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专栏 > 正文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鏖战动了谁的奶酪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1月23日 17:46  新浪财经微博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余丰慧

  在过去金融第三方支付结算转账平台全部被商业银行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型银行独霸。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直接动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奶酪。

1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鏖战动了谁的奶酪

  两则消息映入眼帘。一则是中国银联与新浪支付宣布达成三方合作,通过整合各自产品、客户、渠道等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互联网支付服务,共同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互联网支付生态圈(2014年1月23日 新浪财经)。另一则消息是微信“理财通”正式上线,首日客户量大到出现网络堵塞情况。理财通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了余额宝。据了解,有不少余额宝用户开始“资金搬家”,转移到了理财通的账户里(1月23日 中国经济网)。

  从央行适度放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给符合条件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颁发牌照后,这几年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速度迅猛,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后尤甚。人们关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往往侧重在金融资产即贷款业务和金融理财业务上,而往往忽略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业务四大支柱之一的金融支付结算转账这一大块(另外三大支柱是资产业务即贷款等、负债业务即存款等、中间业务)。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业务是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金融第三方支付结算转账平台全部被商业银行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型银行独霸。大型银行在支付结算系统平台电子化、全国联网化上投入了巨资,并且每年都在升级换代,每次升级耗资之大出乎常人想象。任何投入都是为了回报,支付结算转账系统同样如此。通过给客户提供方便的支付结算转账服务,吸引客户储蓄存款等资金,吸引客户通过银行支付转账系统购买银行自己开发或者代理销售的各种理财产品,从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众所周知的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仅这一种支付手段就给银行带来了不菲收入。附在一张小小银行卡上的五花八门收费就高达上百种,一方面让银行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虽倍受诟病但百姓却无可奈何。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直接动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奶酪。过去被银行认为全国性甚至全世界性质、投入巨资、其他市场主体不可能涉足也没有实力能力介入的金融支付结算转账庞大系统,竟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正在快速蚕食这块地牌,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抢占。有统计数据显示,支付宝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系统线上支付转账、理财客户和资金额度正在快速增加,而银行支付系统上的客户和支付流量正在急剧下降。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系统直接从三个方面分食传统银行的奶酪。其一,直接削弱了银行支付系统上的客户,使得商业银行自身的支付结算客户大幅度减少。支付结算系统上的客户基础被动摇,银行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一切就无从谈起。这些客户如果转到支付宝、银联新浪在线支付系统等互联网支付系统上,那么,互联网企业就会利用大数据挖掘优势,比银行对客户进行更具价值的深度挖掘,从而实现第三方支付系统的效益。这其实是在直接蚕食传统银行的奶酪。

  其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系统直接动了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存款特别是低成本存款的奶酪。第三方金融支付方便的主要是银行资金来源的储蓄存款客户,银行通过快捷的支付系统服务吸引客户存款储蓄,从而发展贷款等资产业务,最终实现盈利。支付系统线上的客户流失到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上比如支付宝、银联新浪在线支付系统后,滞留在系统上的资金可以使得互联网企业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不菲收入。现在在这些结算系统上客户滞留的资金基本都是无息的,而这些互联网企业最终将这些资金是存在银行的,一般按照同业存款付息,最低利率为1.62%,即:100亿元资金每年仅利息收入1.62亿元。支付宝平均滞留资金在上千亿元以上,收入巨大。其实,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收益远远大于一点点利息收入。

  其三,直接动了传统银行支付系统上巨额增值收入业务,即中间业务收入。传统银行利用快速便捷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发展银行卡、开发理财产品、代售理财产品等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这已经成为传统银行一项支柱性收入业务。然而,支付宝衍生出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互联网支付系统派生出极具吸引客户的理财产品使得银行苦心经营的中间业务收入遭受到空前危机。

  不仅传统银行受到了挑战,而且互联网企业在金融第三方支付和客户理财金融增值服务上也开始了刺刀见红的厮杀竞争。这将使得传统银行遭受的挑战愈加激烈。

  总之,提醒传统商业银行的是,互联网金融给其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已经涉及到银行的所有主体业务。传统银行已经被互联网金融逼到了死角,只有丢掉“传统”、垄断、老大思维,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且顺势而为,尽快全力发展新经济背景下的新金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