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级蓝领人才的极度匮乏,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障碍。但急需的高级蓝领谁来培养、怎样使用,他们的地位与待遇何时落实
辛 文
高级蓝领是指那些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
熟练掌握高技能的人才。在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领域里,面对新技术引进、新工艺探索、新产品研制、新设备调试、老设备的改造遇到的疑难课题,高级工程师们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普通蓝领又措手无策时,就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蓝领挺身而出,运用知识和技能攻关破难,使故障得以排除、设备得以改造、工艺得以创新、技术得以突破、产品得以升级、质量与效率得以提高。然而遗憾的是,这类人才在我国企业里稀少、匮乏,已成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一大瓶颈。
目前,高级蓝领重要性已普遍被社会认知,重视高级蓝领的培养、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等问题已多次被社会呼吁,但究竟谁来培养、怎样使用、地位与待遇谁给等问题却没有落到实处,让人觉得“高级蓝领重要”只是停在忽悠阶段。
培养、培训现况与实际需要不符
我国各类高等职业技能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担负着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级蓝领后备军的重担。但目前的情景是,在高校大量扩招,学士、硕士、博士日渐增多的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却长达几年的冷清。许多职业高校从教学内容到培养出的学生,由于不能与社会需求相挂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致使上了职业高校的学生,也大都是走先上中专后升本这条独木桥。
企业是锻炼和造就高级蓝领的基地,可目前,已有不少企业不愿承担或者放弃培训职能了。有战略眼光的国企领导,还能根据需要搞一些技能培训,评聘一些技师。但有相当一部分国企,借改制之际,以精简机构、降低成本为名,把原有的用于工人培训的机构和经费取消,不再开展技师评聘了。一些非国有的企业,则采取需要时在社会上寻找,不需要时就辞退的用人机制。这样就造成了我国的企业,有一流的产品设计、缺少一流的技术工人、操作不了一流设备、生产不出一流产品的尴尬局面。
工资、待遇和企业的实际重用脱节
笔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如今在国企,高级蓝领基本都能得到重用,但他们的经济待遇却普遍不尽人意。他们虽然被安排在技术部门工作,但其身份仍然是工人,根本难以享受高级知识分子的岗位工资和高奖金,同时也难像工人那样,按工时、定额、计件拿工资奖金。即便有了科技攻关成果,由于身份限制,也难像科技人员一样,拿到可观的奖励。
一名全国百名技术能手对笔者反映:他曾有6项全国首例技术成果,为企业设计制造了9台专用机床,搞出几百项革新、工装、卡具,累计为企业创造并节约资金1000万余元,企业哪个环节遇到难题,首先想到让他解决。但企业给他的惟一奖赏就是一连串的荣誉,直至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他的设计能力虽超过了许多高级工程师,但其收入却只有高级工程师的2/3,他说,多次想跳槽,却又惧怕头顶光环的压力。
高级技师呼吁:动点真格的吧
采访中发现,在许多企业,高级蓝领虽被重用却没改地位低下、待遇寒酸的现状,一些高级蓝领在贡献智慧、施展高超技能、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没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在荣誉背后,他们只能有话不能说,有苦往肚里咽。对此,他们中许多人说:翘首企盼有关部门能得知他们这一苦恼,如果真重视,就别总忽悠,拿点实际的、动点真格的给大家瞧瞧。
事实是:目前,除了极少数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为高级蓝领设立了首席职位、增添了与三总师并列的总操作师并落实了相应的工资、待遇等,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却依然处于“忽悠”阶段,这些,无疑使众多高级蓝领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司负责人指出: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高级蓝领的培养力度,力争在5年内培养百万技能型人才,逐步形成一系列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在企业大力推广首席工人职位的做法,建议企业也要在劳动型、技能型、智能型工人中拉开分配档次,让高级蓝领在企业和社会中香起来,得到应有的地位与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