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专栏 > 正文

天安财险8个月800亿惊呆行业

http://www.sina.com.cn  2015年06月03日 16:09  新浪财经微博

  文/燕梳新青年

  明天系旗下那家成立时间N久依旧无闻的财险公司——天安财险以8个月近800亿元的投资型财险业务表现,宣告了“安邦第二”的诞生,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枭雄或以雄厚资本实力、或以高超财务技巧成为第三个安邦、第四个安邦……

  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会知晓投资型财险带给行业的震撼。它可以令一家籍籍无名的没落险企一朝成为行业、乃至资本市场那颗最亮的星。或许我辈语言苍白无力,不足以形容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请自行百度安邦的崛起。投资型财险对于安邦今日的成就,有着居功至伟的贡献。

  同样也不会知道,投资型财险的反噬之力有多么的残酷。寄希望于资本市场、受制于监管审批的投资型财险有着天然的脆弱,一场股灾、一波监管轮换足以令之星辰陨落。曾经那个傲然世外,敢挥刀斩断车险毒瘤的华安财险即饱受了投资型财险所带来的快感与苦楚。它因投资型财险总资产进入财险行业前三,也因投资型财险元气大伤、差点挥刀自宫,偿付能力现负数。

  时隔多年,《燕梳新青年》再次看到了投资型财险粉墨登场。随之而来的将是一批比平台型寿险企业还要凶猛的平台型财险公司,安邦一枝独秀的时代结束了。

  明天系旗下那家成立时间N久依旧无闻的财险公司——天安财险以8个月近800亿元的投资型财险业务表现,宣告了“安邦第二”的诞生,《燕梳新青年》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枭雄或以雄厚资本实力、或以高超财务技巧成为第三个安邦、第四个安邦……

2014年保费方才登上百亿平台的天安财险,2015年直奔千亿而去,一举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若无意外,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天安财险的系列亮瞎眼的业绩表现。

  800亿,你没有看错。名不见经传的天安财险凭借一名为“保赢1号”的系列产品,8个月间斩获保费800亿元左右。2015年尤其凶猛,截至5月,天安财险纳入保费600亿元左右。

  600亿元、月均保费平台120亿元,什么概念?能够达到这一水平的国内财险公司仅有两位:老大人保财险和老二平安产险。老三太保产险,按照2015年前4个月保费计算,月均保费不过80亿元,远逊天安财险。如果将上述数字折算为市场占有率,天安财险将有着不弱于平安产险的市场份额,即纯粹以保费而论天安财险可以进入财险三甲。

  成立20年,有着悲惨历史、一度亏损数十亿元的天安财险何以凶猛如斯,难不成吃了大力金刚丸?要知道天安财险去年保费规模刚刚迈过百亿元关口,如今一步登天,奔着千亿平台而去。答案在于投资型险种的推出。

  《燕梳新青年》从有关渠道获悉,自去年10月份天安财险“保赢1号”投资型家用车驾车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保赢1号”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保赢1号”投资型交通意外伤害保险等三款产品获批销售以来,小试牛刀3个月即纳入保费超200亿元。

  这一点天安财险2014年信息披露有所描述,“2014年公司理财险从零起步,首年即超越200亿大关,投资收益率名列行业前茅,公司总资产达452.42亿,经济实力迅速壮大”。

  “2014年,非寿险投资型业务快速发展,年末保户储金金额为259.26亿元”出自天安财险关于偿付能力变化的描述,可知其当年理财型业务规模在260亿元左右。

  化身“保户储金”类保费收入的急剧增加,直接做大了天安财险的总资产规模。2014年天安财险总资产高达452亿元,同期保费数据为113亿元;2013年天安财险没有理财险险种支撑下,资产规模为147亿元,保费收入92亿元;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25亿元和81亿元。

  总资产规模翻三番的表现,自然也带来天安财险综合收益总额翻三倍的表现。2014年天安财险综合收益总额10.7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为3.0亿元。

  相信《燕梳新青年》的判断,天安财险不亚于安邦财险的惊艳表现将在2015年上演,不信明年4月份看其年度信息披露。如果有耐心等到2017年4月,天安财险的资产规模、投资收益、净利润等数字将会亮瞎诸位的眼。

