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新鹏 周凯
本报上海11月2日电
“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床上,旁边是一条狗。这时传来画外音:我们有一个孤独的工程师。”今天,前来出席“2004世界工程师大会”的美国工程院主席沃夫,用这样一则在美
播映的广告来描述目前美国工程师的现状。他说,在美国,只有4%到5%的学生选择读工程学,这个数字在整个学科的排名中,名列倒数第二。
工程师短缺正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提高。今天,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工程师大会”配套论坛上传来这样的声音。
当前在中国,工程师的质量问题比工程师短缺问题更紧迫。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今天在同一场合说,为提高中国工程师的质量,要扩大新一代工程师的知识基础。
他说,搞化工的人,不仅要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还要学点自动化、计算机和物理学方面的知识。现在大型钢厂都是电脑操作,只懂专业技术已经跟不上变化了。
这位在科技界广受尊重的专业人士用流利的英语说:“还得向他们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过去50年,所有工程师都以提高产量为使命。新世纪,我们要反对那些烟雾弥漫和高噪音的工业。
“如何吸引优秀的学生加入工程师行业,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情。”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布鲁斯爵士说。
韩国工程院院长李俊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受经济和社会影响,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已不如从前。现在,医生和律师可以得到比工程师更高的薪酬。
美国工程院主席沃夫认为,美国工程界的发展令人担忧。他说,1985年时,美国工程师处于巅峰状态,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共有6万名工程师。但现在,一半工程学博士不是美国人,他们有时为美国工作,有时又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作。
中国也同样面临新一代工程师短缺的问题。尽管中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名年轻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走出大学校门,但中国制造业的繁荣时期还不够长,尚未产生足够数量的高层次及经验丰富的新一代工程师。
“假如有几百名高水平的工程师突然从天而降,我们会把他们统统招聘进来。”一家外企公司的老板说。
法国工程院副院长吉诺说,过去5年,法国大学理工科的学生数量也在下降,但我们仍要求工程学院从足够数量的候选学生中挑选学生,以保证工程师的质量。
徐匡迪说:“我有一个想法,将来考工程学博士的学生,都让他们自己到社会上去找题目,有题目做的可以读,没题目做的,即使笔试过关也没用。这样的工程学博士,哪怕只有1/4或1/5,中国的工程教育质量也会有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