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业发展 > 正文
 

收入:高级技师期待别太悬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1:1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夏晓凌

  当企业需要攻关解难时,他们是无人可替代的能手;当参赛需要夺名次时,他们是令人望尘莫及的业界精英;当需要培养生产后备军时,他们是让人钦佩的师傅。然而,同样是国企的高级技师,收入却似天壤之别  

  一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注视着对方,言词中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直率和坦诚,英俊的外表使人很容易跟一些影视明星联系起来,这就是记者初见李江时的印象。

  “他就是明星,在我们公司,他是经常上报纸、上电视的技术明星!外出参赛,他经常拿名次、扛大奖回来,为企业露了不少脸哦。”看到记者跟李江说话,围拢过来的李江的工友神采飞扬地向记者介绍。

  有着明星相的李江,因拥有高级技师的职称、一手钳工绝活而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小有名气,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亲和力的个性,又使他成为苯酚车间钳工班员工佩服的班长。听他的同伴说,他曾带领大伙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夺得了许多荣誉。

  在这个高级技师越来越吃香的年代,像李江这样风华正茂的人才,一定也像上海宝钢的高级技师杜利明一样,有着不薄的收入吧?记者这样想着,话也就冲口而出:“媒体多次披露,上海宝钢的高级技师多则年薪50万,少则月薪也有七八千,你怎么样?”

  “唔,我不行,恐怕我们公司里也没有一个这样的,差远了!”记者观察到,直率、坦诚的李江一触及收入这个话题,脸上灿烂的笑容似乎在收敛,话语也沉闷了一些。“听说你们企业还是很重视人才的,把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开发与管理作为企业的发展之本,不然,怎么会有一支技艺高超、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沉吟一会,李江回答记者说:“重视多是精神鼓励和支持,至于物质的就很少了。我们的主管领导也多次跟我们谈到这个问题,他们很想让我们的收入有大幅度的提高,以真正体现我们在企业的价值。可是苦于现有分配机制和政策的束缚,他们也很为难,目前也只能是这个现状了(每月比一般工人多几十元或者几百元)。”

  从与李江的交谈中记者得知,自从他有了名气后,尤其是近几年,许多企业都曾向他发出了高薪聘请,可是他却深深恋着这个让他成长起来的地方,恋着与他朝夕相伴的一班工友们。无论如何,他也舍不得这些。然而,面对与他人悬殊甚大的收入,他又心理难平衡,就在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下,他在继续为企业解生产难题、带领一班工友创争先进、代表企业去参赛夺旗。连他自己都无法知道,他会在这样的路上走多久。

  记者没有想到,在当今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师依然短缺、不少民企纷纷用高薪抢挖国企技工、上海广州等地高级技工的年薪仍在水涨船高的形势下,还会有这样一种不和谐的音符,而且这种不和谐在许多国企都存在。

  来自特大型钢铁企业攀钢的赵长生投书向记者叙述了他们企业28岁的技工陈波说的一番话:“我是电焊工,多次在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中夺得名次,在单位也算小有名气。不管是单位内部设备的维护检修,还是对外包工,只要别人干不了的活,就喊我去。这样一来,我不仅要干好自己分内的活,还要干别人干不了的活,而收入呢,除了骨干津贴比他们多几十元之外,其余的全是一个档次。这种事情,一次、两次还可以,时间长了,我心理就有些不平衡,试着给领导谈报酬,话才开头,领导便语重心长:‘年轻人,不要一门心思钻在钱眼里,要有理想有觉悟。’甚至给你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教你做人的道理。我凭技术挣钱竟搞得自己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似的。就因为我能干,所以,别人干活的时候我在干,别人不干的时候我还在干,为什么我就不能用我的劳动、我的技术体现我的价值?我希望企业能通过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改变这一现状,不仅为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同时也要让员工利润最大化,从多劳多得的收入中看到自身价值。”

  看到这番话,记者咀嚼出一名技术工人心中的苦涩:本来,按劳取酬理所当然,为何轮到我们技术工人了就那么羞于启齿、就那么理不直气不壮了呢?

  如今,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师的收入的确参差不齐,同样是工人技师,当企业生产需要攻关解难时,他们同样是一马当先、无人可替代的能手;当企业参赛需要夺名次时,他们同样是披挂上阵、令人望尘莫及的行业精英;当企业需要培养生产后备军时,他们同样是责无旁贷、让人钦佩的师傅。然而,他们的收入却有着如此大的差距!有的相差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如今这一新的分配不均,已成为企业新的矛盾滋生点,成为严重制约技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为自古至今,人们在利益分配上向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则生疑、生乱,记者心中有疑问:在高级技术工人于人才市场上日益受宠、一些民企纷纷打出高薪聘请的招牌去国企挖人的今天,为何诸多企业不能像上海宝钢一样,建立相应的利益激励机制,从分配方式上体现向李江、陈波这样有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倾斜的政策,让技工们感到学技术有奔头,懂技术有甜头呢?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