  有较真的朋友可能会说,难道比安邦财险还牛掰?这个有些为难,安邦的世界谁能懂呢?自2010年拿下售卖投资型财险特权的安邦财险,2014年投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规模为1242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为1160亿元。正是上述千亿资金的流入造就了安邦财险2014年那逆天的226亿元投资收益、163亿元净利润的数字表现。8个月800亿元、5个月600亿元的天安财险会有着怎样的惊人表现?如果再联想明天系、肖建华等字眼,是否极大挑战着各位的想象力呢?

挂靠家财险、意外险等出险率极低险种上的投资型险种,以略高于银行定存的利息吸纳巨额现金流,从而可以圈画早已设计好的资本版图。

  坦率的说,收购一家寿险公司可以凭借银保等渠道积聚的低成本庞大现金流圈画肖老大心中的资本版图,收购、举牌那些心仪的公司。

  旁的不说,看看华夏人寿吧。已经进入寿险行业前四的华夏人寿2015年保费突破千亿元应不成问题,前四个月保费已经超过600亿元,达成2014年全年保费的84%。这家明天系寿险公司2014年以715亿元保费实现72.1亿元的投资收益,综合投资收益11.6%,一举摆脱2013年亏损15.9亿元的亏损王尴尬,达成11.5亿元的净利润。

  那么收购一家财险公司对于那份资本版图有何意义呢?《燕梳新青年》一直心有不解,要知道在中国,财险企业获得庞大保费现金流的成本着实不低,甚至只有一条车险的道路。对于那些精明的资本枭雄而言,通过车险积聚现金流,不啻于疯了傻了。

  虽然这位资本枭雄的榜样也是沃伦·巴菲特,也需要有个伯克希尔,显然中国市场还不具备那样的财险公司生存环境,尤其是在未来几年车险推行费改的大背景下。

  直至“保赢1号”系列产品的出现,《燕梳新青年》方才明白这位资本大佬心中的算盘。财险同样也可以玩现金流游戏,而且可以玩得比寿险更为高明、成本更为低廉。

  对比天安财险的投资性产品,可以发现其产品形态主要是出险概率不高的家财险、交通意外险,附加理财功能。无论期间是否发生保险赔付,均按照高于银行同期限存款的利率返还客户。

  这里出现一个词儿——“固定预期收益型保单”,啥意思?就是旱涝保收。无论消费者缴纳的那笔保费最终的经营结果如何,天安财险都会在央行当期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多给付0.7个百分点的利率。说白了,就是把钱存天安财险的账户上比存银行的账户上利息高0.7个百分点。存款期限可以选择1、2、3年期。

  是不是有人要问了如果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特别好,比如华夏人寿综合投资收益11.6%呢?对不起,您只能拿“央行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0.7”,剩下的都是天安财险的。有木有觉得,这个融资成本好好啊,好低啊!同样是趸交型、短期型,财险是不是玩的比寿险高明多了。

  试想2015年后的明天系左手一家年保费规模千亿元以上的财险公司、右手一家年保费规模千亿元以上的寿险公司出现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市场上,那会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滚滚的现金流,加上股票委托投资、股票直接投资、无担保债投资、股权投资、不动产另类投资、境外投资等投资资格,想想都是一种畅快。加上资产管理公司的获批成立,以明天科技、西水股份华资实业爱使股份等上市公司和交通、能源等为核心实体产业轴;以证券、银行、保险、信托为核心的金融链条;加之已经出现的“举牌”模式,明天系旗下保险公司的发展模式呼之欲出,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会不会比安邦更猛呢?

