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省升中考试正在进行中,从学生的报名情况看,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普通高中招生热、中职招生冷的现象。记者采访广东省某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苦笑着说:这种冷热分明的场面,自己已经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记者采访一位孩子今年面临升学的家长,家长肯定地说:怎么样也要上高中读大学,中职不在考虑范围。
从现状来看,我们的中职毕业生,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用“炙手可热”去形容用人单
位的求才若渴一点也不夸张。我们经常在媒体上见到“技术工人大量缺乏、年薪数十万找不到一个优秀的高级技工”的报道。按说,现在一个好技工月薪都在数千元以上,尖端稀缺的甚至年薪在数十万元。相比较这两年大学毕业生的找工难现象,培养优秀技工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似乎成为“香饽饽”。但我们看到的现实依然是:大量的家长和学生不愿意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按照有关部门的数据,广东省目前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需求缺口超过200万人。其中,软件蓝领、数控加工、机械与焊接等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缺口最大。一方面不少大学生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却为找不到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头痛。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东经济的发展。缩小这些差距,意味着要在劳动力市场中“进补”专业技术人才,意味着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孵化器的中职教育亟待发展和创新。
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的中职教育存在着招生困难,生源差,有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投入过少,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
现在社会上对中职不看好,学生和家长也不愿意报读中专。根据广州市政协的调研表明:社会上对成才有片面认识,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他们眼中似乎上职校就没前途、没出息。另外有的企事业单位用人不切合实际,盲目重学历、讲文凭,一些技能型的工作也非要招大学生、研究生,造成了用人的“虚高”现象,无形中刺激了人们追求高学历的心态。
投入不足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中职学校的校长表示,在职业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相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仍处于次要和弱势位置。作为高中阶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存在明显不足。
职业教育基础差,建设和发展规模相对滞后。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职业高中大多由原来规模较小、办学有困难的“麻雀学校”改办而成。虽然中职教育成本低,可以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问题,但是在国家投入少的情况下,仅靠学费来作为教学经费。中职在硬件建设和校园建设投入日渐减少,没有资源扩招,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
管理体制不顺、办学机制不活也是造成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职业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职业高中由教育部门管理,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由行业部门管理。在教学管理上,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学业务及学籍管理等工作又分别由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负责,中等职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鉴定则由劳动部门负责。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造成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甚至出现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
发展孕育希望
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日益改善的办学环境,让人们对广东中职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广东近年不断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到2004年底止,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70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达到36.84万和90.70万人;2005年广东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扩大招生4万人,比上年增长10.8%。近3年来,中职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已连年超过95%,应届毕业生十分“抢手”。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表示,为推动中职教育大跨越,今年广东省将从四个方面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一是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二是校企合作模式,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定点式等培养方式,学校与企业挂钩实行定向培养培训,面向企业员工、青年农民开展各类学历教育和短期务工培训;三是学分银行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获取毕业证书;四是助学解困模式,实施“职教扶贫计划”,发动一批优质中职学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并推荐就业。
除了一系列政策实施保障外,广东省教育厅今年还将大力推动各中职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办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中、高职衔接的改革。广东正在加大力度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更顺畅、宽口径和紧缺专业有选择的对接。据悉,近年来广东中职毕业生有20%升入高职,录取率超过90%;其余约80%的毕业生选择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