的使命是为中国证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建议和意见”。因为拥有多年海外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的监管经验有着切身的了解,“感觉自己所学有了用武之地”。在证监会任职期间,周春生参与了许多重大金融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并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议。

  作为当年美国金融学界最早回国的华人教授之一,如今却已成为一名活跃于国内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回国时,周围朋友对我的举动大都感到好奇,也有人持观望态度。但我认为,内地的经济舞台越来越大了,华人教授们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周春生表示。

  谈到如今选择长江商学院任教,周春生告诉《长江》,成立之初,这所商学院就已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长江俨然已成为一所引人注目的新型商学院。通过自己几年的观察,长江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举足轻重,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商业教育的奇迹,因此,它非常具有吸引力。

  此外,周春生也透露,他与担任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的曹辉宁博士和梅建平博士也已相识多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些优秀华人教授的加盟也深深触动了我”。周春生表示,长江教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始终独一无二,和企业创新一样,“她是一所尝试教育创新精神的商学院,有着美好的未来”。在今年年初正式加盟长江后,周春生已经参加了学院举办的一些活动,他发现,长江不仅拥有一批海外知名华人教授,而且这里也有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员工团队。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学到了很多思考问题的方法,也看到了美国人的职业操守,这些对我今后看问题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谈到在美近十年的收获时,周春生说。他认为,凭借海外教育工作背景以及对发达国家的深刻了解,不仅让自己可以从事国际性研究,而且当下身处国内经济大潮中,更可亲身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话题,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在长江全球视野的办学理念下,通过自己的声音,也是让国内外学术界和经济界更多了解长江的一个途径。

  “我认为优秀人才的基本特性就是适应性。”对于记者提出的多年来职业转换,其心态是如何调整时,周春生如是总结道。也许,当您某天在长江商学院聆听公司金融、资本运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课程时,周春生人生故事的所闻所感,就会闪跃在其中的某段章节中。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