如果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有钱,足够的有钱;有实力,可以摆平监管设计的各式软硬门槛;有路子,可以带来高投资收益的投资路径。XX财险,你也可以这样玩。

  明眼人都知道,安邦也罢、天安也好,玩的都是低成本的融资游戏,蚕食的都是银行存款,期间的区别不过利息的高低而已。看看余额宝吧,当前利率仅有4点零几了,依旧吸纳5000多亿元现金流,更不要说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那块大蛋糕了。

  这么大的蛋糕,是否也想参与一二,从中分得一杯羹?《燕梳新青年》认为,如果XX财险公司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也可以玩,没准玩得会更好。

  有钱,足够的有钱。无论是安邦财险,还是天安财险,近两年都是在大举增资、增巨资。知道吗,安邦财险当前的注册资本金乃财险界的NO.1。安邦财险2010年中获批可售卖“共赢”系列投资型财险产品,不过当时保监会限制其销售规模为100亿元、销售期限2年。

  2年后,安邦财险提出千亿保费计划,随之开始了大举注资,市场熟知的那个安邦正式出现。2012年12月,安邦财险第一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由51亿元增加至90亿元;2014年3月,安邦财险注册资本金由90亿增至190亿;2015年3月,安邦财险注册资本增加180亿元,高达370亿元。

  2010年安邦财险“保户储金和投资款”为92.5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升至690亿元,2013年后突破千亿元。

  再看天安财险的理财型业务起于2014年,同年天安财险增资20亿元,发次级债13亿元;2015年初,天安财险又增资61亿元。对比安邦财险可知,售卖理财险8个月的天安财险的增资刚刚开始。

  投资型业务对于财险公司的资本金消耗更快。根据保监会201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投资型保险产品可使用规模与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150%以上的溢额挂钩,其溢额应大于预定型产品应计本息余额的10%加上非预定型产品应计本息余额的2.5%之和。”

  明白了吧,只有偿付能力150%以上,才具有售卖投资型财险产品的资格,至于销售规模还要看你到底有多少钱才可以。其实近两年除安邦财险、天安财险获得销售投资型财险业务的资格外,尚有太保财险、紫金财险获得上述销售资格,但均未有太大动静。除难以斩获超高的投资收益之外,对于承保盈利、投资盈利双轮驱动的传统财险企业而言,投资型财险业务对资本金的消耗恐怕也是其不能承受的。

  有钱只是基础之一,保监会还规定了其他条件。包括申请企业资格、销售期限、时间、收益率等软硬条件不一而足。

  其中包含三个硬条件:其一,要求企业持续经营3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年度,最近3个会计年度盈利和亏损相抵后为净盈利。这一条实现难度不大,2014年67家财险公司中仅有22家亏损,其中六成为外资财险公司。也就是说大多数中资公司都具备了这一条件。

  其二,最近连续4个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应高于150%。这应该是最不成问题的条件了,偿付能力一直是保监会重点关注的监管手段,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所有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过150%。

  第三个硬条件,“最近3年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没有因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监管机构调查,或者正处于相关整改期间”,则卡住了太多的企业。国内保险市场的监管罚单几乎可称之为一道独特风景线,监管处罚之多、名目之多、之频繁大异于“一行三会”中的其他机构。动辄每年上千张的监管罚单几乎可以覆盖每一家险企,尤其是2012年“39号文”的高压之下,以三巨头为首的中资财险企业有几人可幸免?这将是真正显示险企隐性实力、底蕴的一条。

  当然除了上述硬条件外,还包括系列的软条件——“保监会要求具备的其他条件”。例如,保监会对每一个投资型保险产品分别设定销售期限和销售区域。例如紫金财险2010年获批销售投资性产品的区域仅为江苏省、时间一年。

  保监会还对投资型保险产品销售规模有所规定,2010年,紫金财险的投资型产品就被要求销售规模不得超过10亿元,而安邦财险获批之初的销售规模限制为100亿元。

  对于产品的收益率,保监会也有明确规定,“不得超过同期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1个百分点,5年以上产品按5年期利率计算。中国保监会可规定申报产品的最高收益率。”

  潘多拉魔盒,还是阿拉丁神灯,投资型险种的结局依旧难测。可以肯定的是,此口一旦打开,车险必将让出第一大险种之位,甚至寿险的行业地位也会让贤。那时吴晓灵吐槽的就不单单是寿险公司了,财险也难逃当前寿险“偏离主业,用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用户投保,导致国内商业保险不发达”的尴尬。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