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历认证大件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0:43 亚太经济时报 | ||||||||
业内人士称:完善人才测评机制才是当务之急 记者 萧 致 海归学成认证学历成为一大难事。近一段时间,咨询或要求进行学历学位认证的电话,已经达到留学服务中心开创以来的高潮。从2000年只有700多份申请,到2003年就达到630
申请人数成倍递增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40多万,其中已有十几万人陆续回国。国内留学归国人员日益增多,各国所颁发学历和证书也千差万别,信息不对称给“海归”的“身份认证”带来一定困难。以美国为例,大学需经过政府注册批准,认可却由社会专业机构来操作。这就意味着,美国政府认可的大学并不一定是正规大学。而英国大学是另一种风格,它履行政府与专业机构并行的认可制度。加上近几年来的一些假文凭事件,“海归学历信用”危机逐渐凸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凡是在国外学术机构获得学位的中国留学人员,必须得到中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认可,否则其学位不予承认。 “海归”们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自1992年该中心开办海外学历认证这项业务起到1997年,认证总数也不超过1000人。而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3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到中心进行学历学位认证。不仅已经回国的“海归”们关注学历认证,就连一些即将回国的留学生,也开始通过电话来询问有关认证事宜。还有一些外国大学主动要求认证,以增加其在中国国内的可信度。据介绍,目前来认证的留学生多来自英国、美国等,生命科学、医药、计算机等热门理工专业居多,年龄一般在22—30多岁,认证学历大都为硕士。 求职是申请认证主因 目前,许多人才服务公司和中介公司都在其业务中包括了对员工,特别是“海归”的资信调查。据在人才服务中心工作的刘先生介绍,由于许多归国留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有了学历认定的意识,不少人在持“洋学历”找工作、落户口、定职称或进行工资定级时,都会被要求出示经教育部认可的“洋学历”认证书。据悉,为了保证落户的“海归”货真价实,深圳和上海的政府部门联同用人单位设置了严格的资格审定制度。据深圳市引进外国智力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在引入每一个海外人才前,都要对其身份和学历做严格的审定。 “近几年获得境外文凭的途径增多了,境外文凭的种类、层次比较杂,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增加了自我保护意识。从去年1月份截止到今年10月份,中心已代理了800多份海外学历的认证,平均每年有1%不能通过认证。”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是目前广东省唯一一家可以代理省内留学生学历认证的机构,该中心出国部部长许向东告诉记者,认证以自愿为基础,目前申请学历认证的一般是因为求职所需。 许向东介绍,不能通过认证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是极少数人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国外大学文凭;有的是“洋文凭”上的大学虽然存在,但申请人根本就没有在该校上过学;更多的人是通过留学中介到国外某些大学学习或进修,但由于这些大学的学习途径决定其学习效果无法用论文、成绩单等形式加以科学评估。 测评机制亟待完善 据今年世界HR实验室一项调查报告显示,35%以上的“海归”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职业方向出错,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薪酬究竟应该是多少。在犹豫、徘徊中,有“海归”沦为了“海待”。随着“海归”的人数越来越多,完善留学归国人员测评机制则成为提高利用人才效率和节省用人单位成本的关键一环。 “仅仅对学历进行认证是不够的,通过认证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人才。当务之急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留学归国人员综合素质的测评机制。”有关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在选择留学归国人员时更加理性了,洋学历不再是体现价值的唯一砝码,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他们的实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较权威的、专门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致使用人单位在选择留学归国人员上存在盲目性。进行相关测评的机构自身应有足够条件和一定权威性,对“海归”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经历、职业取向、心理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