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银行 > 正文

王元龙:银行不良贷款率要看年底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9月20日 16:35  证券市场红周刊微博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作者 郑捷

  银行股存在的风险

  《红周刊》:银行股今年大起大落,您看原因何在?

  王元龙(贵州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可以从不良贷款率的角度来谈谈。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两会”的时候公布的整体不良率是0.95%,现在是1%,这个数字很低,从表面上来看很漂亮,但里面却隐藏很多风险。

  《红周刊》:风险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王元龙:事实上,有不少银行通过一些方法把真实数据掩盖和隐藏起来了,最常见的是“借新还旧”,所以真实的风险到底有多高不是很好判断。特别是4万亿以后大量的投资,存在很大风险。因为无论是4万亿还有后来的融资平台,很多资金还是银行出的,而资金投的项目不少是产能原本就过剩的行业。这一部分贷款很可能变成不良贷款。

  《红周刊》: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数字还不错,这怎么解释?

  王元龙:0.95%这个数字是个时点的数字,而我们担心的4万亿的投入并不是在这个时点到期。4万亿很大一部分是长期贷款,按照银行的贷款至少5年才算长期贷款,也就是说2008和2009年的贷款现在并没有到期。等到期了才真正知道是真有问题还是没有。这个时点大约是今年年底到明年。

  《红周刊》:看来您并不看好到时的数据。

  王元龙:是的。恐怕那个时候到不了0.9%。所以,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必须要重视,而不是粉饰。2009年的贷款有70%是长期贷款,贷款结构不同,产生的后果就不同。如果到时候真的还不了怎么办?还不了资金链就会断裂,断裂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就会爆发危机,这是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金融必须回归实体

  《红周刊》:请您再谈谈金融风险。

  王元龙:我国金融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导致金融非理性发展。金融非理性发展有很多现象,大企业进入金融投机,全民投机炒作,还有各地盲目建立金融中心、民间借款盲目发展。我们谈各类金融风险,包括地产的风险、土地财政的风险等等,但处理不好金融和经济的关系,这才是最根本的。这个问题不解决,金融稳定不了。

  《红周刊》:实体企业不好做,大家才想着去投机。

  王元龙:你说得对。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在前次“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就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热议。我们在做相关研究时也进行了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根子在于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红周刊》:什么偏差呢?

  王元龙:邓小平南巡的时候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招搞活全盘皆活”。南巡之后,“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的提法铺天盖地,每个行业都在学这个理论,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偏差。邓小平说得很明确,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演变成为了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把现代这两个字拿掉了,这就是根源。尽管只有两个字之差,但意思完全变了。邓小平的确是总设计师,他加了现代两个字,意思完全不一样。只有在现代经济下金融才能是核心,如果不是现代经济就不是核心。中国现在还不是现代经济,不能说金融是核心。所以,中国现阶段金融不能作为核心,核心还是实体经济。

  这个偏差出现之后,中国银行业理直气壮地要求一切都偏向它,利差要拉开,让它赚钱。企业坐不住了,我辛辛苦苦地在那生产,卖不出去,都被银行拿光了,不如我自己做算了,所以大量企业向金融业渗透。

  有些资金进入股市、进入房地产金融,企业如果都去做金融问题就严重了。如果实体企业全都这样做,那还怎么号称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都不做了,都做股票、做房地产去了。所以中央提出要回归实体经济。

  《红周刊》:明白这个偏差了。

  王元龙:“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为实体经济服务,“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把金融放在服务业里面,所以这个关系就拨乱反正了。即金融在中国现阶段还不能作为核心,只能发挥一些金融的核心的功能,发挥一些作用,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仍然是实业、是科技。其实,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美国理所当然是现代经济。

  《红周刊》:美国也提制造回归了。

  王元龙:美国是公认的现代经济,但它也没有处理好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必须相辅相成,美国的金融发展太超前了,已经脱离实体经济了。它做了大量的创新、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把不良贷款打包,实际上就脱离了实体经济,制造了泡沫。进而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从美国的例子,可以看出就算是现代经济,如果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处理不好也要出问题,结论是金融很重要,但必须要符合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越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