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专栏 > 正文

香港投行精英要看世界杯不要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6月11日 07:33  新浪财经微博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每周工作80-100小时的投行精英,也有时间看世界杯吗?调查显示,3/4的香港金融人士都将追看大部分比赛时间都在半夜的世界杯赛事。有些投行立下严禁赌球、严禁交易时间看球等“世界杯政策”,也有机构顺应民意允许在办公室收看赛事重播。金融精英们无心恋战下,港股的“世界杯魔咒”是否会应验呢?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14届世界杯中,仅有3次全球股市上涨,下跌的机会接近八成。本次巴西世界杯前,不少“机灵”的资金5月底已经部署退出。(路透社图片)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14届世界杯中,仅有3次全球股市上涨,下跌的机会接近八成。本次巴西世界杯前,不少“机灵”的资金5月底已经部署退出。(路透社图片)

  说起投行的金融精英们,许多人觉得他们脑子里面总在高速运转着几千万上亿的大交易,但其实他们也有无聊的时候。

  顶级投行高盛最近就做了件颇让人觉得“闲得无聊”的事情——他们投资研究部的量化经济学家们搭建了一堆模型,用此预测世界杯64场比赛的全部结果,并且就此撰写了一篇长达67页的报告,还煞有介事地用了两页的“专题”(或废话),来说明中国为什么在未来20年都打不进世界杯决赛。

  香港74%金融人士是球迷

  想必大多数在当天晚餐时间收到这份报告的朋友们,感觉都和笔者差不多——这帮高智商人士是不是吃太饱了……不过,这事其实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无聊,而且高盛、摩根大通这些大投行与章鱼哥、贝利爷等“神棍”抢饭吃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在大多数金融精英心里,几天后即将开锣的世界杯,恐怕真的比他们手中正在做的交易更重要!

  国际金融职业网络机构efinancial career近日的调查显示,尽管本届世界杯赛事的时间全部都在香港午夜及凌晨时段,但74%的本地金融业人士都表示要观看球赛。说起来一点也不奇怪,其实。在全球金融界中,球迷乃至骨灰级球迷的比例,比普罗大众中的比例可要高得多。拥有一份总是处在高压之下,竞争性又非常强的工作,看球赛当然是相当理想的纾解压力的方式。

  另一个人们不太会想到的原因,是香港的金融从业者许多都来自海外,或是有海外留学经历,世界杯成了许多人缅怀自己青春年华的黄金时间。摩根资产管理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许长泰就坦言,自己一直捧英格兰队,是因为自己少年时代在英国读书,虽然本次并不看好他们夺冠,但也希望“不要踢得太差。”BGC证券衍生品交易主管李敦成甚至放言,如果英格兰出局,自己肯定一整天都心情低落,也不会看其他队比赛。

  天天半夜追看世界杯困难吗?由于笔者所知的金融精英不少都是随时都可以入睡,每天总共只需要睡4小时的怪胎,这事说起来也不太难。某投行交易部门的中层就透露,世界杯期间自己会在晚饭后8、9点左右入睡,然后在半夜1、2点起来看球。有销售部门的基层员工则已经提早跟老板商量好,世界杯期间比平时晚一些上班,当然工作量还是会交足。

  对于部分睡眠时间跟正常人一样的金融人士,各色“世界杯请假攻略”也早已在业界流传,其中最绝的一份只需要请5个半天假期,就可以观看淘汰赛期间全部赛事。由于6、7月份是大多数金融机构的“淡季”,本来在这时放长假的人也比较多,为看球而请假看来可行性相当高。不过,目前暂时没有听说哪家投行真的有员工为看球集体放假的事儿。

  金融机构的“世界杯政策”

  所谓人心所向,即便顶着每周80到100小时工作量,也压不灭广大金融球迷的热情之火。不少投行和基金也未雨绸缪,对于“世界杯时间”的工作给出了专门的政策,常见的包括交易时段严禁看球,严禁在公司内下注赌球,在公司内休息时看球严禁发出声音打扰他人,同一项目的搭档必须轮流休假,确保有人留守岗位等等。

