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主义者的生意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23:34 财富时报 | |||||||||
文/孙志豪 在纷繁的市场中,“机会主义”者活跃的身影闪现在各种名目的商业实践中,他们讲究的是积小胜为大胜,更注重捕捉现代商业市场中的原生态商机,财富的实现因此变得现实而具触摸性。
近日,笔者和3位颇具经营心计的“机会主义”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接触,剥开蒙在“机会”上的玄虚面纱后,可以看到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佐证,商业市场中所谓的“遍地是黄金”并不虚言。 打一次“飞的”赚回40万元 主人公:吴德隆 从事行当:空调保养维修 机会发现:从发现线索到从经销商手中引进设备、原料,到最后直接从生产商那里采购原料、设备,发现机会,捕捉机会,从机会中再挖掘机会,在独占市场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运作成本。 借“春兰” 掘得第一桶金 1993年某机械厂精简员工,吴德隆从生产组长的“位子”上退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各种现代家用电器进入家庭的高峰期,伴随其后的会是家电安装、维修、保养的高峰。意识到这一点的吴德隆决定自己当老板。 很快他将自己在机械维修方面的专长转移到家电维修行业上来,在市区东北角找到了一间20平方米的铺子,找了几个帮工专营空调设备的安装、维修。他还动足脑筋和当时市面上最风行的空调品牌“春兰”的市场影响力,吴德隆掘得了第一桶金。以后他又揽下了多个家电品牌的业务,如今,年营业额已上千万元,上海东北区的家电保养维修业务基本被其揽下麾下。 注重细节 节省成本 吴德隆几乎没有漏过业内任何一个赚钱机会,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这一次。 2002年某天,吴德隆在一张报纸的夹缝广告中看到一则信息:深圳一家企业提供最新的空调清洗专业设备和原料,使用时将专门的清洗液喷洒在空调的叶板上,数分钟后,所有的污垢都会从空调深处冒出来,保养人员只要用布将污垢擦抹掉就可。该方式不仅可免拆空调,还可将空调内部无法清除的污垢也清除干净,有意者只要花3600元,就可学到专门的使用技术。 原本就做空调清洗业务的吴德隆一看动了心,赶紧订了机票直飞深圳,到了公司付了“学费”,对方一演示,吴德隆马上就明白其中的原理。但由于不知原料用什么配方,吴德隆只得向对方下了原料的订单。一回上海,吴德隆马上对客户推行了这项新服务,市场独家,价格自己定,90元保养一次,生意还是好得来不及做。 但原料控制在上家手中还是让吴德隆心里不踏实。他知道兴深圳这家公司是家贸易公司,本身不生产原料,只要在原料的包装上找到生产厂家的信息就可从厂家直接进货,进一步降低成本。但对方显然也知道“信息”与利润的关系,每次发货过来,总是将包装袋上的标识撕得不留蛛丝马迹。但百密一疏,吴德隆终于还是从对方一次没有做“干净”的包装上发现了生产厂家的电话。一个电话过去,吴德隆空调清洗的成本降低了30%都不止。3年多来,光凭这个机会,吴德隆就做了40多万元的营业额。 “洋打工”的“装饰”效应 主人公:傅敏强 从事行当:日式餐馆 机会发现:做什么要像什么,专为化、特色化在今天已成为商铺成功运作的重要前提,用一个“洋打工”来充实一下自己并不太足的经营底气,性价比很高。 “拷贝”法,炮制日式餐馆 傅敏强的日式餐馆“清子居酒屋”紧邻淮海路,之前他曾在此做过服装买卖、中式餐饮,还将其出租给别人做过日本料理店。承租人经营日本料理店让傅敏强看出了一点名堂:小店常常客满,晚到者甚至还要排队等候。一时间,傅敏强也动了做日本料理店的念头。租期满了以后,他在收回店铺时向租赁者提出要保留全部设备和人员,但人家不答应。 然而,傅敏强还是执意要开一间日本料理店,不少朋友劝他:你不了解日本餐饮的风俗特色,盲目做风险很大。 傅敏强没有盲目地去“搏”,他想用“拷贝”的办法再造一个逼真的日式餐馆:边上就有几家专门面向日本客人的宾馆,请其中的大师傅来点拔一番算得上近水楼台;自己也去学几句日文,了解一点日本餐饮文化知识,不至于太“洋盘”……“拷贝”虽很认真,但做起来总还有些走样,很多客人已认同了“清子居酒屋”的菜点,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缺什么?傅敏强心和肚明,缺的是一种文化氛围,虽然环境布置得像那么回事,但自己和店员招呼客人的方式还是有点欠火候。 留学生,低成本的招牌 傅敏强想,如果用上几个了解日本文化的员工,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招聘启事贴上了店门口,引来一个正宗的日本女孩。人家是在上海留学,想利用学余时间出来打工。有日籍员工来为自己打工,“效果”肯定好,但费用开销也厉害,傅敏强要权衡一下,办法很快就想出来了,“我开她每小时40元的工资,但每天只让她做3小时,即晚上6点到9点,这个时段我生意最忙,正是用得着她的时候。”既充分利用了日籍员工的“广告效应”,又有效地控制了经营成本,傅敏强“精算”得可以。从那时起,傅敏强的生意就没有清淡过。 小玩具赚高科技的钱 主人公:马光其 从事行当:进口电焊设备调试 机会发现:在别人的高科技设备上添加上自己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就出来了,马光其知道如何轻松地赚取“缺陷”机会的钱。赚这样的钱需要智慧和技能。 免费服务业务 马光其学历并不高,不过文凭却有不少,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工厂,工作期间读了业余高中,以后20多年里,还先后拿下3张大专文凭。 马光其做的是电焊工作,学的是自动化管理、机械设计和企业管理,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1991年,他从厂里出来,做自己的事业。马光其生意做得蛮大,年产值数千万,而他全部的员工就十来个,大都还是做营销和管理的,操作工不过几个,利润的来源还多是靠外聘的高级专业人才,“遇到技术上的难题,请这些朋友来切蹉,解决了送上一笔劳务费,大家开心。”马光其这样说。 马光其这些年做的多是进口的设备业务,他的工作重点就是为订购产品的单位提供一系列的售后调试服务,直到产品完全适用。自己原是做电焊专业技术的,再加上后援团的鼎力相助,做这样的业务并不吃力,无意间倒还让他从中觅得了一个额外的生财机会。 “做产品调试原本是自己为产品所做的一项免费售后服务,如果将服务作为业务,是不是又会多一个赚钱的通道?” 玩具零件解难题 没多久还真有一家企业找来,原来这家企业进口了一台电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电焊切割头的“准星”总有些偏移,靠人工调整,时间长了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 活儿有点难缠,但马光其倒没太多担心,查设备应用软件、电子装置都没有什么缺陷,关键还是在于使用中工人找不到一个参照点,马光其请来了高级工程师,让他们在“点”上动些脑筋。到底是“专业人士”,没费多大劲就有了解决办法,在电焊头上加一个激光头,使用时激光线打射在材料上,操作工只要顺着线切割,哪里还有“越轨”的可能? 钱轻松地赚到了,但所花的成本却让人想不到的低。“你知道我在电焊头上接的激光头是什么东西吗?就是从小朋友玩的激光棒上拆下来的,几块钱一个。”马光其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