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长期致力于就业问题研究的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研究员在接受《光明日报》的采访时表示,《建议》的这一提法意义深远。
上一个五年,就业矛盾集中在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中国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而在未来五年,中国面临的就业矛盾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政府关注的焦点已经由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向城乡劳动者的统筹就业扩展。城镇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都将更加突出。
据介绍,未来五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500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每年将达800万到1000万人,城镇下岗职工还有400万人需要再就业。青年就业问题在未来五年将更加突出。
莫荣分析说,未来五年就业总量压力不会减小,结构性矛盾更为复杂。
首先,第三产业就业率偏低。目前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率为29%,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比例。而据他测算,第三产业的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1000个就业岗位,如果中国第三产业就业率能达到40%的比例,全国就可以增加1亿个就业岗位。
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大部分是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在发达国家,对于中小企业注册费很低,政府除提供贷款支持外,在企业开办前后还给它们提供创业培训和提高性培训。此外有规范的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得到政府采购的额度。而在中国,中小企业贷款很难,2000年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在630个中小企业中调查发现,所有企业都希望得到贷款,但真正得到银行贷款的只有1家。此外,注册费偏高。以上海为例,个体户注册需要2000元的成本。
此外,就业结构性矛盾还表现为技能人才短缺。目前一个高级技师可以同时挑四个工作岗位。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依靠的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附加值偏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得到的份额很少,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缺乏。(冯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