调查显示,3/4的香港金融人士都将追看大部分比赛时间都在半夜的世界杯赛事。有些机构立下严禁赌球、严禁交易时间看球等“世界杯政策”,也有投行顺应民意允许在办公室收看赛事重播。(路透社图片)  调查显示,3/4的香港金融人士都将追看大部分比赛时间都在半夜的世界杯赛事。有些机构立下严禁赌球、严禁交易时间看球等“世界杯政策”,也有投行顺应民意允许在办公室收看赛事重播。(路透社图片)

  除了这些规定之外,对于并不影响工作的球迷员工,大多数机构表示会予以通融,例如对非交易部门的迟到、早退等情况。位于中环遮打大厦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产管理的高层甚至公开宣布,办公室平日不断滚动财经新闻的大电视,在世界杯时期考虑在某些时段改播世界杯片段。

  本地大型保险公司康宏甚至“变压力为动力”拿出100万港元 ,奖励10名表现突出的员工,在7月初赴巴西旅游并观赏球赛。公司也计划在7月初凌晨在酒店“包场”请员工观看最后的重要赛事。也有公司将世界杯当做集体活动契机,租场举行“迷你世界杯”,选举员工中的“球王”等等。

  港股为何逃不开“世界杯魔咒”?

  想必不少人都听说过“世界杯魔咒”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世界杯比赛的两个月份中,股市易下不易上。有资料显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14届世界杯中,仅有3次全球股市上涨,下跌的机会接近八成。内地的A股近7年来持续疲弱,资金不断流出,上月底交易结算资金余额比今年初又减少了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看来“世界杯魔咒”已经在内地提早生效了。

  港股方面,每逢世界杯也是跌多升少,不过情况比全球平均水平还是要乐观一些,近10次比赛期间6跌4升,但在最近的3届世界杯中,却是2升1跌:2006年中港股市都处于大牛市,升势凌厉不可阻挡,2010年则适逢美国QE(量化宽松)及内地力推“四万亿”政策,令港股在金融海啸后迅速恢复元气。

  不过“世界杯魔咒”绝非空穴来风,在港股的历史数据中,每逢世界杯的两个月,无论是否下跌,日均成交量都会比此前明显下跌2-3成。考虑到上文中写到众多金融精英们对于世界杯的痴迷程度,在这一期间无心工作,或是因睡眠不足而打起瞌睡,当然是不能排除的原因。再加上不少机灵的资金为免冒险而提早部署,在5月底前就撤出了股市,更加剧了这种势头。

  另一方面,港股历来有“五穷六绝”的规律,即便没有世界杯,每年年中的市场走势也大多向下。这跟港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律有关,多数公司在3月底年结,随后一两个月除净派息,此时股市炒作话题较多,而到了5、6月多数都已没有新消息,股市也恢复平静,直到7、8月的半年结和派发中期息才又热闹起来。

  除了投资者和机构均心不在焉外,世界杯期间股市走弱也常常是由于不少资金流向了赌球。香港赌球合法化逾十多年来,香港赛马会在这方面的博彩收入持续上扬。2010年南非世界杯,仅赛马会一家的年度足球博彩投注额就达到397.6亿港元,其中“股民+球迷”双重身份的参与者想必也不在少数。

  不过,机构和散户投资者顾着看球无心恋战,股市也未必就一蹶不振。历史数据显示,每逢世界杯乃至其他大型赛事期间,饮料、零食、体育用品等股票都特别活跃。例如在2010年世界杯举行前夕,青岛啤酒股价飙涨逾8%,在刚刚过去的5月,它的股价又再度上涨逾7%;香港著名的零食连锁店阿信屋母公司CEC股价近期也升势可观,似乎是在提醒大家,市场已经先行一步进入“世界杯时间”了!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