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证券 > 新三板扩容  > 正文

新三板市值将达上万亿 或成创投新蓝海

http://www.sina.com.cn  2013年05月17日 02:5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彭潇潇

  首次公开募股(IPO)闸门至今仍未开启。对于许多创投机构来说,今年的日子是不是比往年更难过些?在IPO财务大抽查的阴影下,创投机构的收益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在行业大洗牌时期,创投机构系统性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对于这些问题,日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君盛投资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廖梓君给出了她的看法。

  并购只是个案

  可遇不可求

  证券时报记者:您怎么看待IPO财务大抽查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廖梓君:这得一分为二来看。这种搞运动的方式打断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节奏,在经济低迷期加剧了企业的阵痛,但从创投机构的角度来说,如果仅仅因为某一只基金进度受阻或者某个短期的政策行为就完全干扰了正常经营,就因此遭遇到过不去的坎,那就不对了。那说明机构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对风险的把控能力还不够。如果一个基金组合中40%~50%的项目都出现了意外情况,说明这个基金组合是有问题的。我们坚持投资组合中成功率要能达到80%。

  证券时报记者:君盛手中也掌握着很多前期项目,在当前情况下基金收益会否受到影响?

  廖梓君:君盛目前有6家企业在排队过会,好在还没有遇到被刷下来的情况。按计划这些企业应该是去年就上市的,现在IPO停掉,肯定会影响收益,但因为投资之初已经做了保守预测,对收益的变动已有合理预期,所以这种影响不会是根本性的。

  相信我们投资的企业不会仅仅因为晚上市1年或者2年就发生业绩的逆向变化,相信它们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波动,甚至抵御证监会这种短期政策因素的影响;对我们的基金来说,账面值的波动周期可能会延长,比如原来预期1年就能达到的收益率,要延长到2年后才能实现。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目前还在排队等待上市的项目,君盛有怎样的考虑?是否有并购退出方面的规划?

  廖梓君:现在这6家企业都还在按部就班地走程序,暂时没有考虑并购。毕竟,并购在中国市场上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基本上都是个案。

  另外,我们投资的一些企业也准备在今年进入资本市场,现在紧盯着看新三板的一些实施细则,一旦出来,会考虑是不是先走新三板;同时也在考虑引入更大的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完全按照上市预期来安排企业的节奏。

  证券时报记者:和过去相比,君盛的发展策略是否会有一些调整?

  廖梓君: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始终坚持做理性投资者,绝不拿投资者的钱去冒不该冒的风险,强调风险和收益要相匹配;同时,对于公司的选择,始终坚持既有的纪律和标准。从去年开始,君盛内部要求以未来12~15倍市盈率作为退出的预测基准点,按照这样的基准,创业板估值即便在现有基础上腰斩,我们的投资仍然能够获得较好回报。

  四五年后

  新三板市值将达上万亿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后一段时期内创投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您似乎非常看好新三板的机会。

  廖梓君: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新三板开板的意义仅次于股权分置改革。新三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国内不管是创业板还是中小板,都还是标准化的市场。而在国外,比如在美国,60%~70%都是非标准化的市场。新三板作为非标准化市场,摆脱了行政约束的枷锁,通过市场化途径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我非常看好新三板未来的市场容量,相信4~5年后,新三板上市企业可以达到4000~5000家,市值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上万亿元,这不正是我们私募股权基金的机会吗?

  另一方面,目前A股市场除了银行股,整体估值还是偏高,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大的系统性机会是没有了,而新三板现在才200来家,现在因为市场容量太小,估值会比较高,但等到这个容量到了2000~3000家,平均估值会降到10倍以下,届时不管是退出套现,还是入场投资,不是都有很大的机会吗?

> 相关专题: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